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15:54:21央视新闻
再访脱贫村,振兴气象新。班彦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十年前,班彦村还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的重点贫困村,全村贫困发生率达52%。
为了让村民走出“穷山窝”,2017年,班彦村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之后因地制宜,发展土族盘绣、绿色光伏等多个特色产业。2021年,班彦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如今,这里的村民们过得怎么样?
总台记者 崔建军:我现在在班彦村的村口广场,这里几十位土族姑娘身穿民族服饰,跳着土族传统舞蹈。
搬出“穷山窝”
班彦村旧貌变新颜
通过航拍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村里一排排房屋齐整有序。这就是班彦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村民们的新家。而在10年前,班彦村还是另一番光景。
这些老照片是村子搬迁前的样子。那时候,村民们生活在大山里,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吃水也要肩挑背扛。
看病难、吃水难、务工难、上学难等问题,一度成为横在村民面前的难题。
2016年,班彦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全村129户400多人完成了整体搬迁,并在当年年底实现了全部脱贫。
现在,每家每户住上了新房,睡上了电热炕,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零碳”乡村建成
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村里负责人表示,从2022年开始,班彦村充分挖掘清洁能源潜力,利用屋顶、空地等空间,发展光伏发电等绿色项目,形成了一个“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微电网系统。
每年不仅能为每户村民带来2500元左右的收入,还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盘绣酿酒旅游
致富产业多点开花
不仅是光伏发电,近几年,村里因地制宜发展起土族盘绣、古法酿酒、乡村旅游等多个致富产业,还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平台,推广村里自产的青稞酒、中药材等农特产品,让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也让产品的销路越走越远。
十几位绣娘正忙着赶制这两天接到的土族盘绣订单,这些订单来自全国多地。土族盘绣是当地一门民间传统刺绣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门手艺原本是村民制作鞋垫、香包等生活用品,供自家使用,现在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村里140多位绣娘打开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据统计,2024年,班彦村人均纯收入17200多元。如今,村民们的日子也像绣娘们绣的“太阳花”一样艳丽多彩。
北京时间2025-04-14 00:36:46
中国新闻网2025-04-13 22:27:41
这一刻,我们手牵手、心连心!香港澳门台湾贵州四地球队齐聚香港踢“村超”
贵州日报2025-04-13 22:26:51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4-13 22:24:17
中国新闻网2025-04-13 22:23:39
央视新闻2025-04-13 22:22:51
新华社2025-04-13 22:21:32
中国日报网2025-04-13 22:20:50
人民网2025-04-13 22:20:03
央视新闻2025-04-13 22:19:18
新华社2025-04-13 22:17:34
中国日报网2025-04-13 22:16:52
人民日报2025-04-13 22:16:06
玉渊谭天2025-04-13 22:14:47
人民日报2025-04-13 22:13:55
央视新闻2025-04-13 22:12:58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央视网2025-04-13 22:11:52
央视新闻2025-04-13 22:10:53
人民日报2025-04-13 22:09:13
玉渊谭天2025-04-13 19:24:42
央视新闻2025-04-13 19:23:16
InXinjiang㊽丨约旦驻华大使呼吁实地探访新疆,否则会永远蒙在鼓里
天山网2025-04-13 17:35:37
中国贸促2025-04-13 17:31:40
中国新闻网2025-04-13 17:28:55
InXinjiang㊽丨约旦驻华大使呼吁实地探访新疆,否则会永远蒙在鼓里
天山网2025-04-13 17:27:52
中国新闻网2025-04-13 17:26:15
印尼专家: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加深合作有利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日报网2025-04-13 17:24:46
央视新闻2025-04-13 17:23:59
央视新闻2025-04-13 17:22:43
新华社2025-04-13 17: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