斯诺与西行漫记
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记得满满的几大本采访笔记和三十多卷胶卷,风尘仆仆地回到北京。闭门谢客,辛勤耕耘,想尽快完成书稿带到国外发表。
1937年7月,斯诺完成了陕甘宁苏区的采访书稿,他为这部书稿初拟了《红军访问记》、《陕北纪行》, 《红星在中国》等几个书名,并在一次家宴上请朋友们选定最佳书名,大家都赞同《红星在中国》的书名。当年10月,英国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了斯诺这部著作。由于在翻译和排版过程中的疏忽,把书名印成《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对这一疏忽却拍案叫绝,这是再恰当不过的书名,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在中国西北升起的这颗红光灿烂的希望之星,必将照耀全中国。果然在 12 年后的10月份,即1949年10月红星照耀在了中国大地上。
《红星照耀中国》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在英国伦敦就连续出了五版,发行十几万册。美国兰登出版社翻印后,成为美国有关远东“非小说读物”中最畅销书。不久又相继被译成法、德、俄、意、西、葡、日等十几种语言文字出版,一时风靡全球。
这本书在英国刚出版时,在上海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的胡愈之,在斯诺处看到了样书,他连夜看完后喜出望外,这样一部真实报道红军的书,要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从而进一步了解红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在征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同意后,立即请人翻译,1938 年2月下旬,《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承印,以“复社”的名义出版,为躲避国民党与日寇检查,书名改为《西行漫记》。此书立即传遍海内外,人们竞相阅读。红星照耀着中国大地,照耀着广大爱国同胞的心!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报道,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的伟大形象,描述了他们的信念、目标和生活,如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般,是震撼世界的成就。同时,世界著名的记者、作家、评论家、对斯诺的勇敢精神和著作的称颂、赞扬,也使斯诺一跃成为新闻界的知名人物。
1939年,当斯诺作为“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的代表兼记者访问苏区时,受到热烈的欢迎,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的干部大会上亲自介绍斯诺,并赞扬他的《西行漫记》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从而也引起世界反法西斯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关注、关怀和支持、援助,同时也鼓舞了中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和斗志。斯诺虽然听到过许多赞美之辞,但毛泽东的评价和赞誉,在他心中却是最高的奖赏。
斯诺与红军小号手
1936 年 6 月,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中共研究部署了“以发展求巩固” 的战略方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野战军”进行西征,到宁夏、甘肃广大地区作战,以扩大新根据地,扩大红军,并促进东北军、西北军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抗战。经过半年的征战,解放了陕甘宁地区近 400 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基本完成既定目标,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就在红军西征时,斯诺到了宁夏的豫旺堡采访红军指战员,红方面军就驻守在像旺堡,也是西征总部驻地。斯诺在采访时对红军小号手特别的关注,有这样一段描述:“在豫旺堡高高结实的城墙上,红军的一队号兵在练习吹号,这个堡垒一样的城中有一角落飘着一面猩红的大旗,上面的黄色锤子和镰刀在微风中时隐时现,好像后面有一只手在抚弄一样”。但是没有提到《西行漫记》封面照片“红军小号手”是谁。
在书中“红小鬼”一节又这样写道:“一天早上,我登上像旺堡又宽又厚的黄色城墙从上面往下看,……在开了枪眼的雉堞上兜了一半,我就遇见一队号手——这时总算要休息,这叫我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响亮的号声已连接不断地响了好多天了,他们都是少年先锋队员,不过是小孩子,因此我停下来与其中一个号手谈话时就采取了一种多少是父辈的态度。他穿着网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
但是帽子下面那个号手可一点也不是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这样的一个孩子你一看到心就软了下来,就像遇到一个需要友情和安慰的流浪儿一样。我想,他一定是非常想家的吧!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估计错了。他可不是妈妈的小宝贝,而已经是一位老红军了。他告诉我,他今年 15 岁了,四年前在南方参加了红军”。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红军小号手们的情况,这位“红小鬼”足以使斯诺惊奇和敬佩,可仍然没有注明是谁,他叫什么名字的“红军小号手”。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