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16:52:18新华网
新华社利雅得12月11日电 特稿|为平沙万里注入绿色生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上的中国印象
新华社记者葛晨 陈琛 李若琳
每秒钟,荒漠化会夺走地球上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土地。与荒漠化的斗争,关乎人类家园和自身命运。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荒漠化治理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上,中国数十年来荒漠化防治的实践与收获、责任与担当获得广泛赞誉,为全球携手开展荒漠化防治行动注入力量和信心。
中国方案吸引世界目光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是高频词汇,中国馆是热门场所,前来中国馆“取经”荒漠化治理经验,探讨交流合作的各国专家、嘉宾络绎不绝。
《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安德丽娅·梅萨·穆里罗在中国馆展览“筚路蓝缕——开启大规模防沙治沙的先河”的展出照片前驻足参观。看到中国基层努力治沙的画面,穆里罗深受触动。“卓越的领导、科学的政策、高效而坚决的执行、地方与民间共同努力、创新与传统融合统一,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经验。”她说。
作为除东道国沙特馆外最大的国家馆,中国馆不仅展示了机械植苗、低成本治沙、光伏治沙等设备和技术,展出了土地退化大数据监测体系等科技系统,也呈现了宁夏、内蒙古等中国“三北”地区防沙治沙的成功模式。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瓦莱丽·希基说,全球南方国家的资金有限,需要将稀缺资源用作增长引擎,中国治沙模式对致力于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国家而言是“希望的灯塔”,提供了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司长李利锋说,中国开发了全面的土壤综合信息系统,还为土地保护、防沙治沙制定相关法律,中国对土壤的监测和管理方法值得介绍到其他地区。
大会期间,《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行程繁忙,但他依然仔细参观中国馆,从“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技术、高效光伏设备,到植树机器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再到智慧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事,深入了解荒漠化治理中国方案的细节。蒂奥感慨,中国的荒漠化治理“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三北”精神激发信心决心
“三北”防护林工程,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覆盖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此次大会期间,中国首次在境外以专题展览形式,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系统性展示宣介。
看到“三北”工程取得的成就,毛里塔尼亚专家托拉德·梅多十分激动。梅多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商科,如今作为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署的传播与国际合作部门主管,投身防沙治沙的国际合作事业,主要任务就是与中方对接非洲“绿色长城”在毛里塔尼亚的建设。
“荒漠化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问题,所以我真心感谢中国在这场与荒漠化的斗争中帮助我们,给我们提供应对荒漠化的技术。”梅多说。
为抵御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威胁,包括毛里塔尼亚在内的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携手制定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建设一条宽15公里、长度超过7000公里的森林防护带。这项宏伟工程的灵感来自中国的“绿色长城”——“三北”工程。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泛非“绿色长城”组织合作,在毛里塔尼亚建成“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展示中国治沙技术和方案。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署总干事西德纳·艾哈迈德·埃利说:“我们从中国‘绿色长城’获得了力量和信心。”
中国贡献助推全球合作
今年是中国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
30年来,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防治荒漠化事业。中国积极履约、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还成功举办《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并取得丰硕成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工程“全球500佳”奖章,《公约》秘书处两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30年来,中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合作行稳致远。中国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蒙古国、中亚、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连续九届举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还与同样面临荒漠化问题的中亚、非洲国家分享治沙技术和经验,提供技能培训,为全球南方共谋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顶层设计和路径,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公约》秘书处首席科学家巴伦·约瑟夫·奥尔评价说:“中国实际上采取了一种非常全面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退化问题。”
防治荒漠化,任重而道远,携手同行才能共同应对。中国防治荒漠化方案和智慧,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借鉴,持续为推动荒漠化防治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新华社2025-02-19 11:12:03
新华社2025-02-19 11:10:30
央视网2025-02-19 11:09:47
央视网2025-02-19 11:08:49
央视新闻2025-02-19 11:08:01
央视新闻2025-02-19 11:07:25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丨全国人大代表张义民:用“泥土味”建议助力民生幸福
新华网2025-02-19 11:06:42
中国新闻网2025-02-19 11:05:41
央视新闻2025-02-19 11:05:06
中国经济网2025-02-19 11:04:26
破浪前行风帆劲丨“绿”意盎然 “新”意不断 县域经济厚实我国经济“底盘”
新华社2025-02-19 11:03:18
央视新闻2025-02-19 11:01:52
央视网2025-02-19 11:00:41
央视网2025-02-19 10:59:57
中国新闻网2025-02-19 10:06:39
新华社2025-02-19 10:05:57
央视新闻2025-02-19 10:00:44
央视新闻2025-02-19 09:59:44
斯里兰卡专家:中国为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美西方应加强对华合作
中国日报网2025-02-19 09:58:06
新华网2025-02-19 09:57:10
中国日报2025-02-19 09:56:02
光明网2025-02-19 09:49:16
中国经济网2025-02-19 09:48:19
中国经济网2025-02-19 09:47:44
人民网2025-02-19 09:46:39
央视新闻2025-02-18 21:33:54
时令春菜“抢鲜”上市丰富各地“菜篮子” 市民品尝“春天的味道”
央视网2025-02-18 19:29:26
央视网2025-02-18 19:28:16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2-18 19:27:45
履职一年间丨擦亮“村”字号 他在调研中挖掘“流量”背后的文化密码
央视新闻2025-02-18 19: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