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实现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一起来打卡南水北调沿途的“大国重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坝顶提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增加丹江口水库库容116亿立方米,相当于820个西湖容量。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我现在在丹江口水库,这里,就是这一滴水旅程的起点。
丹江口水库相当于一个大水盆,陶岔渠首枢纽则是水盆旁边的一个水龙头,它的放水量最多可以达到每分钟25200立方米。这滴水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飞奔到河南平顶山,在这里遇到了沙河、将相河、大郎河的阻挠,需要架设一段全长9.05千米的沙河渡槽,才能顺利通过这道关卡。其中U型渡槽最大高度9.6米,单槽重达1200吨。当初,工程师们将水利渡槽通过已架设好的渡槽槽顶运输过来,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筑造出沙河渡槽,它也是世界上首座 “槽上运槽”的渡槽。
这滴水继续向北奔腾,在河南郑州又被黄河拦住了去路。要穿越黄河,就要在黄河北岸建造内径16.4米、井深50.5米的巨大圆筒形竖井。将盾构机放入这个相当于15层高楼的竖井里,向南岸一次性平挖3450米,调整姿态后,抬头向上掘进800米,一共前进挖掘4250米,打造出一条隧洞。这滴水就是通过这样的两条隧洞,跨越黄河天堑,继续北上。从陶岔渠首枢纽历经1432公里的路途,它沿着蜿蜒的水路,穿越崎岖的地势,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来到北京后,通过五棵松地铁隧道下方3.67米的隧洞,沿着深埋地下的管道,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梁丽娟 张琪 张昊)
石榴云2025-01-14 19:57:28
央广网2025-01-14 19:56:52
乡村振兴看内蒙古|新时代草原牧民,放牧的马鞭换成了远程遥控器
央广网2025-01-14 19:56:27
新华网客户端2025-01-14 19:55:37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1-14 19:54:53
两美企计划联合收购美钢铁公司 日铁发声反对并称将完成收购计划
央视新闻2025-01-14 19:54:25
千龙网2025-01-14 19:53:56
免签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 跨省游、深度游成为外国游客“打卡中国”新趋势
央视网2025-01-14 19:52:38
2024年6.1亿人次出入境 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游中国成现实
央视网2025-01-14 19:52:15
列国鉴·斯里兰卡丨记者观察:新总统访华,斯里兰卡冀斯中关系取得新进展
新华网2025-01-14 19:51:48
人民日报2025-01-14 19:44:46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取得新发现 我国月球研究加速向前开创“嫦娥时代”
央视网2025-01-14 19:44:19
中国铁路2025-01-14 19:43:39
中工网2025-01-14 18:01:43
新华社2025-01-14 18:01:10
人民论坛网2025-01-14 18:00:39
荆楚网 2025-01-14 16:18:41
人民网2025-01-14 16:15:28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01-14 16:15:11
人偏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均为自限性疾病,公众可通过措施预防 | 时令节气与健康
健康中国2025-01-14 16:05:17
中国经济网2025-01-14 15:58:37
光明网2025-01-14 15:57:37
人民网2025-01-14 15:57:14
央视新闻2025-01-14 15:56:04
中国新闻网2025-01-14 15:55:24
央视新闻2025-01-14 15:54:33
荔枝新闻2025-01-14 15:53:26
人民视频2025-01-14 15:52:52
中国经济网2025-01-14 15:52:25
中国网2025-01-14 15: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