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上扬 通道上新 从重庆出发 西部"拥抱"世界

2024-05-26 13:03:19第1眼-重庆广电

自动播放

第1眼-重庆广电

“开放”是一个宏大的概念,需要有无数具象化的实物来承载。对中国西部来说,西部陆海新通道正是承载区域开放的最好载体。本届西洽会上,“通道”、“开放”成为关键词。根据昨天下午发布的“最新发展指数”,2023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动能转换的一年,增速达到12.1%。相比2022年的增速10.3%,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来看“指标体系框架”:规模、质量和竞争力3个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质量指数“转负为正”。以100为“荣枯线”,发展指数显示出发展的繁荣度,也是向世界释放机遇。今日,一起聚焦。

加速度!发展指数年年递增

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江河水运、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比东向出海更快、更近。短短几年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联运班列,从无到有、从试运行到常态化、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带动西部“加速奔跑”。

根据最新的发展指数,规模、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规模上,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底,通道沿线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6.8万公里,经铁海联运班列运输的集装箱量,就达到58.4万标箱。

质量指数,主要体现在:经贸往来的加速升温。2023年,通道沿线与东盟十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已接近“万亿”。这样的一条开放大通道,竞争力指数加倍提升。物流成本、服务能力、通关便利化、港口竞争力指标等,都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通关更加便利化,通关时间不断缩短,一条涌动着生机与活力的大通道,将沿线地区的丰饶物产,带向远方。也见证着一个更加开放的西部,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5年前在西洽会上的亮相相比,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铁海联运班列的年开行量,由900列,到突破万列;运输货物品类,从不足百种,到超过千种;沿线铁路营业里程,在全国的占比,向着“半壁江山”稳稳迈进。通道物流网络,已覆盖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对外开放指标,已达到109.5,同比增长10.2%;通关便利化指数,更是增长了三倍多。数据不断上扬的变化,折射出一条通道的蝶变,也是西部走向世界的缩影。

提质增效 西部特产漂洋过海

在万州港江南集装箱作业区,近百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正陆续吊装上船,这些货物将通过水运发往果园港,再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抵广西钦州港,扬帆出海。

果园港的智能化装备,不用“翻箱倒柜”,集装箱就能“读秒通关”。上起江津,下至巫山,在长江流域重庆段679公里岸线范围内,集装箱、件散货、化工、客运等现代港口集群,科学布局,智慧运营。东向长江黄金水道,已并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大网,这张网以多式联运的模式,覆盖“铁水公空”,越来越多的区县,搭上了国际贸易的快车。从忠县出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开往东盟国家,150吨“忠橙”仅用3天时间,就能直达越南。

在互联互通的大网上,“智能化”,正渗透到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通道效能不断递增。今年一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3种主要运输方式,运输货物5万标箱,同比增长39%。运输货值达到92.2亿元,同比增长54%。越来越多的“西部特产”也从重庆出发,漂洋过海,行至全球。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千行百业”至“千家万户”。以现代物流,服务现代化产业,实体经济强筋健骨、经络通畅。2023年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全国水平为14.4%,创下有“物流统计”以来的最好水平。重庆,则是连续4年“优”于全国水平:比率下降为13.7%,降幅都是0.3%。降幅看着不多,但降本增效的每一步,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有力的支撑。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把这条通道建好、用好,东风劲吹,“重庆造”方能借势起飞。

通道+产业 “朋友圈”携手出圈

江津小南垭,是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枢纽之一,与通道沿线的合作,正在不断“升温”。以西北方向为例,不久前, 一批烙铁、纯碱等货物,从甘肃、青海运送至小南垭,再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出口东南亚地区。小南垭已累计发运西北货物2.6万多标箱。通道与产业加速融合,助推产业链沿通道布局,并优势渐成。

团结村四向齐发、陆海联动,进出口整车数量,居内陆整车口岸第一。整车制造,是重庆的优势产业。在长安的这家“数智工厂”,生产流程已经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机械臂作业繁忙,机器人各司其职。一条焊接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四种车型。而为一辆长安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也许来自四川的数十家配件厂。川渝共同打造的产业集群,抱团冲刺“世界级”,拳头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结出海。

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不断加强与沿线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区域协同带飞区域资源,西部制造携手出圈儿,“流动的重庆”海纳百川。一片向世界开放的热土,也是世界的机遇之地。

西部陆海新通道,效应正在释放、红利正在显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为通道建设勾勒了施工图。在重庆工商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张军教授看来,每一个框架指标,都指向:理想中的现代物流体系。而增长方式,则是实现路径。他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通道指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晴雨表,重庆作为内陆开放的综合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与组织中心,应该发挥其统筹组织及牵头协调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入并形成国际物流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国际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积极发展国际物流服务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形成新产业,驱动国际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与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融合,与国际生产制造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融合,真正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带产业。同时随着通道指数的年年递增,有利于重庆打造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体系和多元开放的国际服务体系,进而打造国际物流通道的生态圈。

“更好的西部”更好拥抱世界

一路通,百业兴。“重庆造”、“西部造”,乃至于“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全球市场,“全球好物”也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要素资源加快流动,带动更多新产业拔节生长,也让西部加速“蝶变”,更深的融入全球产业格局。风向西部吹,西部亦可乘风起、一飞数万里。

(第1眼-重庆广电 吴霜 吴静 尹力 丁琳 袁媛 李嘉博 报道)

为您推荐

今日辟谣(2024年6月17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06-17 17:52:52

16国媒体人走进新疆:相信眼见为实

中国新闻网2024-06-17 16:41:26

新疆喀什:千年特色古城吸引游客

中国新闻网2024-06-17 16:40:38

中美GDP,怎么看?怎么比?

新华网2024-06-17 16:34:41

和评理 | 加强对话沟通 深化互利合作

中国日报网2024-06-17 16:30:44

走好新时代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网2024-06-17 14:41:43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