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友说丨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2024-06-26 18:30:28京报网

算力,被称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近两年,一座座算力中心在北京崛地而起,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动力。

新华社资料图

新华社资料图

这是一个缩影,背后是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雄心壮志。从现实来看,数字经济也在反哺着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惠及着广大市民的美好生活。

有人说,任何一个30岁以上的中国人几乎都完整地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伟大变迁,这种精彩的生命体验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生活在北京这方热土,你感受到数字经济的强劲脉动了吗?点“数”成金,将如何改变这座城市的发展和你我的生活?

(一)

纵观世界发展史,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数据成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二者结合而成的数字经济,则是能够促进效率与公平更加统一的新型经济形态。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一个强起来的中国不可能错过。特别是今日中国的经济地位、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早已今非昔比,完全有能力抢占发展的主动权。着眼于此,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渐次落地。在这一新征程上,北京必须率先出征、走在前列。

这是责任所系。作为首都,北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也正是因此,“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具体到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我们也必须时刻从政治上去思考,想明白首都应当引领什么、承载什么、示范什么。当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国之大计,首善之区就是攻坚尖兵。

这是资源所系。纵观全球上百个国际化科技创新城市,北京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这里高校云集、英才汇聚,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繁盛的创新生态,孕育出丰硕的果实,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这种先天优势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北京也责无旁贷地要先行一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这是任务所系。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作为先发城市,北京更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是我们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之一。

(二)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近四成,贡献率近七成。再看北京的成绩单,2023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876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亮眼的数字有力说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北京发展的驱动力,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

孕育大量新兴业态。从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到基因编辑新型核酸酶、新一代“人造太阳”,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业态风起云涌。这股新生力量以其高度智能化、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长远目光来看,此消彼长间,北京经济的内在结构也在变化,实现了一种以资源要素科学重构支撑的高质量发展。而这,正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也在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其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借由“新智造100”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智转型”行动等契机,北京的传统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升。“黑灯工厂”一年可产百万台高端智能手机,“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数字化和绿色化相辅相成、有机互动,实现着一种“双赢”。

点亮市民美好生活。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北京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数字生活已经走进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出家门,无人驾驶给人带来新鲜体验;走进商超,自助收银台省去排队等待时间;办理政务,在线咨询、在线办理极大减轻了现实负担。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展现了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也让更多市民打开了对于美好明天的想象空间。

(三)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65%。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刚过四成,差距还比较明显。

与此同时,从ChatGPT到Sora再到ChatGPT-4o,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着我们比学赶超的紧迫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稍纵即逝的机遇,我们唯有不待扬鞭自奋蹄。北京则更要自我施压,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的驱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我们一方面要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则要密切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科技前沿突破方向和最新趋势。通过对于“潜力股”的分析,下好发展数字经济的“先手棋”。

打破堵点卡点。犹如生物体进化,数字经济也需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蜕变”的过程。以此观之,技术层面的“颠覆性突破”与成熟的创新生态和支持机制缺一不可。一段时间以来,本市统筹制定了“无事不扰”“税收优惠”“融资定向帮扶”等一系列方案,未来还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机制束缚,让更多主体轻装上阵。

培育创新人才。人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第一资源。北京大力培养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试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包干制”,这都是很好的尝试。未来还应当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为来京创业、留学、居住的优秀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方能不断厚植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北京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作者 于北国)

为您推荐

为什么是兴安盟?

内蒙古新闻网兴安频道2024-06-29 12:32:40

冲绳连发驻日美军涉性侵案

新华社2024-06-29 12:29:18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桥”见大运河

中国蓝新闻2024-06-29 12:21:27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瞰浙里 AI大运河

中国蓝新闻2024-06-29 12:18:33

这就是“天工开物”

新华网2024-06-29 10:20:12

声动中国|毕业,我们更高处见

央广网2024-06-29 10:18:38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