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 20:26:40央视新闻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实现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一起来打卡南水北调沿途的“大国重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坝顶提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增加丹江口水库库容116亿立方米,相当于820个西湖容量。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我现在在丹江口水库,这里,就是这一滴水旅程的起点。
丹江口水库相当于一个大水盆,陶岔渠首枢纽则是水盆旁边的一个水龙头,它的放水量最多可以达到每分钟25200立方米。这滴水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飞奔到河南平顶山,在这里遇到了沙河、将相河、大郎河的阻挠,需要架设一段全长9.05千米的沙河渡槽,才能顺利通过这道关卡。其中U型渡槽最大高度9.6米,单槽重达1200吨。当初,工程师们将水利渡槽通过已架设好的渡槽槽顶运输过来,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筑造出沙河渡槽,它也是世界上首座 “槽上运槽”的渡槽。
这滴水继续向北奔腾,在河南郑州又被黄河拦住了去路。要穿越黄河,就要在黄河北岸建造内径16.4米、井深50.5米的巨大圆筒形竖井。将盾构机放入这个相当于15层高楼的竖井里,向南岸一次性平挖3450米,调整姿态后,抬头向上掘进800米,一共前进挖掘4250米,打造出一条隧洞。这滴水就是通过这样的两条隧洞,跨越黄河天堑,继续北上。从陶岔渠首枢纽历经1432公里的路途,它沿着蜿蜒的水路,穿越崎岖的地势,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来到北京后,通过五棵松地铁隧道下方3.67米的隧洞,沿着深埋地下的管道,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梁丽娟 张琪 张昊)
京法网事2025-06-13 17:45:26
中国网2025-06-13 17:07:54
中国网2025-06-13 17:04:49
【科技创新 强国有我】有意“思”的科普丨农业"神农大模型"的科技魔法
未来网2025-06-13 17:00:04
未来网2025-06-13 16:59:24
红网时刻2025-06-13 16:57:29
中国新闻网2025-06-13 16:11:12
石榴云2025-06-13 16:10:41
“粤”上新台阶|说起这件事,大湾区的“追星族”嘴角就压不住了?
央视新闻2025-06-13 16:09:52
全球洞察|埃及前总理:中埃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中埃合作稳固国际关系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6-13 16:09:27
新华网2025-06-13 16:08:44
大卫·弗格森:面对西方媒体和政客蓄意制造的敌意 中国需要与西方民众直接交流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6-13 16:08:18
科技日报2025-06-13 16:07:33
科技日报2025-06-13 16:07:03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6-13 16:05:44
人民网2025-06-13 16:02:03
解码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城新篇:“邮轮+文旅”的融合“出圈”
新华社2025-06-13 16:01:18
人民网2025-06-13 16:01:01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2025-06-13 16:00:41
大武汉2025-06-13 15:55:39
人民网2025-06-13 15:53:11
央视新闻2025-06-13 15:52:36
新华社2025-06-13 15:51:31
新华社2025-06-13 15:50:55
央视网2025-06-13 15:49:53
外贸品转内销,如何卖得好?(中国消费向新而行·稳外贸扩消费)
人民日报2025-06-13 15:46:52
新华社2025-06-13 15:45:02
央视新闻2025-06-13 15:43:29
人民网2025-06-13 10:59:16
石榴云2025-06-13 0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