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2024-08-07 21:46:35农民日报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日月不相饶,一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历注称“斗指西南”。“立”即开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立秋,是金风玉露的相逢,也是春华与秋实的约定,预示着丰收的开始。

虽已立秋,热气腾腾的“秋老虎”,提醒着人们酷暑的余威仍在,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但不论白天的阳光多么热烈,夜晚的风已带着丝丝凉意,正所谓“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此后,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凉爽。

在古代,立秋和立春、立夏一样,是重要的“大”节气。《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立秋之日会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在古人的宇宙观中,秋属金,方位对应西方,在色为白。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及诸侯大夫,着白衣、佩白玉,到西郊“迎秋”。汉代仍然保留了这一“迎秋”仪式。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当时的天子“迎秋”之后,还要出东门狩猎,猎得的鹿则作为宗庙的祭品。唐宋时期,官方仍沿袭着太史官报秋,于西郊祭祀五帝的礼制。可见,古人对立秋、天地、社稷的尊崇与重视。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新凉涤残暑,细雨作秋声”,立秋时,凉风袭来,涤荡了闷热的暑气,让人真实感受到节律的变化;“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秋风初至,炎凉更替,昼夜温差变大,清晨时分水汽凝结在庭院的植物枝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秋风起兮寒雁归,寒蝉鸣兮秋草腓”,随着天气转凉,万物揫敛,寒蝉也应阴而鸣,营造着初秋的氛围。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梧桐是秋的报信者。在古人看来,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不仅能引来“凤凰高栖”,感知时间的能力也特别强。《花镜》中说梧桐:“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南宋时,“梧桐报秋”曾是一种宫廷仪式。《梦粱录》记载,宫中会将梧桐树植于殿下,待到立秋交节之际,太史官便穿礼服、持朝笏,高声奏报:“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就农事而言,立秋是至关重要的时刻,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秋忙的身影。大豆结荚,棉花结铃,玉米抽雄,水稻结实,高粱渐红,等待丰收的田野,就像色彩斑斓的调色板。此时节是大豆、棉花、玉米等作物开花结实的阶段,需水量大,充足的雨水可以为丰产奠定基础,因此民间有“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黄金”的俗语。

立秋时节,民间有“咬秋”“贴秋膘”“晒秋”“簪楸叶”等习俗。

立春时“咬春”,立秋时便“咬秋”。傍晚时分,全家围坐在一起,美美地咬上一口西瓜或香瓜,咬去暑气,迎接丰收,称为“咬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写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都会消瘦一些。民间流行将立秋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是“苦夏”,可以多吃些肉食来“贴秋膘”,提高免疫力。

每年立秋,随着各种果蔬的成熟,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的村民习惯在自家挂晒农作物。房前屋后、窗台屋顶,铺满了应季成熟的瓜果,晒出一片欢欣富足,也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晒秋。

立秋簪楸叶,是一种顺应时序的特色节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立秋这一天,宋代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在头上。大概是因为楸树的“楸”与秋天的“秋”同音,所以人们用这种方式来迎接秋天的来临。宋代王十朋《立秋》曰:“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元代词人张野亦有“人乍起,一簪楸叶,不堪裁翦”之句。

作者:崔现芳

为您推荐

今日辟谣(2024年9月13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09-13 18:29:29

千年诗魂伴大江

湖北日报2024-09-13 18:01:52

一词之间看中国

新华网2024-09-13 17:54:49

淬火丨第二集 向战为战练精兵

央视新闻2024-09-13 17:52:30

首届“京彩灯会”周日照亮园博园

青瞳视角2024-09-13 14:16:10

北京:园博园“京彩灯会”亮灯

中青在线2024-09-13 14:14:34

泱泱荆楚奏华章

湖北日报2024-09-13 13:39:01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