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8点,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讲真的,在开幕式之前,我一直以为杭州亚运会的噱头是「显眼包」:
像大街小巷、犄角旮旯溢出来的万紫千红、绿意盎然的花花草草,颇有点“草木皆兵”的意思;
还有门口的石墩子、拐角的设备箱、街头的红绿灯都被涂装上了琮琮、宸宸、莲莲的形象,成为杭州亚运会“限定皮肤”;
比较抽象的是电竞广告,这是电子竞技首次登上亚运舞台,杭州直接偷师中老年表情包,就差把花红柳绿写在脸上;
就连灯光秀也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那直冲天际的光簇,是天庭开会都得戴墨镜的程度;
最有心机的当然还得是“美人计”——在街头执勤的警察,是杭州从全国各地警校“借”来的一米八帅哥。
想象中的亚运会,团结、拼博、奋勇争先。
杭州亚运会be like:美景、美“色”、美不胜收。
至于美食,杭州已经学会“自黑”了:我承认自己是“美食荒漠”,阁下又当如何应对?
扯远了。
你以为杭州亚运会已经把花活儿都整完了,不好意思,大招都在开幕式上呢。
这次亚运会的主题,是「潮起亚细亚」。
在开幕式表演上,杭州首先展示了一段“国风之潮”——
“水玉琮”敲出激昂的鼓声,“团扇”中勾勒出江南风情,桂花鼓奏响国风雅韵;
还有千里江山的雄浑壮阔,一抹丹青的宋韵风雅,踏墨而舞的山水画卷……
数千年的厚重历史缓缓流过,让人想起《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杭州也不忘向全世界“秀”一把“科技之潮”。
先来看基础建设。
出行坐公交,候车室里有电视、空调、零食柜,边追剧边等车。
还可以扫码叫一辆公交车,堪称滴滴打公交。
图源:真叫卢俊
有的公交甚至换上了真皮座椅,座椅旁边还能无线充电,这配置和豪华车相比,也就是空间更宽敞吧。
第一次来杭,去哪里玩儿?地铁19号线上的列车玻璃是可以触屏使用的,没错,触屏的。。。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查路线、搜攻略、找美食,官方出品,童叟无欺。
路痴不认识路怎么办?没关系,你别动,杭州的路牌会动。
杭州的路牌都成精了,只要在电子路牌上输入目的地,上方的路标会自动转向具体的方位,跟着走就成。
真的,杭州太懂用户需求了。
公交、地铁可以无线充电,路灯下边、路边的椅子也能无线充电,有人去灵隐寺拜完佛,在路边坐了一会儿,发现手机突然亮了,以为是佛祖显灵。
佛祖摆摆手,那你是不知道亚运村,里头的停车位也能无线充电,只要把车停好,即停即充。
进入亚运村,就更是进入了一个赛博世界。
这里的AR自动驾驶巴士, 车上搭载了30° 800万像素相机,既可以显示车外的实时影像,也能展示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运动项目、杭城景色等虚拟场景,让运动员们感受一把虚与实的碰撞。
路上还有自动扫地机器人、自动造浪的喷水装置,还有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雷达波的自动送货冰淇淋车。
亚运村的商业街上,机器人钢琴家“晓乐”在演奏经典曲目《梁祝》,听起来没得感情,全是技巧。
在“晓乐”旁边,还有3只机器狗正在伴舞,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实力演绎“真·机械舞”。
想练乒乓球?场馆内有自动陪练的机器人,通过深度AI学习,这款发球机器人能模拟世界冠军的球风,能和你打得有来有往。
许昕与他的AI分身
家人们谁懂啊,机器人智能也就罢了,场馆内的一切都要智能化。
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利用钱塘江水做空调,通过江水与场馆内的温度差实现制冷制热,从而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旁边的网球中心“小莲花”,头顶的8片重达160吨的花瓣,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开合。
能容纳8万人的场馆,要是坐满了人会不会断网啊?
放宽心,场馆内采用国内首创的2.6G异频+4.9G同频双层高密度组网和超窄波束多频段赋型天线,你可能听不懂这是啥黑科技,反正记得,大莲花的网速,足够支持8万人一起刷微博发朋友圈。
还有乒乓球馆的座位自带空调出风口,这样不会影响乒乓球的运动轨迹。
马术中心采用智能化系统,对马匹的健康状况、检疫采样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
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装着18个传感器,对草坪根部温度、湿度等数据采集分析,实现草坪科学养护。
帆船比赛则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妈祖”系列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护航,每日可输出未来5天内的海洋预报信息。
就连“亚运灯”也不放过,南方的夏秋季会有很多小虫子环绕灯具,因为昆虫具有趋光性,相关研发人员在设计灯具时,去掉了虫子喜欢的光线色谱,让虫子对场馆的灯视若无睹。
难怪有人会说,杭州哪里是千年古城啊,这明明就是未来之城。
杭州:这才哪到哪。
咱们标语也得配上二进制文字,管你来自东南西北,还是天上地下,过去未来,就问你这字,你认不认识吧。
说完了基础建设,再来看这次亚运会最最最重磅的,开幕式表演上亿万人参与的“数字点火”。
数字火炬手跨越跨越杭城上空,跨越钱塘江畔,他走过的地方,水波跟着荡漾开来。
随后,火炬手来到了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上空,他伸出手,向现场和屏幕前的亿万观众招手致意。
紧接着,19根电子火炬缓缓升起,数字火炬手与真人火炬人一起点燃圣火,中国、亚洲、世界,共此时。
虽然整个点火过程不到一分钟,但背后却是亚运会历史上全球首创、全民参与的“数实融合”。
“数实融合”的“数”,就是这个数字火炬手。电视画面中的踏步而来的火炬手,由城市上空升腾出的粒子组成,每一颗粒子代表一位观众。
粒子是游动的,要让上亿颗粒子组成一个奔跑、活动的火炬手,还需要给他“套上盔甲”,设计团队为火炬手“穿”上了会发光的科技线条外衣,同时在肩膀、手臂和膝盖后面镶上良渚文化的图腾。
然后,通过反复调整数字人的角度、大小、动作、点火的姿势,让一个虚拟人物走进了现实。
上面这是电视画面,那么在现场的观众如何用裸眼看到这个电子火炬手呢?
答案是立体网幕。
导演组在现场布置了一块185米长、15米高的立体网幕,通过这个拥有300万颗像素点的网幕,现场观众看到的画面会更加盛大、立体,呈现出裸眼3D的效果。
“数实融合”的“实”,则是现实。
杭州早在2022年11月就推出了“数字火炬手”,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成为了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参与了线上火炬的传递,其中年龄最大的98岁,年龄最小的12岁。
等等,每个人的手机型号、性能都不尽相同,最终点火的上亿人,怎么才能保证点火那一刻不出岔子呢?
支付宝技术团队设计了一款能承载过亿人参与的Web3D互动引擎Glacean,对超过300多款手机型号进行测试兼容,做到了亿级用户规模覆盖,并支持97%的常见智能手机设备。
到了最终点火那一刻,由上亿个普通人组成的“粒子”,与真人火炬手一起,上演了亚运历史上第一次数实联合点燃火炬,真正实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全民参与。
这还不算。
放烟花是历届运动赛事的传统,而杭州亚运会则取消了烟花燃放,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烟花,通过数字科技、三维动画、AR技术等,人们可以俯视、仰视、侧视,360度观赏烟花秀。
同样用科技实现环保的,还有亚运圣火,燃料采用了环保、安全、可靠、可视的零碳甲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碳废再生、零碳甲醇点燃亚运圣火。
这么说吧,什么未来科技、传统文化,什么绿色环保、人人参与,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杭州都替你准备好了。
搞得这么盛大,有必要吗?
一方面,那些出现在赛场上的黑科技,只是为我们的未来生活做了个“预告”,那些自动化的机器人,智能化的设备,用不了多久,就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杭州亚运会,还是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无论大小赛事,每一座城市都在拼尽全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
我们大门常开,准备好了鲜花、美酒,还有一切新鲜有趣的未来科技。
欢迎你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