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共20大后毛泽东为何拒绝批判斯大林
2008年04月28日 09:48《百年潮》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关于中苏之间围绕着斯大林问题所产生的意见分歧,此前还只是政治局一级的领导人了解。波匈事件后,毛泽东以极度不满的口吻,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向全体中央委员讲了这番话,事实上是把两党之间的分歧在内部公开化了。毛泽东在讲话中甚至使用了“里通外国”的提法,警告“我们的高级干部、中级干部中,还有个别的人(不多)里通外国”,即“背着中央向外国人通情报”。他告诫他们:“这样的事就不要干了”,并且说,“送过情报的讲出来就完了,不讲,就要查,查出来就给适当的处分”。这里讲的“外国”,指的就是苏联。很显然,毛泽东对苏联的看法,正在发生某种复杂而微妙的变化。

波匈事件还使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不像以往那么乐观了。一个多月前的那种兴奋和满足感消失了。当时他曾高兴地告诉苏联同志:“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前我是睡不着觉的。我曾经跟尤金同志说过,一切都还不上轨道,穷得很,人总是不高兴。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开始高兴了,工作比较上轨道了,党内问题也比较上轨道了。”他甚至开始考虑“辞掉主席职务,想干个名誉主席”,“准备后事”了。但如今,他又开始忧心忡忡了。他公开表示,过去说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百分之九十都已经消亡了,看来问题还不那么简单。社会主义国家出了一个贝利亚,大家吃了一惊;后来又出了一个高岗,又吃了一惊;现在匈牙利出了那么多反革命,这更教育了我们。也就是说,像我们这样的人,也可能还会犯错误;如果斗不赢,就会被别人推下台去,让哥穆尔卡上台,把饶漱石抬出来。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大不了重新回到延安去。可以看出,把哥穆尔卡上台同出现贝利亚、高岗、饶漱石相提并论,这反映出毛泽东内心深处对党内斗争导致政权易手的问题,已开始予以高度的重视。

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还没有把赫鲁晓夫与哥穆尔卡相提并论,但他对赫鲁晓夫的印象变得极差。他再三说,赫鲁晓夫这些人不仅不讲马列主义,而且缺乏革命道德。“你从前那么拥护,现在总要讲一点理由,才能转过这个弯来吧!理由一点不讲,忽然转这么一百八十度,好像老子从来就是不拥护斯大林的,其实从前是很拥护的。”这怎么行?

1957年1月周恩来访问苏联、波兰和匈牙利。在莫斯科同赫鲁晓夫谈话时,根据毛泽东关于这次一定要捅穿一些问题的指示,周恩来直截了当地向赫鲁晓夫等提出,在斯大林问题上,苏共领导人应当主动做自我批评,承担必要的责任,不能把问题都归结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在1月17日中国大使馆举行的宴会上,周恩来又当面逼问赫鲁晓夫:你们20年来同斯大林一起共事,难道对助长斯大林个人专断、思想僵化、狂妄自大等等错误的发展没有责任?如果不怕杀头的话,你们至少也可以少做些助长斯大林错误发展的事情,多做些约束斯大林错误的事情嘛!为什么你们丝毫不做自我批评呢?但米高扬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除非像对付贝利亚一样,把斯大林捉起来,否则别无办法。而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则异口同声地说:斯大林独断独行,根本没有可能进言;如果密谋捉斯大林,那么被捉的将不是斯大林,一定是我们自己。在还没有庐山会议以及“文革”那样惨:痛经历的情况下,周恩来对赫鲁晓夫等人的解释显得很难理解。

可以想象的是,毛泽东这时虽然谈到过“准备后事”的问题,但实际上认为自己距离“后事”还远。因此,他这时最关心的,其实还是中国不要出哥穆尔卡那样的人物。好在,他对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基本上还是信任的。但是,他也提到党内有少数动摇分子,形容他们像刮台风前的蚂蚁一样,鼻子灵得很,苏共二十大的台风一刮,他们就动摇了。不过,他这时提到的这种动摇分子,级别最高也就是“几位司局长一级的知识分子干部”,说他们受了波匈事件的鼓舞,“主张要大民主”,“就是采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度,学西方的‘议会民主’、‘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那一套”。毛泽东形容他们是“墙上一蔸草,风吹两边倒。摇过来不是本心,摇过去才是本心。”最厉害的话是下面这么几句:“党内党外那些捧波、匈事件的人捧得好呀!开口波兹南,闭口匈牙利。这一下就露出头来了,蚂蚁出洞了,乌龟王八都出来了。他们随着哥穆尔卡的棍子转,哥穆尔卡说大民主,他们也说大民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奥运火炬传递凤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