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21日,一颗名为“澳门科学一号”的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也是国际首个低倾角监测低纬度地球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卫星的研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卫星升空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和他的团队又在忙些什么?
张可可是“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眼下,他们团队正在抓紧推进“澳科二号”的筹备工作。说起地球磁场研究,他言语间总会传递出一种“紧迫感”。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地球磁场应用不但非常重要,是国家急需的,是国家急需的,我强调两遍。因为我们现在所用的手机、飞机等,用的地球磁场数据模型都来自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所以我们国家急需这一块的发展。
国家所需,就是科学家所急。作为国际知名天体物理学家,2018年底,张可可提出在澳门发射一颗高精度的地球磁场卫星的设想,这将是首个监测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国家有关方面和澳门特区政府的认可与支持。2019年,张可可辞去在英国大学讲座教授职务,来澳门全职筹备。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我在英国不管做教授、做所长、做系主任,都不可能开展这样非常有科学意义、应用意义、经济意义的卫星项目。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到这里,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背靠祖国,扎根湾区,一项项制度优势让张可可和他的团队跑出加速度。作为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科一号”卫星仅用了4年时间就在去年顺利升空,其测量的地球磁场精度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精度。美、英、法、德等18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纷纷与“澳科一号”卫星项目合作。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专门为“澳科一号”举办特别讨论会。欧洲航天局也计划明年在澳门组织相关国际研讨会。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专门组织科学研讨会,人家甚至跑到这里开全世界的科研研讨会。用事实来说明这颗卫星是成功的,是对澳门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的认可。
“澳科一号”让澳门有了一张硬核高科技名片。这张名片背后的整个研制团队,除张可可外几乎都是年轻人,最小的只有22岁。当时卫星发射成功后,他们曾给习主席写信汇报这一喜讯和参与卫星研制工作的感受,两天后便惊喜地收到了回信。说起当时的情形,张可可仍掩不住兴奋与使命感。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中国是第一个研究地球磁场的,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指南针。在过去的300多年,主要是由德国、法国、英国等科学家占主导地位。通过“澳科一号”卫星、将来“澳科二号”卫星,使整个地球磁场研究重心又转移到中国。火炬又转到中国人手上,是中华民族科学复兴的缩影。
最近,张可可带领年轻的团队又干成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他们基于“澳科一号”卫星等高精度地球磁场数据,推出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实时地球磁场模型,可用于航天航空航海导航、资源勘探、智能终端等,具有广泛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
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尹亮:张老师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年轻人也许技术不是很好或者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热情,愿意投身到其中,这个热情是最难得、最宝贵的。
为了点燃更多青年学子的科学热情,张可可还通过各种形式,推进澳门的科普工作。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我们还把澳门各个学校的学生带到研究院,跟他们讲解卫星的知识。澳门中学生还编程来预计当这颗卫星在我们头顶上的时候,它要做什么事情,比如拍个照片,他们还真做了。希望澳门的中小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我们的科研活动中来。
张可可告诉记者,未来“澳科二号”卫星升空后将和“澳科一号”卫星组成星座,形成全球第一个高精度地球磁场三维立体观测系统。他表示,“澳科一号”是“一国两制”下澳门与内地合作的成功典范,他们正在横琴设立两个新的实验室,用来研究地球模型数据和地球磁场应用,这里孕育着新的未来。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可可:我坚信澳门将来的发展必须融入大湾区,以国家作为支持,我们才可以做一些大的事情。我对将来几年的期望是把“澳科二号”卫星扎扎实实做好,希望在澳门回归30年的时候你再来采访我,我会告诉你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总台央视记者 朱若梦 赵晶 刘苏 范月鸣)
新华社2025-01-25 21:38:0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5-01-25 21:00:41
中国新闻网2025-01-25 20:55:53
新华网2025-01-25 20:55:06
新华社2025-01-25 20:54:11
促进民间交流、开展更多合作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对蛇年有哪些期待?
央视新闻2025-01-25 20:50:24
央视新闻2025-01-25 20:49:29
新华网2025-01-25 20:48:05
央视网2025-01-25 20:35:3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5-01-25 20:35:19
大市场看中国年 | 云南:斗南花卉购销两旺 满城皆是“年味”香
央广网2025-01-25 20:32:3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5-01-25 20:30:12
央视新闻2025-01-25 20:28:38
新华网2025-01-25 20:27:53
中国新闻网2025-01-25 20:27:14
央视新闻2025-01-25 20:24:43
人民网2025-01-25 20:20:15
“巨无霸”列车上线、车站爆火出圈……今年春运还有哪些新变化?
央视新闻2025-01-25 20:19:06
新华网2025-01-25 20:18:18
央视新闻2025-01-25 20:17:21
中国铁路2025-01-25 20:16:23
多地遭遇今冬最强雨雪天气 相关部门“以雪为令”全力保障春运安全
央视网2025-01-25 20:14:17
13.8万亿元、792万名……多组数字背后尽显消费市场活力足、需求旺
央视网2025-01-25 20:13:18
央视新闻2025-01-25 20:11:51
自导自演迎新春 歌唱当代好生活!火热“村晚”点亮春节“仪式感”
央视网2025-01-25 20:10:35
健康中国2025-01-25 18:12:48
“二十六,去买肉”,健康吃肉有妙招!【健康幸福过大年】(7)
健康中国2025-01-25 18:11:56
人民网2025-01-25 17:52:56
石榴云2025-01-25 17:52:06
人民网2025-01-25 17: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