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广州摄影报道
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约为男性的2.3倍。过去,中国公厕建设常按男女面积1:1对称设计,这导致女厕门口排长龙的问题不仅长期困扰女性,还时常引发道路拥堵等衍生问题。
近期,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广州市环卫公厕布局规划(2024-2035)》(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对于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男厕位使用效率偏低或有改造需求的公厕,鼓励改造为无性别公厕。这一方法经披露后,引发热议。
广州二沙岛体育公园无性别公厕。
改建通用公厕:解决厕位比例不均
11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广州城管局了解到,布局规划中提到的“无性别公厕”指的是通用公厕(也称“通用厕间”),类似于飞机、高铁上的公共厕所。“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设立几个单独的通用厕间,男女都可以使用,进入后锁门即亮红灯。”工作人员解释道。
“无性别公厕”的理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当时,德国、荷兰等国家推广“共用厕所”,旨在打破男女隔离的传统观念,提倡性别平等及多元化。此后,这一设计理念逐渐传播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无性别公厕”作为调节男女厕位失衡的解决方案,已有至少15年的历史。据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厦门、2013年沈阳、2015年重庆、2016年青岛和北京等地,均已建成无性别公厕。
当时,“无性别公厕”一词在媒体上出现时,便引发“废”与“立”的争议。反对者认为“市民不敢进”“浪费空间资源”;支持者则认为无性别厕所是一项人性化服务,能有效解决女性如厕排长队的问题,同时避免父母带异性子女或老人如厕时的尴尬。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争议持续,“无性别公厕”逐渐被更中性的“通用厕间”一词代替。2017年,上海发布的《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5,或宜设通用厕间(即无性别厕间)。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通知》中也提出,通过潮汐厕位、男女通用厕间等方式解决旅游高峰期厕位不足及男女厕位比例不均的问题。
深圳明确:女男厕位比例不低于2:1
长期关注公厕建设的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厕所专委会秘书长程世昆向记者表示:“女性如厕排长队的问题,是一个仍需解决的老问题。广州将无性别公厕改建纳入厕所布局规划,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进步态度。”
广州二沙岛体育公园无性别公厕。
程世昆指出,女性如厕排长队的原因有多方面:男女生理结构差异导致女性如厕时间更长,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时如厕频率更高。此外,传统公厕的对称性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厕位比例失衡的问题。表面上1:1的男女公厕面积看似公平,但忽略了男性小便池占地面积更小的事实,导致男厕位数量往往多于女厕位。
为解决这一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6年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明确,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至3:2,人流量大的地区则建议提升至2:1。同时,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各级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然而,程世昆坦言,现实中这些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他进一步解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并非强制性条文,责任主体也不够清晰,许多地方的公厕仍未达标。由于改造设施需额外投入资金和人力,一些地方缺乏动力推动改变。“地方性标准的出台,以及明确责权关系,可能会增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例如,2024年8月,国家铁路局对《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做出修订,明确男女厕位比例应为1:2。媒体走访发现,多地火车站经改造后已基本达到这一规范。
同样,2023年9月,深圳检察机关向市城管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对公共厕所的监管职责,对全市市政公厕进行排查整改,并推动社会公厕规划达标。经督促后,2024年11月,深圳在修订《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地方标准时,明确在人流聚集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比例不得低于2:1,特殊场所可设置男女通用厕间。
探访:广州大桥下首座无性别公厕
自2017年以来,广州、深圳两地陆续建成10余座“潮汐公厕”,通过动态调节男女厕位数量缓解女厕供需矛盾。
2024年3月,广州越秀区二沙岛体育公园东侧建成该区首个无性别公厕。记者从越秀区环卫设施养护所了解到,其由原来上下两层分别是男厕和女厕的“老旧”公厕重建而来。
广州二沙岛体育公园无性别公厕。
新公厕由10朵“花瓣”组成,每片“花瓣”都是一个独立的房间或者厕间,其中有8个厕间是蹲厕,1个是无障碍厕间,每两间厕位门口共享一个洗手台,另外还有1间工具房。公厕提供了卫生纸可以免费取用,每天早上6点半至晚上10点半,有保洁人员在公厕值班,一日消毒三次。
该公厕的设计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马震聪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个公厕的位置在广州大桥两个引桥之间,用地非常狭窄,公厕最基本的功能必须要满足,“这样我们就想到了设计一个不分男女的通用卫生间。”另外,每个厕位之间分隔开,可以将风引进来、让光透进来,改变人们对厕所潮湿、黑暗和闷热的印象。
自2024年3月投入运营以来,环卫工肖红参与了二沙岛“花瓣型”公厕的清洁工作,“因为公厕的厕位和改造之前不一样,不分男女,经常会有年纪大的市民,不知道该不该进去。”肖红表示,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旁值班的环卫工就会主动去告诉他们,“每间厕所上都有个指示灯,绿色代表里面没有人,有需要就可以使用。”
肖红表示,和她曾保洁过的其他公厕相比,二沙岛的“花瓣型”公厕保洁的工作任务要更重,“不同人群使用厕所的习惯不一样,有时候会有人在里面抽烟,或者不文明使用,弄得很脏,很多女性就容易介意。”为了让群众用得放心,“现在我们几乎在每个厕间用过一次后,都要去打扫和检查一遍。”
广州二沙岛体育公园无性别公厕。
10位使用过该公厕的广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向记者表示,他们认为在人流密集场所做这样的改造确实提升了效率,市民陈姐表示,“少排队,厕所里干净、无异味,是大家最主要的需求。”
常在二沙岛跑步的黄伯向记者表示,广州大桥下的这个公厕改造后,“女同志排长队的情况,没有那么多了,这样挺好的,但其他人流不密集的地方也这样改,我感觉不是很必要。”来广州旅游的李女士,在使用了这个公厕后表示,“这种通用公厕,我更能接受蹲厕,希望其他地方的公厕改造后,也像这个一样能保持干净。”
记者注意到,广州城管局对《广州市环卫公厕布局规划(2024-2035)》公开征求意见以后,也有网友担忧,“无性别公厕,是否会给非法偷拍者提供便利?”“无性别厕所会不会取消男士专用的小便池而带来不便?”
专家观点:应提高安全性和隐私性
针对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广州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规划》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将充分吸纳公众建议后完善。
广州二沙岛体育公园无性别公厕。
广州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进一步介绍称,该布局规划的出台,是对广州2018年起的“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和三年提升计划成果的延续, 经过六年以来的工作,目前广州全市各类公厕数量达11819座,已有效缓解了广大市民如厕难问题。
为进一步增加公厕数量,《规划》提出,至2035年,在现有已建公厕的基础上,全市规划新(扩)建环卫公厕933座。 在公厕环境提升方面,《规划》提出至2035年新增(扩建)环卫公厕933座,同时优化现有公厕布局、提升男女厕位比例,并加强无障碍化、适老化改造。
“厕所是社会文明的尺度”,程世昆认为,中国的公厕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未来应超越固化思维,更多基于现实需求进行规划。“无性别公厕”可作为空间受限时的破解之法,也可与第三卫生间理念结合,兼顾适老、适幼和无障碍需求,对于有女性担心这种调整会为不法分子提供偷拍偷窥的机会,设计者在实施改造时也应减少隔间四周的缝隙并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公厕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真正解决公厕矛盾的关键在于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因需而动。”程世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