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认为革命党方面违约,耿耿于怀,伺机动作。但是,昔日的“伙计”唐绍仪规劝昔日的“老板”:“共和已成定局,乃人心所向,惟一之法,立与孙中山周旋。”经过好一阵子南北互相攻讦,意见纷纷。孙中山处境维艰,无钱无兵,只好让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总统,这才迫使清帝退位。
在北京登上了临时总统宝座,袁立组政府。谁来担任总理一职?袁氏毫无疑义地任命早年的“搭档”唐绍仪为中华民国第一责任内阁国务总理。
袁唐二人终致反目
清廷的遗老遗少们万万没有料到,曾担任清政府外务部侍郎、邮传部尚书、奉天巡抚、袁总统内阁国务总理的唐绍仪,竟加入了革命党的同盟会!唐绍仪执掌袁政府时,其行为极富民主色彩,处理政事十分倾向同盟会,这大大出乎袁世凯的意料。袁越来越觉得唐总理陌生,不止一次地提请唐“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白了,袁是要唐“吃主的爵禄报主的恩”。袁知悉自己所选择的人与己同床异梦,于是自己独断专行,迫使唐绍仪无法施展抱负。唐绍仪觉得与其当这空头总理,倒不如掼了“帽子”,无官一身轻,于是一纸辞呈交与袁。袁还假惺惺地说:“才任职四个月,怎么就辞了呢!”唐绍仪回说:“也不算短了。”两人再也无言。
唐绍仪从此结束了在京的高层政治生涯。局外人不详其故,只有伍廷芳这位与唐曾为议和对手的袁政府外交总长,深悉唐所追求的是民主共和,绝不会与有极大野心的袁氏为伍。
追随孙中山革命
1913年3月中旬,《鄂州宪法》的起草人宋教仁受袁世凯之邀(实则是骗他去的),拟去北京商讨建国大计。可是宋教仁3月20日从上海火车站准备北上时,被袁世凯出重金收买流氓暗中杀害。于是,袁借机撕毁《临时约法》,发动内战,镇压孙中山领导的讨袁军,紧接着解散国会,大权独揽。这些,都超过了唐绍仪的想像,唐没料到袁世凯竟“走”得如此之远。在万分悲愤中,唐与汪兆铭、蔡元培等联名致函袁世凯,要求袁“为国家计,为公(袁)计,例当引避、辞职”。此时的袁世凯,私欲已经极度膨胀,怎会听此忠告,只能是愈走愈远,直至复辟帝制。
唐绍仪在上海议和时,见过孙中山,对孙中山的高尚气节,佩服得五体投地,认定孙中山有伟人之风骨。深入研读孙中山的著述后,唐完全融入孙中山的精神世界中,孙的革命信息影响了唐绍仪,使唐毅然与袁决裂。
唐绍仪迁居天津,不甘为寓公,决心通过传媒为其民主思想作宣传,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于是与汪兆铭、胡汉民创办《民国报》。由于资源限制,报纸无以为继,唐只得转还故乡广东,不久才再迁沪上,为生活计,从事保险业。
民国五年(1916年),多行不义的袁“皇帝”终于暴病身亡。消息传到上海,唐绍仪顿觉中国又有了希望,希望就在于孙中山能够成为领袖,领导全国人民走民主的道路。唐绍仪认为国民素质不高,改良中国须从教育办起,于是他创办了复旦大学。他宣传他的主张:不要流血,以改革入手,提高民主意识,提高民生。
袁死之后,北洋走马换“总”(统),真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混乱。非常国会的有识之士们,一致在广州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大元帅,设立大元帅府。为追随孙中山,唐绍仪再度出山,任财政总长,继而任七总裁之一。民国八年(1919年)2月,唐绍仪奉命代表南方政权赴上海,与北洋政府代表朱启钤进行和议谈判。朱启钤经不住唐的正义与婉转的劝说,表示出和平的倾向。可惜由于段祺瑞“执政”的蓄意破坏,南北和议流产,南北又陷入流血斗争之中。
作者:
汪烈九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