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丨专访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2024-05-25 10:18:13央视新闻

从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到成为其他国家学习榜样,她称赞中国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肯定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她看好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所释放出的潜力。《高端访谈》独家专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自动播放

王冠: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两次上调对本年度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认为全球经济继续表现出“令人瞩目的”韧性,经济实现“软着陆”的信心增强;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然面临物价上升、高利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下行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应该如何携手应对挑战?哪些因素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克服全球化带来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哪些动力?

今天的嘉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让我们一起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王冠:格奥尔基耶娃女士,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采访,欢迎再次来到北京。

格奥尔基耶娃:非常感谢,很荣幸接受你的采访。

王冠: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上调至3.1%,略高于去年10月的预测值,并表示全球经济有可能实现“软着陆”。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未来我们将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格奥尔基耶娃:我们仔细观察了两方面的数据。一方面,消费需求保持强劲,政府支出同样显示出很强的韧性;另一方面,我们分析了主要经济体的增长趋势。我们的结论是:世界经济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尽管受到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高通胀以及高利率的冲击,但世界经济的实际表现要好于我们一年前的预期。我们还注意到两个重要趋势:第一,在许多经济体中,去年飙升的通胀率正在下降;第二,就业市场相当稳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们有工作了,有钱消费了。结果就进一步强化了增长预期。然而,各国央行依旧任务艰巨。世界经济有望“软着陆”,但尚未着陆。各国央行需要根据数据精准调控其货币政策,决定降息的时机和幅度,而不能简单效仿其他央行的做法,因为当前各国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此外,对各国财政当局来说,这也是一个艰难的时刻。连年的大手笔支出过后,他们现在需要重建财政缓冲。与此同时,各国的绿色及数字化转型也需要财政支持。所以纵观全局,尽管经济在正向增长,但仍然较为疲软。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3%左右,远低于疫情前3.8%平均水平。因此,我们虽然可以因为经济出现向好态势而松一口气,但对各国决策者来说,仍然面临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成立于1945年,目前拥有190个成员国。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合作、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

格奥尔基耶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东欧地区的女总裁。她曾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大学任教。从1993年起到世界银行工作,后赴欧盟委员会任职。格奥尔基耶娃在国际发展与金融领域经验丰富,曾经到访和驻任过60多个国家。

王冠:您能向我们的观众介绍一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职能吗?

格奥尔基耶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190个成员国,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相互支持。当任何一个国家遇到困难时,它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指导各国的政策制定,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确保我们不会遭受金融危机的威胁。我们就像……

王冠:就像一家提供体检服务的大型医疗机构。

格奥尔基耶娃:这个比喻很恰当。就像你描述的这样,我们每年都会拜访各个成员国,对他们的经济进行“体检”。然后我们可能会说,你的“血压”有些高,你需要采取降压措施。

王冠:关于全球贸易方面,现在有很多观点,比如“短链化”“友岸外包”“去风险”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并非出于经济考量,而是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考量。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专业人士,您对此怎么看?

格奥尔基耶娃: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合乎情理。我们都不想落入那种情境,一旦自然灾害切断供应链,我们就变得束手无策。但有些担忧也太过头了,比如担心国内经济过度依赖外国供应商。作为经济学家,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分工,我们需要贸易。这样我们才能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增加可选的商品种类,为全球民众创造更多机遇,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王冠:您以“我们孙辈的经济可能性”为题在剑桥发表演讲,就未来百年提出了两个设想,而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想,一个目标相对较低,另一个则雄心勃勃。您能否为我们的观众详细解读一番?

格奥尔基耶娃:这场演讲的灵感来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写下了对自己子孙后代生活的展望。一百年后,他的预言成真了,技术发展与资本积累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8倍。百年之后的现在,人们更长寿、更健康,机会更多、生活水平更高。如果我们携手合作、齐心协力,那么百年后的全球经济规模将会是现在的13倍。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的孙女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里。

王冠:这正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和期待。我们再来谈谈中国,中国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提振全球投资者信心,其中包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两会期间发布的政策。您如何评价这套政策“组合拳”对经济增长的提振作用?

格奥尔基耶娃:过去4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展望未来,深化改革有望释放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增长潜力。我坚信,市场力量与资源配置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如今中国正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据我了解,中国领导层决心深化改革,这也将为中国人民带来新一轮的繁荣发展。

王冠:“新质生产力”这个词,您可能有所耳闻,格奥尔基耶娃女士,它已经成为中国近期政策会议上的热词,这一概念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您如何评价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格奥尔基耶娃:当前,中国正大量投资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为国企和民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环顾世界,这也是我在剑桥演讲的原因,当今世界缺少什么?缺少生产力增长,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如何才能再次为生产力增长注入活力?要靠拥抱科技力量,要靠投资人力资本。在这方面中国处于有利地位。

王冠:您相信中国将激发出向“新”力?

格奥尔基耶娃:今天,见证中国发展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中国人民正在迎来一个重要时刻,你们受益于现象级的增长,整整一代中国人只看到经济的增长、增长、再增长,收入翻了一番又一番。当然,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像任何其他国家一样,当经济逐渐成熟,必然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我认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需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正迈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增速不会是10%、12%或15%,但各种机遇将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持良好合作。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起跻身全球储备货币之列,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权重货币。特别提款权这个“篮子”里第一次出现了新兴经济体的身影,自此不再是“发达国家俱乐部”。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体现。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新的国际治理体系的构建当中。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这些“中国方案”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誉和支持。

王冠:您曾多次访问中国。您是第一位来自转型经济体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您也从多个角度、多个平台观察中国的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格奥尔基耶娃:中国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在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致力于消除贫困,让人们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据我的观察,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革惠及民众,包括那些处境非常艰难的人们。我们从中国学到并向其他国家传递的经验包括:设立中长期目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完善法治、提升竞争力,由此催生机遇、让人民发挥出最大潜能。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吗?我走访世界多国,看到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其他地方被复制。例如,中国的黄土高原梯田化项目成功把荒地变为可耕作的农田,让当地人得以谋生,我在埃塞俄比亚也看到了类似的项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我之前任职的世界银行都是中国经验的传递者,我们试图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转化为世界其他地方的知识和成功案例。

王冠:您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您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也强调了这一点,这与中国领导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的倡议构建起了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其中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多边主义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格奥尔基耶娃:中国是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的行动基于其自身的经验。中国多年来向拥有众多成员国的多边机构学习并从中受益。而现在,中国支持其他国家进行学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积极参与讨论什么是合适的政策选择,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在疫情期间,中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出贡献,为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成员国提供支持。在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议题上,如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等,中国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曾经借鉴他国经验的中国如今已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王冠:关于人工智能,您曾说过,当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您称之为“大爆炸”时刻。您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前景与风险的?

格奥尔基耶娃:我们正面临生产力低下、增长缓慢的挑战,需要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它能够大幅提高生产力。我们建议尽早采取行动,为这个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世界做好准备。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推动创新、相应的法规和伦理要求。综合来看,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准备最充分的。

王冠:总裁女士,谈到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落幕,会议达成了共识。您对这个共识满意吗?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

格奥尔基耶娃: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非常成功,达成了三项非常重要的共识。首先,会议明确指出各国的减排承诺和努力还不足以阻止气候危机。当前,各国正在提高减排目标,特别是这十年,中国也在这么做。其次是关于融资,这次大会指出,必须迅速就绿色转型进行大规模融资,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行动刻不容缓。第三,会议增强了国际团结。各国意识到,相互指责无济于事,我们应携手同行,共同应对挑战。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扭转局面。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承担了重要责任,中国已成为领导者。

王冠:我们的网友观众,特别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您。他们想知道,您曾多次到访中国,有什么让您感到印象深刻,又有什么让您受到触动?

格奥尔基耶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无处不在的活力。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解决问题。每次来访我都能看到这个国家的变化。这里有一条新的环路,那里出现了新的机遇,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中国取得的成就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与中国人进行交流总能让我乐在其中,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我还可以告诉你,没有谁比中国人更加热情好客。真是太棒了!

王冠:观众们还想知道,您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中国文化有哪些特别吸引您?

格奥尔基耶娃:说到美食,我的回答可能乏味,但我真的非常喜欢北京烤鸭。

王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格奥尔基耶娃:我也很喜欢火锅,学会了涮火锅,我还想把火锅安利给我在保加利亚的家人们。这种体验真的很棒!大家坐在一起,边煮边吃。

王冠:您应该去中国南方逛逛,比如重庆和成都,去尝尝正宗的辣火锅。

格奥尔基耶娃:我也听说如果想吃辣火锅,要去这些地方。我还特别喜欢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异彩纷呈。像我这样一个不苟言笑的人都会被感染到,很棒!

王冠:格奥尔基耶娃女士,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格奥尔基耶娃:谢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接受总台专访后题词:感谢贵栏目给了我一个跟广大观众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憧憬在一个团结的世界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在专访中,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社会所迸发出的活力,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让她印象深刻。她认为中国是国际社会的积极贡献者,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参与者;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等领域,中国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案例。

总策划丨慎海雄

总监制丨范昀 李挺

监制丨申勇 王跃华 张勤

总制片人丨潘林华 刘舸 严敏

制片人丨阴丽萍 赵蕴洁

记者丨王冠

摄像丨高鑫 刘宇浩 郑浩 赵文庭

策划丨沈霖 邓雨彤

编导丨顾雪嘉 高雨杉 钱思羽 戚靖康 胡洁

外联丨孙欣

配音丨姚宇军

新媒体丨宣霁祐 钟一宁 王若同

技术监制丨孔征

视觉包装丨张子正 吴薇

后期主管丨赵辛

后期制作丨钱子琦 李昊 张宁毓 李戌辰

音频丨李明芮

技术支持丨张文郁 孙碧波 李亚军

鸣谢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为您推荐

抗旱保夏播 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央视网2024-06-17 08:30:17

将艺术之种,播撒在乡村大地上

光明日报2024-06-17 08:26:27

经济随笔丨“连接”的故事讲不完

央视新闻2024-06-17 08:22:28

在北京 “公园20分钟”有1065个选择

央视新闻2024-06-16 22:27:48

美国枪支暴力痼疾难消

中国新闻网2024-06-16 16:41:09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