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风雪中传来的百年回响——探寻胡集书会的文化韵味

2024-02-22 12:26:53新华社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虽然下起了雪,但挡不住曲艺爱好者的热情。一大早,裹着各色头巾、穿着厚厚羽绒服的各地群众,就赶往惠民县胡集镇政和路。今天,是2024年胡集书会的第一天。

“俗话说‘无戏不成年’,赶会比赶集更令人兴奋!”在书会现场,胡集镇村民邵玉贵告诉记者,“这几年,去看胡集书会已经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下雨就打伞、下雪就戴帽,风雨无阻,为的就是感受这股‘年味儿’。”

演员正在胡集书会现场表演相声节目。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演员正在胡集书会现场表演相声节目。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胡集书会是兴起、扎根于当地的曲艺集市盛会。历史上,胡集毗邻黄河渡口,是鲁北地区的交通重镇和经贸重镇。活跃的经济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宋末元初,民间艺人逐渐集中到胡集,书会得以形成。

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山东快书……在书会现场,各类曲艺节目纷呈。据统计,今年共有20余个地市的400余名曲艺演员参加书会,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艺坛前辈,也有风华正茂的后起之秀。“这里就是曲艺人的根和家。”河北石家庄的曲艺人翟立欣说,这是她第11年参加胡集书会。

在胡集书会现场,群众正在欣赏节目。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在胡集书会现场,群众正在欣赏节目。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候场过程中,几位曲艺人告诉记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胡集书会发展最为鼎盛。当时,台上艺人击鼓弄弦、弹拉说唱,台下群众击掌叫好、鼓劲加油,道路上、墙角旁、院子里都站满了人,可谓“一日能听千台戏、户户遥闻说书声”。

20世纪九十年代后,歌舞表演、演唱晚会等冲击了传统书会,原有的说书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群众多元的需求。“书会最冷清的那几年,老人零零星星地唱,观众三三两两地听。有的老艺人无奈纷纷退场,传统曲艺被束之高阁。”当地老曲艺人白曰华说。

转机发生在2006年。这一年,胡集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政策的推出、施行、细化,让艺人们“守得云开见月明”。此后,当地实施“群众听书、政府买单”,邀请艺人们进村演出、送书下乡,促进了书会的繁荣发展。

曲艺人在胡集书会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曲艺人在胡集书会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与主会场的曲艺表演同步进行的,是胡集镇书会路上的“小书场”展演。胡集镇第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贾靖茹左手持两片铜板,右手以鼓键子击鼓,表演韵味独特、唱腔字正腔圆。“一戳一站,架势一摆,小艺人很有范儿。”在一旁观看的李增倩从怀里掏出手机,录起了视频。

2015年起,胡集镇组织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2017年,胡集书会擂台赛增设“曲艺童星奖”;2020年,当地开发了“胡集书会”校本教材,聘请曲艺名家开设曲艺表演校本课程……近年来,当地培养了百余名少儿曲艺新人。

“胡集书会是我国民间曲艺发展的一个窗口。行走在胡集镇,无论是曲艺文化公园、胡集书会文化展厅,还是各类非遗展和民俗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韵味。”惠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丽说。

曲艺是群众朴素真挚的生活创造,百余年来,人们通过曲艺记录百态、抒发情感。站在胡集书会的舞台前,仿佛能听到穿越百年风雪沧桑传来的文化回响。(记者高天)

为您推荐

秘鲁,是个怎样的国家?

中国新闻网2024-11-14 19:26:33

秘鲁的国民菜,竟然和中餐这么像!

中国日报网2024-11-14 18:59:48

(两岸新发现)台青光影追梦 横店一日体验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11-14 18:58:04

采暖季多方备战忙 能源供应保障足

经济参考报2024-11-14 15:15:05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