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11:06:52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题:不能被动被大数据“算计”
新华网记者 乌梦达 阳娜
“‘双十一’红包为什么只有我领不到”“开个会员视频,发现朋友比我便宜几元”……近日,随着“双十一”的临近,不少网友为自己受到的“不公遭遇”发声。从网络投诉平台的留言看,令人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仍不时发生,并且出现新“变种”,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套路日益隐蔽。
“随机红包”优惠力度“因人而异”,新老用户被“差别对待”,浏览页面“千人千面”且“价格浮动”……无论哪种形式的“大数据杀熟”,背后都有算法技术对消费者的“算计”。
算法让平台商家变得“耳聪目明”。某种程度上,算法权力的滥用形成了交易的不平等,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网络技术帮助商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为商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少一点算计,多一些诚意,才能让消费者放心买账。
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被“杀熟”,重要的一条是注重个人隐私保护。不要让手机APP随意访问个人信息,防止不良平台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在选购商品和服务时做到货比三家,确保放心消费。
如果遭遇“大数据杀熟”,及时对商家“相同商品、不同价格”的行为进行证据保留,如保存平台针对不同客户报价的页面截图、消费者的缴费凭证、与商家沟通的信息等。
数说“新”变化|多项数据创新高!上半年新疆各口岸跨境运输客货两旺
天山网2025-07-10 21:30:28
新华社2025-07-10 21:30:00
石榴云2025-07-10 21:29:13
新华社2025-07-10 21:28:19
中国新闻网2025-07-10 21:27:55
【中国那些事儿】欧洲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新能源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日报网2025-07-10 21:27:01
中国新闻网2025-07-10 21:26:25
新华社2025-07-10 21:25:50
中国日报网2025-07-10 21:25:20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2025-07-10 20:56:1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2025-07-10 20:55:55
北京时间2025-07-10 20:55:25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10 20:54:50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10 20:54:28
北京日报2025-07-10 20:53:52
人民网2025-07-10 20:35:54
人民网+2025-07-10 20:13:46
群众新闻2025-07-10 20:13:15
新华网2025-07-10 20:12:32
中国新闻网2025-07-10 20:11:57
教育部新闻办2025-07-10 20:11:06
人民日报2025-07-10 20:10:33
新华社2025-07-10 20:09:46
中国青年报2025-07-10 20:09:11
人民视频2025-07-10 20:08:27
金融时报客户端2025-07-10 20:07:03
新华视点|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田间“速递”——经济新动能一线观察
新华社2025-07-10 20:06:08
光明网2025-07-10 20:05:28
新华社2025-07-10 20:04:38
新华社2025-07-10 20: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