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导弹发射,我们是如何掌握“真理”的?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洲际导弹发射,我们是如何掌握“真理”的?

9月25日,国防部发布了一则消息,我们的火箭军向太平洋成功发射了1枚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并击中夏威夷群岛东南方2000公里外的指定目标,总射程12000公里。

可能大家对这个数据没什么概念,这里给大家具象化一下。

众所周知,这次导弹发射地点是海南省,向南12000公里可以抵达南极点,向西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向东足以覆盖美国西海岸所有重要城市。

而如果从我国最东部的抚远出发,这个距离已足够覆盖北美洲全境,纽约和华盛顿也在打击范围内。

所以这次,连美国都罕见地没发表“谴责”、“危害地区安全”之类的指控,反而称赞道“我们确实收到了一些关于洲际弹道导弹测试的提前通知,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可见,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此言非虚。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在于,我们上一次试射洲际导弹还是在44年前。

那么,为什么要时隔44年的今天,又试射了一枚东风31AG洲际导弹?这里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01

我的建议是,大家要最近把新闻连起来看。

9月19日,以色列派飞机轰炸了我们维和部队的营区外围,这是比较明显的威胁警告动作。

正当很多网友纳闷为什么区区一个以色列敢对我们如此嚣张的时候,9月21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对西方发出了核警告,说没有人希望发生核战争,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们拥有的武器将给乌克兰政权的主子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但随后,美国商用遥感卫星公司就发布了一组图片,照片显示俄罗斯的普列谢斯克航天发射基地前些日子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爆炸事故,而眼尖的人早就发现了,这是俄罗斯萨尔玛特洲际导弹的发射装置。

更糟的是,在22年4月份唯一一次试射成功后,俄罗斯接下来的发射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而美国却在今年6月成功试射了一枚洲际导弹。

所以矛盾根源找到了,就是连续的失败,让俄罗斯基本失去了陆基领域对美战略威慑能力,大国之间的战略威慑平衡被打破了。

紧接着,9月25日,本来说好了要撤走中程弹道导弹的菲律宾,其国防部长突然发表暴论,谴责中国“干涉内政”,甚至要求中国销毁核武库,解除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并撤出南海。

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接受采访时也大放厥词称,说如果由他决定,中程导弹系统将永远留在菲律宾。

注:图中黄色标注为菲律宾中程导弹系统部署位置

注:图中黄色标注为菲律宾中程导弹系统部署位置

连起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这正是美国在俄罗斯逐渐失去陆基核武器洲际投送能力后,授意其主要仆从国,对我国进行的一轮战略试探,如果我们不回应,面临的将是更为严峻的周边形势。

因此,我们发射导弹就是对这一系列事件进行回应,尤其是导弹航线最近处距离菲律宾还不到90公里,既是对心怀不轨的国家及其背后的人进行的一轮“真理”警告,也是填补俄罗斯的战略威慑缺位。

简而言之,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 Kitty?

同时,我们这次发射的导弹型号只是东风31AG,还不是最新的东风41,但即便如此,12000公里也是轻轻松松,这也是在告诉全世界,我们还留了一手,所以你猜猜我最狠的“竹竿子”到底能捅多远?

于是,东风亮剑,世界和平,也才有了美国在文章最初的表态。

而中国洲际导弹能有如今的威慑力,也是凝结了一代代军工人无数汗水和心血的,尤其是我国在44年前试射的第一型洲际导弹东风-5,更是倾全国之力。

02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60年代。

上世纪六十年代,洲际导弹是大国博弈最有分量的筹码。

因为它射程远、能带核弹头,还能打到对方本土全境。

但当时,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

所以,尽管我们有核武器,也有东风2A导弹做载体,可堪堪960公里的射程,完全没办法把核武器准确投送到敌人的心腹地带。

毕竟,从我国最西部到苏联首都莫斯科也至少要3260公里。

尤其自中苏交恶以来,这一短板更为突出。

于是,1965年3月,我国决定研制洲际导弹。

为此,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批准了七机部提交的、由屠守锷等人参与制订的1965年至1972年《地地导弹发展规划》。

计划提出,要在八年时间内,先后研制出中近程弹道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远程导弹,俗称“八年四弹”计划。

其中,远程导弹,就是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计划射程8000公里的东风-5。

最早的东风-5导弹的假想敌是苏联,所以东风-5的设计目标就是“能覆盖整个苏联”的战略武器。

对于导弹标准,主持导弹研发工作的屠守锷院士完全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标美国大力神2和苏联的SS-9导弹。[1]

图:屠守锷院士

图:屠守锷院士

这意味着除了需要采用全新的发动机之外,还需要使用数字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确制导运算。

大量的专业交叉与综合应用,对专精某个领域的众多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而艰巨的挑战。由于当时我国的计算机不够先进,科研人员运用微积分中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为计算机“减负”,把复杂的计算方程,转换成一系列基本的四则运算,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集成电路,最终成功解决了弹载计算机的体积问题。

到了1969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东北边境爆发了珍宝岛战役,西北边境爆发了铁列克提冲突。

紧张的国际形势,让我国对洲际导弹的需求更为迫切,于是,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

1970年春,178个工厂、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北京共同参与“大会战”,开展以洲际导弹为主的型号技术协作攻关。

1971年夏,凝聚着众人心血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达到了出厂要求,运往位于大西北的东风发射场,准备进行低弹道飞行试验。

然而,发射过程由于二级发动机关机稍有提前,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振荡,导弹偏离目标500多公里,没能取得全面成功,但好在总体方案得到了验证。

不过,接下来的三次试验,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些原因对航天工业造成的破坏,均未能取得成功。

但失败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研究人员们对“东风5”导弹的基本设计很快进行了10项重大改进。

改进后,新批次的“东风-5”导弹迅速开始进行试制生产。

随后的“东风-5”导弹不仅解决了此前导弹不稳定的技术状态,还通过技术革新,使其从远程导弹升级为洲际导弹。

1980年,按照这一射程制造的“东风-5”导弹进行了第一次全射程试射,对外宣称“运载火箭试射”。

经过约半小时的飞行,导弹弹头成功溅落在预定的靶标海域内,激起了超过80米的水柱,试射圆满成功。

这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洲际导弹发射能力。

正如邓公在改开时的政治宣誓,“加入丛林世界需要怀揣利剑”,这把剑,1980年的中国,铸成了。

03

然而,在我国掌握洲际弹道导弹的同时,美苏两国已经掌握了更加先进的洲际导弹固体火箭推进剂技术。

这里说一下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的性能区别。

液体推进剂主要由液态氧化剂和燃烧剂构成,其中液体氧化剂主要有液体氧、氟、四氧化二氮等,而燃烧剂主要有联氨、液态氢、肼等[2]。

液体推进剂导弹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设备也多,最主要的是,液体燃料需要低温存放且具有腐蚀性,不能长时间存在导弹里面,也就是说需要在发射时临时加注燃料,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这就导致导弹的机动性和作战反应时间相对不灵活。

说白了,一旦你的导弹发射井遭到率先打击,就很难有二次反击能力,即便导弹幸存,加注燃料过程中也容易被掌握卫星侦查系统的敌人压制。

而且,液体推进剂常常有剧毒,或强腐蚀性,易燃、易爆,在操作过程中非常危险。

比如前些日子俄罗斯萨尔玛特导弹爆炸就是吃了这个亏,初步推测就是加注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导致爆炸。

但液体最大的好处在于液体推进剂火箭比冲高,推力大,射程更远。

而固体推进剂是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通常用铝等金属粉末作燃料,高氯酸铵作氧化剂,通过类似硬橡胶的材料将燃料和氧化剂粘合在一起装进金属外壳。

当固体推进剂燃烧时,高氯酸铵中的氧气与铝结合,能产生大量能量,让温度达到2460度以上,从而产生推力将导弹从发射台升起[3]。

同时,因为燃料都是固体,所以导弹的推进剂能贮存在弹体内的燃烧室常备待用,无需加注,维护使用比液体燃料方便,能做到即时发射。

也就是说,你那边侦查到对面发射的导弹弹道是冲你来的,这边可以抬手就射。从而做到对敌方战略打击迅速反应。

不过虽说液体推进剂射程更远,但当时我们的问题在于,哪怕是美苏用固体推进剂的洲际导弹,都比我们的东风-5打得远。

比如苏联的RT-2,仅用固体推进剂就能打到10000公里,美国的民兵甚至能打13000公里,而且随时可以发射。

那时候的我们,虽然有了剑,但还不够锋利。

于是,我国开始了固体推进剂洲际导弹的研发工作。

这就是东风31的由来。

其实,严格来讲,依照海基陆基“一弹两用”的原则,东风31算是巨浪2陆基版本。

所以东风31最早的前身计划可以追溯到1976年“巨浪二”的研制任务。

但当时,因为技术原因,研发部门对射程指标是中程还是远程有过多次争论,所以长期举棋不定。

直到1982年,七机部二院四部开展了新导弹总体方案的分析和单项预研,并配合四院完成了一、二级两米直径和三级一米直径固体发动机的的模样试制工作,提出了可以让导弹射程可达到远程的新方案,导弹的射程才初步确定。

与此同时,二院也着重论证了2米直径导弹的总体方案可行性。

于是,1985年10月和11月,国防科工委两次座谈会,采纳了新规划方案,并上报军委。

1986年初,一、二、四院成立联合论证组,开展远程战略导弹的论证工作,其中,陆基远程定名为“东风三一”、洲际为“东风X一号”、海基为“巨浪二号”。

7月,上级部门决定,“东风三一号”、“东风X一号”、“巨浪二号”的总体研制工作由一院承担。[4]

而后,经过十余年的研发、测试与完善,1999年国庆大阅兵,“东风31”公开亮相,震惊世界。

就此,东风31系列开始进入战备值班。

而到了现在,我们不仅有了大量东风31后继型号,还有了无法被目前现有任何反导系统拦截的东风41。

如果说44年前,我们的DF-5对应的是邓公那句“加入丛林世界需要怀揣利剑”。

而现在,“夜放花千树”的东风们,证明的则是我们的剑,不仅最长,还最锋利。

如果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那么现在,我们,有了这个世界“真理”的最终解释权。

参考资料

1、42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洲际导弹!(qq.com)

2、关于火箭燃料那点事—液体推进剂的发展与类别 - 知乎 (zhihu.com)

3、什么是固体燃料技术而朝鲜又为何要开发这项技术?| 新闻 | 半岛电视台 (aljazeera.net)

4、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研制发展历程_国史网 (cssn.cn)

5、中国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五角大楼回应_新浪新闻 (sina.com.cn)

6、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营区周边航弹爆炸,营区受损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7、五角大楼:北京提前通知美国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意图 - 2024年9月25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sputniknews.c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