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下的民主:肇兴侗寨的乡村治理密码

2025-03-19 22:39:16天眼

自动播放

微信图片_20250318224432.jpg

走进黎平县肇兴侗寨大门,沿着石板铺就的主路,不远便到了“信团鼓楼”,仰头凝视,只见层叠飞檐似蛟龙腾云,榫卯相接托起鎏金宝顶,那雕花栏板间似流转着百年时光,这一座鼓楼,便恍若一部立体的侗族史诗。

这样的鼓楼,肇兴侗寨一共有仁、义、礼、智、信五座。

图片1.jpg

肇兴侗寨景观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便来到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2.jpg

在侗寨里,鼓楼不仅是地标,更是民主议事的场所。

此情此景,对于侗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在侗寨里,鼓楼不仅是地标,更是民主议事的场所。

“村里但凡有重大的事项,需要讨论和决定的,我们都会到鼓楼,召集全体村民共同议事,民主表决。”黎平县肇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卫敏介绍道。

图片3.jpg

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一隅。

千百年来,鼓楼火塘边的长凳上,寨老与村民围坐一堂——山林如何管护、纠纷如何调解、村规如何修订,大事小情皆在此公开商议。在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力,只有平等对话的智慧,这是肇兴侗寨延续千年的“鼓楼议事”传统,也是贵州少数民族乡村基层治理的鲜活缩影。

图片4.jpg

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一隅。

而维系这套治理体系的,正是侗家人传承千年的“款约”。

在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一块印满文字的“款碑拓片”静立展台。这些文字记录着侗族先民对偷盗、纠纷、水利、婚嫁等事务的约定。

图片5.jpg

肇兴侗寨景观

陆卫敏介绍说:“我们侗族每个寨子都有自己定的款约,也有几个寨子共同拟定的款约,内容包括社会治安、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

款约是侗族口口相传的规训,将道德伦理化作具体可循的契约。寨老们依“款”调解矛盾,村民以“款”自我约束,如今,古老的约定与现代的村规交融,让“有事共议、有责共担”的治理传统生生不息。

图片6.jpg

从款约到如今的村规民约,从鼓楼议事到院坝协商,贵州乡村正书写着一部传统与现代交响的治理史诗。这里的故事,不仅是侗寨的,更是中国乡村治理的生动体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凯茗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为您推荐

(经济观察)从消博会看中国消费脉动

中国新闻网2025-04-18 21:44:08

美国关税重锤,本国民众倒霉丨新漫评

中国新闻网2025-04-18 21:39:19

亿缕阳光丨山海“闽”韵

人民网2025-04-18 19:52:32

“花样经济”何以动人心?

新华社2025-04-18 19:51:51

刘宗泽:两次选择,一生坚守

北京广播电视台2025-04-18 18:02:31

春日经济提振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网2025-04-18 17:58:41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8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04-18 17:21:25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