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屏蔽”,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2024-06-28 14:39:15燕鸣 来自北京

近日,各省市高考揭榜,在短视频画面里,查分时紧张到嗓子眼,分数跳出时,难以形容的情绪释放,喜悦、呼喊、掌声,查到分数的欢喜跳跃,查不到分数更是兴奋激动。

满屏满目都是高分,“高分屏蔽”更是随处可见。不禁让人怀疑,现在学霸、学神已经一抓一大把了?如“我”般普通人都销声匿迹了?

热搜成了各地高分“俱乐部”,有个考生说,“没个六七百分都不好意思在网上报成绩”。“全班49人48个高考过600分”瞬间登上热搜榜榜首,出乎所料的是,引来一众负面评论,“这种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情,都是顶尖的优秀学生聚在一起的尖子班”“没过600的那个学生看到这个新闻会怎么想”“唯高分论得刹刹车了”。

曾经的神化状元、高分崇拜,现在的“高分屏蔽”,虽然形式变化了,但实质内核未变。“高分屏蔽”,到底应该屏蔽什么?

“高分屏蔽”的初衷是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

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来看,“高分屏蔽”传递的价值导向,尚未达到预期。“高分热”,自然有流量加持,但流量也在迎合大众心态。一方面,高分意味着天道酬勤、知识改变命运,靠实力拼出来的好成绩,值得关注、肯定和赞誉;另一方面,许多人对高分存在根深蒂固的认知,即高分等同于未来的成功,上一所好大学等于未来青云直上、一马平川。

以一时成绩论英雄,容易陷入表象和短视的误区。人生是一场赛跑,高考只是其中一场小结,分数只代表收获,不代表人生的输赢。在这场长跑中,坚持才是王道,反败为胜、弯道超车甚至后来者居上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最高科技奖最年轻获得者薛其坤院士也曾考研三次才最终上岸。

从整体来看,高分毕竟是少数,“高分屏蔽”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普通考生、普通成绩,他们才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甚至媒体应该更多关注普通考生的需求和声音,比如报考方案、人生规划、未来出路等。媒体应该传递更实用、更有价值的信息,以“高分”博眼球得来的流量终究是短暂的,而面向群众需求的价值流量,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破除“唯分数论”,无论分数高低,只要问心无愧都值得掌声和喝彩,这才是良性的教育生态,也是“高分屏蔽”的核心价值。无论欢呼,还是失落,都将告一段落。纵观一生,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收获,不是高考成绩,而是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在未来更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这才是赢得成功、赢得人生的最大底气。

文/瞿叶娟

责编:李亚楠 PX232

为您推荐

深中通道架起湾区融合又一动脉

经济日报2024-06-30 21:28:37

美国小偷盯上乐高积木

新华社2024-06-30 21:27:14

“美国债券市场离倒闭可能只差一次冲击”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4-06-30 21:26:40

西藏:桃满山 展笑颜

人民网2024-06-30 19:39:41

香港故事丨“关爱”暖流涌动香江

新华网客户端2024-06-30 19:39:09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一条神奇的河》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一条神奇的河》

姚界客户端2024-06-30 18:06:53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