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南涝北旱,旱涝并发 极端天气该如何应对?

2024-06-23 08:16:37央视新闻

自动播放

最近一段时间,北方和南方的天气呈现了旱和涝的两个极端。本周一,水利部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八个字解读我国当前的旱涝形势,“南涝北旱,旱涝并发”。他还用了一个通俗的说法,北方正在遭遇“酷热烤”,而南方正在经历“暴力梅”。“暴力梅”也就是梅雨,本周,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但这梅雨不像大家印象中的阴雨绵绵,而是一开场就暴力十足,安徽黄山入梅之后降下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多11.2倍。下暴雨的地方还不只是长江流域,广东梅州、广西桂林等地也因为暴雨天气,陷入到罕见的洪水之中,桂林38个气象观测站24小时降雨量,打破建站以来的历史纪录。

随着一个个气象极值被打破,我们的天气是不是在变得暴虐和极端?面对频发的旱涝极端天气,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一起关注:极端天气的挑战。

不到15小时,广东省梅州市防汛应急响应变更了三次,从4级最终提升到1级。6月16日,梅州市平远县、蕉岭县普降大暴雨,多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部分河段涨水漫堤,多座小型水库超汛限水位。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堑垣村村干部 徐业:6月16日晚上9点多钟,收到我们当地水务局通知,撤离完不到半个小时水就来了,晚上10点多钟的时候水就已经到膝盖了。

国家气候中心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首席专家 高歌:南方地区6月9日到20日,这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的特点,就是在这些地方,像两广北部,还有福建、浙江、江西这些地方,累计降雨量达到了两百到六百毫米以上。此次暴雨过程就是综合评估强度属于极端暴雨过程。

梅州市气象台台长 谢龙生:强的降水云团一到我们上空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移动,维持了差不多有12个小时,同时强度又没有减弱。我们也统计到,蕉岭县跟平远县的最大24小时雨量都达到了350毫米以上,这个都排在了当地的第一位跟第二位。

蕉岭县融媒体官方平台提到,受暴雨影响,该县遭受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本周一,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部署救援直升机,进行人员转移和物资投放;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调动潮州、揭阳等地支队以及森林消防广东机动队伍进行增援,社会各应急等力量也进入梅州,救援全面展开。同在本周一,蕉岭县新铺镇、矮车村就组织人员查看受灾情况、分发物资,县公安、消防、民兵等人员也开始救援工作。

广东台记者 黄伟浩:这一条是由东石镇,通往泗水镇唯一公路,大家现在可以看到,这一路段是全部被洪水冲毁了,而且这个地方既地处山谷,又临近河道,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梅州市平远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 陈毅:我们现在调了大约20部抢通的铲车和挖机过来,但是因为这个作业面,有上面的塌方,还有下面的边坡,这种掏空现象比较严重,我们不好操作,这些机械进度缓慢。

梅州灾情集中于北部山区,地质结构复杂,面对强烈的洪水冲击和浸泡,道路损毁严重,而以砖木结构为主的房屋也极易倒塌,不少地方断水、断电、通讯中断。平远县,录得全市最大平均雨量,其泗水镇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6月16日晚6时起,该镇大新村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要尽快畅通道路,让更多救援力量涌入,更要想办法如何第一时间前往村中救人、送物资,此时,直升机派上了用场。平远县体育场,直升机搭载着救援物资和人员,前往泗水镇。

平远县工作人员:飞机上有食物,然后还有爆拆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移动基站这些。

本周一上午,直升机给村里带来第一批救援人员。此时,没有下雨,大新村洪水已退,棘手的是,即便村内,也是沟沟坎坎,救援者着急赶路,被困者心焦等待;重型机械进不来,但巧合的是救援人员可以借村民的挖掘设备,他们分散到四处被掩埋房屋处,寻找被埋人员,一旦搜到伤者则尽快通过直升机转运出去救治。此后,直升机每天运送人员、物资、燃油等,成为打通通往大新村道路前的常规操作。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林申智:开始第一天的时候,我们就转移了危重病人跟骨折或者是轻微受伤的,都转移出去了。有意愿出去投亲靠友的,我们也用直升机保障他通行,外面县委县政府跟省市都安排了接的地方。

事实上,道路未通前提下,直升机救援之外,还有一支队伍在本周一凌晨四点接到去泗水镇的任务,这一走就是12个小时。

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白渡特勤站班长 周桢武:听说那里有整个村都失联了,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后面的指挥部最渴望我们从徒步中回传道路情况,人员伤亡、人员被困、在哪里、分几个点、有多远,去泗水镇的路上每隔5米都是塌方点,最长的塌方点有100多米。那个泥加上水,人踩上去没过了膝盖,很难拔出来,很难走。路走不通,我们就爬山,如果说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我就在想,我们该如何去自救,里面还有等着我们去救的人,爬山还行不通我们就走水路逆流而上。

记者看到,梅州洪水渐退,正抓紧进行灾后清理工作。而在本周四凌晨五点,通往大新村的道路终于抢通了,同一天,梅州所有受灾行政村实现通电。针对抢修受损房屋,其实在本周二,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就已根据《2022—2024年广东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加急下发了加快定损、理赔速度的通知,平远县一些乡镇农户已根据政府以前全额补贴的农房险,获得相应赔付。

这里是梅州大埔县茶阳镇,该村水稻正处于灌浆期,对于每亩投入1000—1500元成本的农户来说,突如其来的洪水使得自家水稻有极大减产风险。不过,相关保险公司迅速跟进,截至本周二,完成茶阳镇533亩水稻21.3万元预赔付,平均每亩获400元的赔付。

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群丰村村干部 傅滦群:这几年一直以来,我们村里和保险公司都一直叫农户动员他们买保险,特别是像今年,投保面积就有430多亩,这次洪灾是17日、18日保险公司上午第一时间到了现场勘察灾情,18日下午就有部分村民收到了预付赔款,19号就基本上到账。

某保险公司农险专员 黄文生:现在水稻是灌浆期,后期水稻还会再生长,然后再看它最后期的时候收割情况是怎么样,我们再进行一个定损。

南方的雨下个不停,北方几个省份却经受着高温干旱的“烤”验。河南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的天数超过了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甚至在70天以上。到了本周,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下,河南多地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降雨,干渴的农田“喝上”了“解渴水”,郑州、开封等四地市终止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但显然还没到高兴的时候,本周三,国家防总组织的会商分析就显示,华北地区高温干旱短期内仍将持续,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还有部分农田受旱。该怎样做才能帮助缓解旱情呢?

眼下正值“三夏”的关键时期,夏播已经全面展开,本周五,河南、河北、山东等多地下起雨,这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可以缓解当前田间地头的干旱之势。一个月以来,这些地区持续降雨偏少,例如河南省降雨量就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近期又遭遇大范围高温气候,导致这些产粮大省出现旱情。但随着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干涸已久的农田“喝上”了“解渴水”。

正阳县在周五时正式解除了持续多日的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在另一地新乡,也面临过高温考验的田地已有了绿意,田地里主要种植的玉米,由于近期干旱少雨,农户们播种下去的种子没有及时发芽。据介绍,土壤中的水分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对玉米出苗是有利的,而今年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除了降雨缓解有效,卫辉市安排农技人员到现场指导,针对这里的地块情况,采取了小水浅浇的方式,改善土壤潮湿度。比起平时的大范围喷洒,微喷带、滴灌等方法更省水,同时覆盖的范围和水量也不会打折扣。这种方法通常在往年高温局势时投入使用,今年他们将这个技术带到了奎屯村,今后将长期进行使用。

河南新乡卫辉市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 刘广亮:我们农业人员在这个措施上和下乡的频率上加强,每天早晨六七点钟下乡,到傍晚才能回家,6月上旬高温预警发布以后,我们就组织农业人员,及时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农户采用新型的浇灌模式,主要是采取高效率节水,这个主题来进行灌溉。往年也有用,但是面积没有今年大。今年上升比较快,全市60%以上的面积都采用了四种新型的浇灌模式。

虽然今年进度晚了些,但据刘广亮预测,有了本周多方面及时补水,玉米的长成和速度应该不会晚太多。该村农户的玉米现在基本已经全部出苗,大概出地四厘米。据本周二的气象监测显示,河南省淮河以北大部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多个城市出现极端高温情况,这个数据并不乐观,其中安阳就列在其中。

国家气候中心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首席专家 高歌:这张图给出来的就是9号到15号这次高温过程,各个地方出现极端的最高气温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在红色区域是40℃以上的,红色的点是有175个站点达到了,或超过了极端阈值的标准,紫色的点就是达到或者超过历史极值,这个有二十个左右,这个总体范围也达到了17万平方公里。根据它的持续时间范围还有强度,我们有一个评估指数,得到了这个强度指数是为1961年以来同期高温过程的第四位。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分析,区域高温过程开始时间略偏早、范围广,并且强度大。水利部于本周一召开的发布会上就表示,已组织指导受旱地区科学调度水工程,以保障夏播用水。在位于安阳滑县的一引水口,黄河水正涌进田间地头,供当地5万多亩农田所用,能够满足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的灌溉所需。比起用自家井水救急,黄河水会更适宜。

截至本周二时有数据统计,河南夏播面积已占预计面积的95.3%,后续的雨情也会让这个数据再提升。而未来10天,河南南部、安徽、江苏、湖北、山东南部等地降雨也呈增多趋势,对缓解当地气象干旱较为有利;但华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气象干旱区降雨较小,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当下,我国水旱灾害防御的形势是“南涝北旱”,不过,具体到某些地区,两者之间也可能会突然切换。长期干旱后,突然受暴雨影响由旱转涝,也被称为旱涝急转。本周三,安徽省进入梅雨季节,很多地方都开始下雨,其中也包括旱了很长时间的安徽北部地区。久旱逢甘霖,旱情缓解了,当然是好事,但是安徽省在本周却也特别提醒,皖北地区要严防旱涝急转、旱涝并存。不仅是安徽,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提示,黄淮、江淮等地都需要谨防旱涝急转。上午还在抗旱,下午可能就要防洪,该如何防范呢?

本周,随着雨带北抬,原本位于干旱地区的湖北、江苏、安徽等地降雨也增多起来。中央气象台周三发出提醒,这三个省份要严防旱涝急转。同样此前深受干旱影响的山东、河南两省气象部门,也在本周呼吁要谨防旱涝急转。就在上周三,久旱之中的山东临沂蒙阴县,就经历了一场天气的突变。当地种桃的农民前一天还在浇水抗旱,没想到天气说变就变。

降雨和冰雹的意外降临,让廉茂春和村民们经历了“从惊喜到惊吓”的情绪急转。由于桃子到了采摘季,他们的损失不小。当地正通过灾后技术指导和保险理赔的方式,弥补果农们损失。而天气突变、旱涝急转的危害的确值得相关地区高度警惕。本周五,在安徽北部的阜南县,一场大雨落在干旱的田地里,农户们盼望已久的雨终于来了。

玉米大户张双柱一直为旱情发愁,从5月1日到本周四6月20日的五十天里,阜南县的累计降雨量仅有16毫米,较常年同期少了9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天不下雨,他只能买水灌溉,一亩地要花40元钱,他承包的1300亩地浇一遍就得5万多元。

然而,这场缓解了旱情的强降雨,让防汛抗旱的各个部门紧张起来。在周五上午安徽省的小时降水量排名中,排名前三的站点都来自阜南县。中午前后,县气象台发布最高等级的暴雨红色预警,各部门也进行着旱涝急转的准备。

安徽省阜南县气象局工程师 张太旺:预计本周五至周六,我们阜南县将迎来大到暴雨,累计降水量可以达到80到150毫米,局部地区将超过230毫米,我们将根据降水实况和天气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安徽省阜南县副县长 祁帅:旱涝急转和降雨强度有关,若以每小时50毫米降雨量为例肯定出现积水,我们也高度警惕雨后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密切关注雨量变化,根据雨情变化随时启用排涝站,提前对城区排水设施和农田沟渠进行修正疏通,提高排水效率,随时准备将抗旱设施及时调整为排涝设施。

旱涝急转也是极端气候的一种表现,而且由于是在长期干旱后突发强降水,除了洪涝灾害外,也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首席专家 高歌:在当前像华北黄淮江淮这些地区遭遇了高温干旱,它的一个土质就比较疏松,特别在山区植被生长条件不是很好,它蓄水的能力就减弱了,一旦有强降水发生,很容易直接就产生径流,很容易就形成洪水。

极端的高温,极端的强降水,以及旱涝之间的急剧转换,近年来,这些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在专家看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主任 首席预报员 郑志海:因为全球变暖的情况之下,会使得大气当中含水量会增加,大气中含水量增加,往往容易产生非常强的降水。因为它天气系统里面都有高压低压不同的环流系统来控制,高压系统控制之下往往就是降水是比较少的,它也会增强这种高压系统,使得这些地方的干旱也会更明显,所以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会使得有一些地方涝的情况会加重,另一些地方旱的情况也会加重,同时全球变暖会加大这种波动性,这种旱涝转折也会更为剧烈。

未来气候的极端性不容忽视。据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我国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已从原来的灾后救助为主转变为灾前预防为主。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天气预报和预警的重要性,提高其准确度,同时也要增强预警发布部门和接收部门之间联动,提升全社会的应对能力。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主任 首席预报员 郑志海:因为干旱往往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它的环流形势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往往可预报性相对高一些,而这种极端的强降水往往是一次天气过程,甚至可能就几个小时就出现很强的降水,不稳定性更高,所以预报难度往往也是越大的,所以这个就是需要重点关注。

国家气候中心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首席专家 高歌:要密切关注这个天气形势,滚动地会商,综合预报预测,还有当前的雨情和水情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研判风险,然后及时动态发布预警,多部门联动防灾,根据预报预警,及时调整防灾的措施。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当然要搞清楚极端天气的成因并找到解决之道,而眼下,如何做好预警和防范,更是当务之急。根据水利部的预测,今年6到8月汛期水旱灾害的形势不容乐观,暴雨洪水等极端事件可能多发、频发、重发,防御的形势依然严峻。现在才刚刚六月底,更大的挑战还在后边,希望有很多工作已经在未雨绸缪地开展。

为您推荐

一名毒瘾青年的内心独白

新华社2024-06-27 19:47:45

长沙市圭塘河水量大得像水库开闸?谣言!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06-27 19:01:43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