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 11:47:50新华社
来源:10月05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孙逸轩
初秋,一处视野开阔的河岸坡地上,几个果农正在修整采摘过的蓝莓果园。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宽阔透亮的松花江缓缓流淌。
这条大江自长白山间悬挂而出,一路奔涌,串起山地丘陵、平原沃野、湿地草甸,滋润了吉林省6个市(州)、22个县(市、区)。
这是9月3日拍摄的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仁义村松花江两岸的景色。本组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孙逸轩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年6月,吉林省制定了《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提出将松花江流域建设成世界级大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的发展目标,使江河战略融入推进全省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江水两岸,因地制宜求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脉动,也正随着松花江水奔涌向前。
山林之水:畅通万家致富新渠道
长白山天池向西北百余里,松花江上游的两道支流顺势蜿蜒,一路沿着山地密林在白山市靖宇县汇合,造就了山地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气候条件,也滋润出蓝莓、人参等特色产业。
9月4日,在靖宇县的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松江码头,能容纳500人的新能源游览船“天河一号”正式下水,创下东北地区内河游览船领域投资金额最大、吨位最大、载客人数最多等纪录。
这是9月6日拍摄的吉林省松原市哈达山水利枢纽一角。
据统计,松花江旅游风景区通航以来,两年累计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带动社会总收入2.9亿元。松花江滑冰马拉松挑战赛、吉林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松花江上的文体旅融合项目,更是不断擦亮“心往长白山,松花江上游”的文旅IP。
旅游发展的同时,特色种植业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在花园口镇下游一处坡地上,仁义村村民张连国正用力地在蓝莓树间的空地上打地锚,一旁的搭档再把果树枝头用地锚上的线拉着压弯,覆土、盖膜,以保证这些果树安然度过冬天。
“今年种了8亩蓝莓树,一共赚了将近4万块钱。”张连国说,“过去的坡地种植很多作物的产量都不稳定、经济价值低。最近几年,在蓝莓科技小院的支持下,靖宇县的寒地蓝莓成了畅销全国的品牌。自己尝试种植蓝莓后,收入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仁义村十公里外的向阳村,蓝莓种植不仅让村子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让村子走向振兴发展的大路。驻村第一书记崔宝军说:“目前全村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保守估计,仅蓝莓种植一项就能为村民创收六七百万元。”
“自蓝莓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研团队先后研究保育了上百个蓝莓品种,筛选出能够稳定高产的品种6个,大大减少了农户种植的试错成本。”靖宇县蓝莓协会会长杨志春说。
2023年,抚松县万良镇、靖宇县三道湖镇分别凭借“人参”“蓝莓”两个特色经济作物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松花江上游,特色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大江之美:孕育振兴发展新动能
一路向西跃过山地丘陵,松花江水在吉林市东侧的丰满大坝驻足,汇成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等待坝口调节,经吉林市区流入松嫩平原。
近年来,吉林市充分挖掘“江城”底蕴特色,通过成立“松花湖及一江两岸提升”决策咨询课题组等方式,持续为松花江沿线区段的保护与发展提出战略性规划。美不胜收的大江之两岸孕育了吉林市振兴发展的全新动能。
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市场部经理王月昕说:“度假区在做好冰雪体验的基础上,目前正重点打造四季文旅项目,以跑山赛、红叶节、风筝节等多种形式,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行体验。”
9月5日,雨后的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山间云雾环绕。
在吉林市丰满区二道乡的金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大棚里,拳头大的黄桃挂满了枝头。公司经理崔彤表示:“依托棚膜经济,我们的园区采取四季经营的模式,夏秋主打采摘体验,春冬则重点发力蔬菜销售,现在一年综合收入达6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在丰满区江南乡阿什村,陈星彤开办的露营地被今年被纳入吉林市相关部门规划的“村游”江城点位路线。此前一直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她,两年前返乡创业,今年以来接到了不少大型企业的团建项目。
今年7月,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推动吉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市市长王吉表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
盐碱之变:河湖贯通守护新粮仓
穿过吉林省中部平原,松花江水向西渐宽,滋养两岸稻田。河湖联通工程的开展,让这片曾经饱受盐碱之苦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在盐碱地密集的松原市,距离市区20公里的哈达山水利枢纽为群众引来了松花江水。
大坝上,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的包国强兴奋地介绍着水利枢纽的建设成果:“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农田灌溉年供水量6亿立方米、城市用水年供水量1500万立方米……”而沿着哈达山水利枢纽主干渠向西,前郭灌区红光农场内,50米宽、1000米长的标准稻田旁,从松花江引来的渠水正依势自流。
这是9月6日拍摄的吉林省松原市红光农场稻田。
“水利工程的自流渠的建成,让我们无需用电,就能把水引到稻田里来,每年的水电费就能节省不少。”红光农场党委书记纪东旭说,“在松花江水的浇灌下,我们农场的水稻每公顷产量能达2万斤左右。”
农场不远处的查干湖,波光摇曳,沙鸥翔集。松原灌区上星罗棋布的引水渠,在湖一侧的川头卫闸集合,一同汇入这座因“冬捕”而闻名于世的“塞北明珠”。
“河湖联通工程开展以来,‘松花江-查干湖-嫩江’的水流通道越来越畅通,整个湖里的水三年就能更新一次。”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养肥了胖头鱼,带走了湖里盐碱成分,湖岸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改善。”
据统计,盐碱地改造方面,2021年以来,松原市累计开发盐碱地32.4万亩,新增耕地27.6万亩,增产粮食2.8亿斤。文旅产业方面,2023年松原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150.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0%;实现旅游收入36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3%;今年2月查干湖景区还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追光的“向阳花”如何发电——走进西藏首个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施工现场
中国西藏新闻网2025-06-14 22:04:04
石榴云2025-06-14 22:03:22
专访|“许多国家更加把中国视作可靠合作对象”——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
新华网2025-06-14 22:02:43
【“中国游记”第一季㊳】商务座媲美宇宙飞船、卧铺成“移动宾馆”……中国高铁的“神仙体验”让老外秒变“铁粉”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6-14 22:02:13
【中国那些事儿】卢旺达经济分析师:中国消费升级为发展中经济体创造新机遇
中国日报网2025-06-14 22:01:42
新华网2025-06-14 22:01:07
专访|中非经贸博览会彰显中非务实合作持续深化——访津巴布韦智库专家马达库凡巴
新华网2025-06-14 22:00:39
心相近丨“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中国中亚共筑友好合作的青春纽带
新华网2025-06-14 21:59:26
新华网2025-06-14 21:58:50
人民网2025-06-14 21:55:29
千龙网2025-06-14 20:45:45
千龙网2025-06-14 20:45:10
中国新闻网2025-06-14 19:51:45
动静原创2025-06-14 19:50:17
人民网2025-06-14 19:49:34
央广网2025-06-14 19:48:19
规模大、空间广!基层就业“大礼包”来了 这些优惠政策毕业生需知晓
央视网2025-06-14 19:47:45
经济日报2025-06-14 19:46:56
光明日报2025-06-14 19:46:16
央视新闻2025-06-14 19:46:12
中国经济网2025-06-14 19:45:23
央视新闻2025-06-14 19:44:53
中国青年报2025-06-14 19:43:06
新华社2025-06-14 19:39:51
央视新闻2025-06-14 19:38:53
新华社2025-06-14 19:37:56
石榴云2025-06-14 16:00:15
央视新闻2025-06-14 15:59:44
中国日报网2025-06-14 15:59:07
【小新的Vlog】We are friends!中非经贸博览会见证“跨越山海的友谊”
中国新闻网2025-06-14 15: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