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听“活力”

2023-12-19 19:48:35新华社

自动播放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

成绩的背后,以“三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三新”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

2023年5月29日在安徽合肥拍摄的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2023年5月29日在安徽合肥拍摄的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介绍,现在比亚迪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现阶段,中国已经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

“我们会拥抱每一个新技术,尽快将这些通用的技术放到我们一些专用的设备当中去,提升它的通用性,”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行业的效率也会越来越提升。”

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现场(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现场(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提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

参会者在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参观体验(2023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为 摄

参会者在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参观体验(2023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为 摄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相关部署为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谋划了发展路径。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创新,”银邦(安徽)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秀清认为,“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整个行业里面做到领先的地位。”

8月14日,在赣州讯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从T1-T2全自动穿环机旁走过,该机器生产磁性元器件。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8月14日,在赣州讯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从T1-T2全自动穿环机旁走过,该机器生产磁性元器件。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业内人士表示,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契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

“数据应该是新质生产力里面的生产资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我们数据生产要素的发掘、流通和使用,”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认为,“所以我们也特别期待上海数交所和各方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们数据能够放心地供得出,安全地流得动,极大规模地使用出来。”

2023年10月24日拍摄的贵州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一角。 新华社记者 胡智轩 摄

2023年10月24日拍摄的贵州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一角。 新华社记者 胡智轩 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国经济的活力将不断释放。

记者:覃广华、梁舜、李思佳

孙青、周琳、龚雯、金剑

报道员:李婵钰

编辑:吴炜玲、张欢

配音:胡函博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为您推荐

今日辟谣(2024年6月17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06-17 17:52:52

16国媒体人走进新疆:相信眼见为实

中国新闻网2024-06-17 16:41:26

新疆喀什:千年特色古城吸引游客

中国新闻网2024-06-17 16:40:38

中美GDP,怎么看?怎么比?

新华网2024-06-17 16:34:41

和评理 | 加强对话沟通 深化互利合作

中国日报网2024-06-17 16:30:44

走好新时代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网2024-06-17 14:41:43

美国公民权利虚化日趋严重

人民网2024-06-17 13:00:48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