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我要用镜头留下大运河的美和两岸人民的笑”

2024-06-22 21:10:49人民网

6月14日,宗增顺用无人机记录大运河畔的美景。鲁萍摄

6月14日,宗增顺用无人机记录大运河畔的美景。鲁萍摄

6月14日,雨后的沧州市大运河市区段满目苍翠。静坐其中,听鸟鸣、蝉声,赏河水中倒映的缱绻云朵,如同置身画卷中一般惬意。大运河畔,摄影爱好者、沧塑集团64岁的退休职工宗增顺正用新添置的无人机记录下母亲河这一刻的美。

沧州,这颗镶嵌在贯穿中国南北的古老水道——京杭大运河中的璀璨明珠,保存了京杭大运河最完整、最原始的河道形态,每一处弯道都蕴藏着古代水工的智慧与匠心。

“今年‘五一’期间,沧州跻身全国最受游客欢迎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这得益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年年都有新变化。现在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两岸游园成片,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宗增顺自豪地说。

30年来,宗增顺用镜头记录下城市的变迁,也记录了大运河“容光焕发”的全过程。“以大运河为参照物记录城市变迁,是我的初衷。”宗增顺翻开图册,“1992年拍摄的这张是最早记录大运河的照片。当时,大运河来水,两岸的群众欢呼雀跃。”

在沧州市区,大运河穿城而过,滋养了两岸儿女。宗增顺摄

在沧州市区,大运河穿城而过,滋养了两岸儿女。宗增顺摄

宗增顺回忆说,最初拍摄的主题是“大运河的四季美景”,个把月跑上一次就行,因此照片数量并不多。

最近几年,宗增顺“跑运河”变得频繁起来,隔三差五就得跑一趟:从2021年起,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下快进键——大运河沿线进行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大运河核心监控区村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

同时,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推进的消息日日更新——沧州注重凸显大运河沧州的原真性特点,保护修复生态空间,建设水清景美的绿色长廊;实现运河引水常态化,环境整治体系化,持续实施沿线绿化美化提升。

从南川楼、给水所到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园博园,从一个项目启动拆迁到建成开园喜迎天下客……大运河两岸的变迁,都一一收录在宗增顺的镜头内。

2021年6月,占地470亩、集沧州特色和运河美景为一体的百狮园开园。这里设计了寻狮、望狮、静狮等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狮子景观,成为沧州百姓休闲娱乐的新去处。2022年9月1日,大运河沧州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当天,宗增顺赶往现场,记录了自上世纪70年代沧州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的宝贵时刻。仿古游船在百狮园附近水域缓慢行驶,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2023年5月26日,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在沧州园博园开幕,一场“大运河上的园博会”隆重登场。13个城市展园,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就因为园博园美景连片,我花了1万多元买了第一台无人机,想要拍摄大运河两岸的壮美。”

南川老街夜景。宗增顺摄

南川老街夜景。宗增顺摄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沧州首届火锅鸡文化节在南川老街举办。宗增顺当然少不了去凑热闹。这次宗增顺还带上了他的第二台无人机,“我可不想错过大运河畔的繁华”。宗增顺把拍好的新作品发布到了抖音平台。他说:“沧州因为大运河‘火出圈’,抖音平台上都刷屏了。游客都夸赞咱运河美、美食多、人热情。”

以河为线、以城为珠,沧州全域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使古老母亲河再润狮城,吸引了大批游客到访沧州。

“我要用镜头留下大运河的美和两岸人民的笑。”宗增顺说,在沧州,有一批像他这样热爱运河、热爱摄影的人,他们要将这一幅“丰草繁花碧水流,河曲千载济沧州”的美丽画卷拍给世人看。

为您推荐

一名毒瘾青年的内心独白

新华社2024-06-27 19:47:45

长沙市圭塘河水量大得像水库开闸?谣言!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06-27 19:01:43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