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回京后,在兵部尚书瓜尔佳·带禄的引荐下,出任天津道员兼领“小站练兵”,为清廷训练“新建陆官”立下功劳,进一步受到清廷青睐,又擢升直隶按察使。戊戌变法,袁使用两面手法,出卖变法的维新派,更令慈禧宠信。1899年,信奉“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训条的袁世凯,果真辉煌起来——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中的学界末流,如今竟成封疆大吏山东巡抚。
几乎是同一时期,唐绍仪也自朝鲜归国,升任天津海关道,成为“道台大人”。唐绍仪不负清廷厚望,他通洋文也懂洋法,可与外商直接沟通,将天津海关治理得井井有条,积累了许多经验为摇摇欲坠的清廷亏空的财政源源输血,提供了比上一任多出许多倍的关税白银。此后唐升至外务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享有一品顶戴。
清廷的谈判高手
1904年,英国侵略者攻陷西藏首府拉萨,英军竟撇开主权国政府清廷,与西藏地方当局签订所谓的《英藏条约》,清廷此时手忙脚乱,竟派不出一个有能力的人去西藏与英军交涉。迟至1905年春,朝廷听袁世凯的报奏,才派出唐绍仪为专使,率张荫堂、梁士诒赴时属英治的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代表弗利夏、参赞路罗士·韦礼正式谈判。
弗利夏面对身着朝服、胸挂珠串的清朝大臣,连起码的礼节也不讲,十分蔑视地坐在席上,妄自尊大。唐绍仪不予理睬,抖一抖官服,也面向弗氏而坐。停顿良久,唐绍仪以非常流畅的英语发表讲话,他避开谈判内容,只评论“各国宪法大纲”,有的章则倒背如流,随即转入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体、地貌、物产、人情、风土等的评述。
弗利夏初时并不在意,斜靠椅背,翘架双腿,继而睁大双眼,转而正襟危坐,他没有料及清廷大臣中还有这么精明的外交通。继而,唐绍仪又讲到英人礼节,并予赞赏。这时,弗利夏示意路罗士·韦礼,一并起立,脱去手套,隔案与满清官员一一握手,以补失礼。此后,双方再正式转入话题。
唐的发言紧紧咬住一个中心,即应该废除英藏签订的《英藏条约》,因为这个撇开了主权的中央政府,英方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条约不合法。这使得弗利夏不得不心悦诚服,因为唐绍仪讲得有理有节,合乎逻辑。会上,虽未能完成预定的目标——废约,但说服了弗利夏,弗利夏将把唐绍仪掷地有声的讲话带给英方,这是唐绍仪谈判的初步胜利。
作者:
汪烈九
编辑:
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