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援藏助推日喀则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09-02 13:46:15中国西藏新闻网

“龙藏号”旅游专列开通后迎来首批旅客。

“龙藏号”旅游专列开通后迎来首批旅客。

谢通门县县城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后,学生用自来水洗手。

谢通门县县城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后,学生用自来水洗手。

黑龙江援建的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助力非遗民族手工业特色项目发展。

黑龙江援建的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助力非遗民族手工业特色项目发展。

援藏工作队“雪域光明行”活动中,黑龙江援藏医生为群众检查眼睛。

援藏工作队“雪域光明行”活动中,黑龙江援藏医生为群众检查眼睛。

黑龙江援建的康马县牛羊暖圈项目。

黑龙江援建的康马县牛羊暖圈项目。

日喀则市珠峰大剧院。

日喀则市珠峰大剧院。

北大荒集团青稞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内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北大荒集团青稞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内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黑龙江稻菽金黄,西藏日喀则青稞飘香。远隔5000多公里,援藏深情厚谊将两地人民的心拉得更近。

倾黑龙江之能,应日喀则所需。作为对口支援省份,黑龙江省赓续传承援藏精神,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为使命,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群众所盼,积极实施资金援藏、项目援藏、人才援藏等,强健了日喀则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筋骨。

先进种植经验、先进经营理念、现代化农业技能……农业不仅是日喀则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黑龙江援藏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援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日喀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当地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变“输血”为“造血”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仁布藏语意为“多宝、聚宝”,平均海拔3880米,年平均气温8℃左右。然而,正是这片高海拔之地,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日照充足。

黑龙江援藏工作队独具慧眼,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自然优势,率先在试验田中播种下希望的种子。仲夏时节,记者随着黑龙江省第6批、第8批援藏干部,仁布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韩阳的脚步走进仁布县艾玛乡鲜食玉米基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通过我们援藏项目引进的鲜食玉米,4月初种植的,目前到了灌溉期,大概还有20天就可以进行采摘,长势挺好的,叶片比较饱满,果实结得也比较好,就是近期气温比较高,我们还要加强水分管理,保证能结到最好的果实。”韩阳将玉米掰开说道。

鲜食玉米基地共有10座大棚,除了玉米,还种植有葡萄、西瓜等蔬果。放眼望去,一排排葡萄树整齐划一,青绿色的葡萄挂满枝头,一阵阵果香扑鼻而来。“这座大棚内种植有两个品种的葡萄,在当地也是第一次种植成功,而且现在这个葡萄品种的附加值比较高,当地群众也比较喜欢。”韩阳说。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黄土地,现在种上了各类蔬果,援藏干部还给我们教授了种植技术。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上长出这么记者手记多的蔬果,还是自己亲手料理,让我很高兴,更是觉得很自豪。”仁布县切娃乡切娃村艾塘自然村村民多吉加布在葡萄大棚内边掐尖边说。

而在仁布县同样受到群众欢迎的还有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实施的青稞增产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在全县四个乡镇12个村开展试验示范,实现了仁布县青稞品种的大面积更新换代。“藏青2000”是当时示范种植的青稞品种,如今乡里90%的农户都在种植,在保证青稞高产的同时,田间饲草产量也很大,大大缓解了饲草不足的问题。

“援藏以来,黑龙江高度重视日喀则农业发展,帮助日喀则建强农业科技、培养农业人才,通过各个援藏项目,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带到日喀则,转变了当地群众只种青稞的固有思维,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博辉说。

聚力“授之以渔” 传授群众科学技术

日喀则农业发展离不开黑龙江省为日喀则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黑龙江援藏工作队变“输血”为“造血”,邀请区外农业技术专家进藏教授科学种植技术,还通过互联网直播授课。

在仁布县,黑龙江援藏连续实施青稞增产试验示范项目,全程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良田、良种和良法配套应用,实现增产,实现了本地干部群众由当初的不认可、不支持到积极推广的转变。

在谢通门县,黑龙江援藏引进杭州铜官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温室大棚57座,年种植金丝皇菊20余万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276户335人,人均增收5000元,促进了当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业增收。

同时,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组织32个生产组织申领农牧产品有机认证证书47个,为日喀则建设“有机之乡、生态家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吉加布在鲜食水果玉米基地工作已有三年时间,他坦言,开始大家种植经验少。在援藏专家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下,许多人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积累了很多经验,如今已经成为“行家里手”。

“在北大荒集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们村里的青稞因为播种密度更高,产量更高,村民的收入也更高,而且跟着各位专家,我们学到了更先进的技术,这才是最大的财富,真的很感谢他们。”桑珠孜区甲措雄乡聪堆村村民次旺桑珠的眼中闪着光芒。

对千千万万个多吉加布和次旺桑珠来说,他们可能记不住每一名援藏干部的名字,但因为获得的帮助、学会的技术,他们记住了黑龙江援藏。

强化项目支撑 种出优质高原青稞

黑龙江是我国的“北大仓”,农业技术先进,农产品丰富多样;日喀则藏语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素有“青稞之乡”的美誉。做好资源优势与援藏优势“结合文章”,种出最优质的“高原青稞”,是黑龙江省援藏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

桑珠孜区甲措雄乡聪堆村,蓝天白云映衬之下,连片的青稞田青翠欲滴,这里是北大荒集团青稞标准化种植示范区。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志刚介绍,北大荒集团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领跑全国。为此,在黑龙江援藏工作队的积极协调沟通和大力支持下,2020年10月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在仁布县青稞增产试验示范项目(投资100余万元,亩产提升65斤,人均增收160元)研究的基础上,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聪堆村成功流转土地建设青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北大荒青稞示范田已打造成为日喀则青稞标准化种植“样板田”,成为全市重点关注项目。

“我们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有效改善了土壤板结状况,提升了土壤肥力。同时,通过青稞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优化与应用,使青稞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北大荒集团黑龙江鹤山农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崔宏超说。

通过示范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示范区的先进农机装备和规范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当地村民转变了青稞保守传统种植的思想,现代化农业技术让高效农业在日喀则落地生根,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自田地流转给北大荒以来,我们可以在示范田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技术,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夏日微风轻拂之际,绿油油的青稞田里麦秆随风摆动,村民巴桑旺堆和琼达正在地里劳作,提起土地流转政策,大家都赞不绝口。

似海深情,凝聚民心民意;如山厚望,激发奋进动力。黑龙江省全方位支援让日喀则日新月异,让日喀则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更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博辉:

着眼日喀则所需 发挥黑龙江所能

“黑龙江省承担援藏任务以来,共派出8批次380名干部人才,在日喀则市以及所辖仁布、康马、谢通门三县扎实开展援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做好援藏工作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博辉就整体援藏情况向记者介绍。

王博辉说,黑龙江援藏工作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援藏资金投入逐步向农牧区和基层倾斜、向民生领域倾斜,谋划建成一批提高乡村卫生医疗水平、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改善农牧区种植养殖条件、完善群众生活要素保障类项目,全面增强受援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动龙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丰富形式、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扩大规模,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深根植于黑土地和雪域高原人民群众心间,增进民族情谊,加深民族感情。

“为带动群众增收。我们有效利用各类商贸平台,发挥高原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提升藏字号品牌认知度,不断激活受援地发展潜能,为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王博辉说。

王博辉表示,黑龙江援藏工作队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日喀则的需求作为支援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持续加大智力援藏、就业援藏、产业援藏、民生援藏力度,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援藏工作新成果。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在农牧业、产业园区、生物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合作互利共赢,推动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加辉煌成就。

黑龙江省第五批、第六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农牧局原副局长、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一级调研员宋长军:

为当地高质量发展 注入源源不断的黑龙江动力

“当时有兴奋有激动,更有向往,同时难免也会有压力、忐忑和惶恐。因为我们是带着黑龙江父老的希望和嘱托来到日喀则,我们怕工作稍有疏漏,会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和嘱托。”2024年8月12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见到了宋长军,提及初次援藏,他记忆犹新。

2013年7月4日,对宋长军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与黑龙江41名援藏人接过前几批援藏工作队的接力棒,奔赴千里之遥的雪域高原,继续谱写援藏新篇章。农业是日喀则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黑龙江援藏的重点领域。第五批、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到达日喀则后,在前几批援藏工作队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利用有机农牧业,精准扶贫,拓展农牧民致富新宽度。

宋长军介绍,黑龙江援藏积极参与创建日喀则有机认证示范区,推动“三品一标”质量认证,日喀则市荣膺“2015年度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的喜人成绩。在推进消费帮扶方面,黑龙江省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设立“西藏如意庄园珠峰优选哈尔滨旗舰店”,展示销售青稞制品、高原生态牛羊肉、高原特色酒类及营养食品等四大类共59种西藏特色农牧产品。

“当时我们将培育产业作为对口支援的切入点,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规划,突出发展菊花、牧草、青稞高原特色产业,发挥农业技术人才优势,加大援藏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打造‘一菊一草一青稞,魅力无限日喀则’的产业格局,生态有机农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宋长军说。

对口援藏30年来,黑龙江援藏工作队将“干部人才、农业技术、项目资金”三大优势带到了这里,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努力奋斗,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实现高原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黑龙江距离西藏千里之遥,远隔千山万水,做好援藏工作既需要资金项目支持,更需要加强两地沟通交流、增进民族感情和团结融合。援建期间,援藏工作队发起了“阳光陪伴成长”系列公益行动,援藏队员全员参与、全方位帮扶日喀则市福利院,相继建立了阳光学堂、阳光夜校、阳光超市、阳光球馆,开展了爱心陪伴、教育辅导、体育锻炼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在“藏汉亲、感党恩”活动中,援藏工作队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宣讲党的政策、走访慰问。

“我想到了跟我一同在日喀则援藏6年的‘援友’,想起了和我并肩作战的同事,想起了可亲、可爱、可敬的日喀则群众。援藏6年,他们教会了我善良、包容,也教会了我为国为家工作的赤诚之心。日喀则,是我永远的牵挂,我的第二家乡。”采访过程中,宋长军多次提及日喀则的蓝天白云、曾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当地朴实的农牧民,他表示这一切一直萦绕于心。

记者手记:

龙藏同心 共谱时代新篇

一个在东北,被誉为祖国的大粮仓,农业技术先进,农产品丰富多样;一个在西南,素有青稞之乡的美誉。黑龙江省与日喀则市虽然距离遥远,但有许多相似之处。自两地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无数黑龙江人一批接着一批地赶赴日喀则市,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黑龙江动力。

援藏期间,黑龙江省共派出8批次共计380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一批批黑龙江援藏干部精准对接日喀则市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黑龙江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智力援藏、就业援藏、产业援藏、民生援藏、文化援藏,全面做好农业、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支援工作,数百个项目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改善民生、为民造福始终是黑龙江省援藏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黑龙江援藏找准日喀则群众在医疗、教育、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设了一批惠民项目,让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做好援藏工作,核心是聚心、要求是走心、效果是交心、收获是真心。”这已成为历批次黑龙江省援藏干部人才的共识。正如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韩文友在回忆文章《莽莽高原初心在》中所写:当来自全国的援藏干部与藏族同胞团结奋斗在一起,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还有什么高山我们爬不上去,还有什么险滩我们跨不过去,还有什么困难我们不能战胜?

(图/记者 杨子彦)

为您推荐

科技“大白鲸”首探藏北无人区

新华网2024-09-15 12:57:23

乌拉圭青年在中国的职业之路

环球资讯广播2024-09-15 12:54:40

这就是天津!

津云2024-09-15 11:44:51

一卷江山,万里如画!AI大片来了!

长江云新闻2024-09-15 11:07:34

产业振兴,苹果变成“金果果”

人民日报2024-09-15 11:02:37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