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遇鉴|瓷为媒,海为路,“China”何以全球圈粉?

2024-09-19 17:17:45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刘越)2007年,针对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打捞工作曾轰动一时。彼时的考古工作者发现,800年前的沉船残骸之上,竟散落了无数精美的瓷片。

历史的烟波长卷里,中国瓷器踏着海上丝路的浪花,远销全球。那时,大洋彼岸的绅士与贵妇们称其为——“china”。而诞生出瓷器这一人类瑰宝的神秘东方大国,亦得名为“China”。

China,既是中国,也是瓷器。历经数千年,风靡全世界,一路走来,中国瓷器充分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有力见证并践行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览,佛教陶瓷制品佛像雕塑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览,佛教陶瓷制品佛像雕塑

谈到瓷器,就不得不提起景德镇。江西景德镇古称昌南,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千年窑火不熄,淬炼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景德镇的瓷器,自古便“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白色黄金,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曾一度掀起“中国热”。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感慨道:“一辈子做一件事,祖祖辈辈干一件事,不是简单的事。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能见异思迁。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厅内,展示修复完整的明代“青花大龙缸”。朱定文 摄

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厅内,展示修复完整的明代“青花大龙缸”。朱定文 摄

小城龙泉,在浙西南,以瓷闻名,传颂千年。“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千年来,无数匠人接力前行,守护这份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丽。如玉类冰,饶玉影青,龙泉青瓷成为凝聚民族智慧与审美情愫的载体,迤逦千年,是迄今为止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从三国两晋的初露锋芒,到宋元的鼎盛辉煌,龙泉青瓷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公元12-15世纪,龙泉青瓷不仅在中国流行,更被全球追捧,被誉为“瓷海明珠”,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辉煌历程。这些年,龙泉青瓷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以更丰富的样式、更青春的面貌为更多人所知。

2019年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2019年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远看是纸,近看是瓷!”2024上半年,以“德化白瓷”为主角的短视频火热出圈,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无论是薄如蝉翼的白纸,还是仕女塑像的发丝,如非近距离特写,很难分辨白瓷材质,造型、质感无不令人惊叹。

福建德化陶瓷以“白”见长,因白如雪、薄如纸、润如玉而享誉世界,被赞誉为“中国白”。汲取本地瓷土,注入汩汩清水,经灼百窑火,夺得三尺雪,“烧”和“造”两种技艺的传承与完善,成就了“中国白”的美。德化陶瓷始于夏商,兴于宋元,从泉州刺桐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欧亚大陆。瓷海扬帆,涨海声中万国商,激起千层浪。

图为2023年12月17日,北京,“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展出的德化白瓷作品

图为2023年12月17日,北京,“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展出的德化白瓷作品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经由开窑烈火,烧制越窑秘色瓷,似青如黛。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在多元开放的大唐,它与邢窑白瓷并称为“南青北白”,共同书写了中国瓷器的辉煌篇章。

魏晋时期,越窑青瓷通过海路,成为东亚区域的抢手货。日本古墓、朝鲜半岛都曾出土过越窑青瓷制品。经大批商人之手,越窑青瓷被请上轮船,驶向海上丝绸之路,远抵埃及、坦桑尼亚、伊朗、伊拉克,较近至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将中国的文化与美学,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图为柴烧越窑青瓷。林波 摄

图为柴烧越窑青瓷。林波 摄

以瓷为媒,中外之间形成了一张横跨亚非的庞大贸易网络。随着诸国对瓷器的竞相追捧,海外仿造之风兴起。朝鲜半岛出现“高丽秘色”,并向浙东反向销售;日本名古屋附近的猿投窑,生产出大批造型、纹饰、釉色均与青瓷相类的陶制品;9世纪以后,就连埃及工匠都开始以中国瓷为形仿造陶器……海外对中国瓷器的崇拜与对中国文化的真心倾慕,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红陶三足钵的质朴,到唐三彩载乐骆驼俑的绚丽;从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各美其美,到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古色古香;从中国陶瓷文化展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到“三叶草燔瓷香插”乘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环游太空,再到景德镇瓷器作品“出海”讲述中外文明互鉴故事……经历几千年历史淬炼,中国传统陶瓷技艺长盛不衰,既诠释着古人的美学思想与技艺追求,又在历史的映照、文明的互鉴下绽放出典雅秀美、瓷韵并香的光彩。

2023年6月18日,近2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走进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图为塞浦路斯驻华大使玛莎·玛夫罗玛蒂在观看展出的展品。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2023年6月18日,近2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走进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图为塞浦路斯驻华大使玛莎·玛夫罗玛蒂在观看展出的展品。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瓷风”劲吹,“瓷热”升温,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棵常青树,中国陶瓷正续写新的华彩乐章,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瓷器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永不褪色,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仍在继续。(完)

为您推荐

AI拜年,定制你的专属贺卡!

网信北京2025-01-28 20:15:19

推动“中国游”热度走高|金视角

经济日报2025-01-28 19:46:33

新春走基层|出海!修“风车”

人民网2025-01-28 19:43:56

新春走基层︱万吨煤龙出塞北

人民网2025-01-28 19:41:47

“津”非昔比丨AI上津彩中国年

人民网2025-01-28 19:41:11

【新春纪事】香港花车诞生记

中国新闻网2025-01-28 19:19:51

文化中国行丨中国有福

中国新闻网2025-01-28 17:23:43

【新春走基层】一个人的戈壁小站

工人日报2025-01-28 17:22:07

中国春节国际推介片来了!

人民日报2025-01-28 17:05:47

赏花灯观演出 澳门居民喜迎新春

央视新闻2025-01-28 16:47:40

“非遗中国年” 多国留学生送祝福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1-28 16:46:03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