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湖南,由“一颗种子”催生的高质量发展故事,比比皆是。
电梯门一开,香气就涌了进来。循着香气,记者走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内,只见4锅米饭热气升腾。晶莹透亮的米粒入口,各有风味,唇齿留香。
“这是玉香两优1958,这是芯香两优1751……都是中心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米质已经能够与优质常规稻相媲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检测中心主任柏斌如数家珍。
柏斌介绍,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升级,杂交水稻如今迈向更绿色、更优质。
走进宁乡市花猪产业文化园,目光立即被憨态可掬的小花猪吸引。
小花猪背后有大产业。近年来,宁乡花猪年出栏近50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7.25亿元。20年前,在瘦肉型商品猪的冲击下,这一地方特色品种一度濒临灭绝。“无论是保护珍贵种质资源,还是让花猪增肌减肥、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都离不开种业创新。”多年来参与宁乡花猪保护与开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叮嘱“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作为粮食大省、种业大省,湖南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种业创新融入“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种业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冬日,浏阳河畔,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的豆类农业小试区,豆荚饱满鼓胀,长势喜人。试验田背后,座座楼栋拔地而起。
“片区建成后,可储藏超过80万份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宝库之一。”岳麓山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告诉记者。
近年来,湖南加强重大平台共建共享,通过重大平台整合科研资源,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与功能互补,共同打造种业国家战略核心科技力量。岳麓山实验室应运而生。实验室集聚超过230个团队、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依托4个功能研究部、8个公共创新平台和15个品种创制中心,一批关键优势种业创新项目启动加速跑。
如果说种业基础研究是高高昂起的“头”,那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就是同样关键的“尾”。湖南立足种业研发,让优质种苗从实验室加快走向田间地头,让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
蔬菜大棚里,辣椒挂满枝丫。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文谊新村村民汪敬辉忙活一早上,采摘了满满一竹筐。拿起辣椒轻咬一口,味道微辣爽口。这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樟树港辣椒。2023年,樟树港辣椒种植面积达1.18万亩,总产值突破5亿元。
助力好品种变成好产业,湖南农业大学的团队近年来一直在做樟树港辣椒新品种的筛选、繁育工作。文谊新村的航天育种科研培育基地里,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峰正在拾掇新出的辣椒秧苗。“这是‘太空旅行’辣椒种子的第三代。我们探索影响辣椒各个性状的决定性因素,对太空种子做定向筛选,不断培育采摘季更长、抗逆性更好的品种。”刘峰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近两年来,湖南汉寿、溆浦、隆回等地的一些生产示范片,粮食亩产超过1吨。
1亩地能稳定产出1吨粮食,离不开高产品种和高水平管理的示范推广。从2022年开始,湖南隆平高科联合农业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全国开展吨粮田创建,目前主要示范片已扩大到100多个。
“作为种业企业,我们加快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同时,推动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促使种子品质得以快速改良、优质品种得到快速推广。”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介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的2023年杂交水稻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品种中,隆平高科旗下品种占7个。2023年,隆平高科实现营业收入92.2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种业企业前八名。
既攻坚前沿探索,又注重产业应用,湖南种业正迈向更高水平。目前,湖南拥有种子企业400余家,商业化育种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1/3以上;辣椒选育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约1.7亿亩;三倍体鲫鱼优良品种已在多地推广养殖,生产优质苗种60亿尾……
天山网2025-01-23 22:20:08
石榴云2025-01-23 22:19:21
环球网2025-01-23 22:18:20
“洋学生”中国说|“鼓”舞人心!巴基斯坦小姐姐打起腰鼓欢度春节
环球网2025-01-23 22:17:17
新华网2025-01-23 22:16:35
中国日报网2025-01-23 22:15:25
中国新闻网2025-01-23 22:14:50
新华社2025-01-23 22:13:16
石榴云2025-01-23 22:11:48
新华社2025-01-23 22:03:13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5-01-23 21:53:11
总台吉林总站2025-01-23 21:21:45
神州答卷丨追新逐绿 向效而行——山西奋力书写深化全方位转型新答卷
新华社2025-01-23 21:20:31
中国日报网2025-01-23 21:19:44
三里河2025-01-23 21:15:05
从《茉莉花》存入DNA到国投创新院落地,天津如何擦亮“阿拉丁神灯”?
津云2025-01-23 21:13:35
工人日报2025-01-23 21:11:50
南方+2025-01-23 21:10:23
人民日报2025-01-23 21:09:04
财经聚焦丨中长期资金入市迎重磅方案 筑牢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基础
新华网2025-01-23 21:06:33
中国青年报2025-01-23 21:05:32
人民网2025-01-23 21:03:33
cctv42025-01-23 21:02:1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5-01-23 21:01:38
人民日报2025-01-23 20:59:59
新华社2025-01-23 20:58:38
新春走基层丨破壁机打酥油茶 冰箱送到家门口 高原牧民用上智能新家电
央视新闻2025-01-23 20:57:02
打通卡点堵点 推动“长钱长投”——五部门详解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
新华网2025-01-23 20:55:08
人民论坛调研组 | 福建德化:瓷韵流芳,铸就产业与文化新辉煌
人民论坛网2025-01-23 19:42:04
中国新闻网2025-01-23 19: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