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 20:08:39新华网
新华社海口/布拉柴维尔9月25日电 通讯:中国专家助力刚果(布)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新华社记者罗江 陈绍华 史彧
初秋时节,在位于海南省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专家正带领非洲学员操作科研设备,研究热带作物特点。与此同时,在刚果(布)贡贝农场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简称“示范中心”),中国热科院专家在试验田指导当地农民提高种植技能,传授着让绿色田野“长出”财富的秘诀。
海南是中国典型的热带地区,这里诞生的许多农业技术都“走向”了非洲。2007年示范中心获批建设以来,中国热科院先后有20多名专家常驻示范中心,开展农业种植和禽类养殖示范,全方位培训农业知识与技能。
安德烈是示范中心首批学员之一,参加过西瓜、木薯、蔬菜种植和禽类养殖等培训。利用所学技术,安德烈开辟出一片西瓜田,并因此收获人生的“第一桶金”。“以前我家没有电视,我用卖西瓜的收入买了台电视。这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他说。
2023年7月12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以南17公里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李科明(左)与工作人员查看作物长势。新华社发(基蒂纳摄)
中国热科院专家们专门编写了中、英、法三语的《热带农业“走出去”实用技术系列丛书》,涵盖水稻、木薯、玉米、蛋鸡养殖等生产技术,以此为基础指导学员。据统计,近5年示范中心举办了29期各类培训班,学员2205人次,实现了“科普、培训、研究”一体化。当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参加培训,甚至在周边安家,方便随时向中国专家“取经”。
刚果(布)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保罗·瓦朗坦·恩戈博感慨道:“物品总会损耗报废,而培训得来的知识却会永远流传。”
试验示范引领当地农业生产增效是示范中心的工作目标。刚果(布)可耕地面积广阔、光热资源充足,但农业发展却受困于技术匮乏。刚果(布)90%的人口以木薯为主粮,平均亩产仅约600公斤。
中国热科院专家利用从中国引进的高产抗性好的木薯品种开展试验,3.3万亩耕地上木薯平均亩产实现翻番。同时,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相对当地品种增产最高可达400%。
传统作物生产转型升级,在当地颇为稀罕的品种也落地生根。中国热科院专家黄小明在援刚期间组织了两期大豆培训。“学员不仅第一次看到大豆、种出大豆,还品尝了来自中国的大豆制品零食。”他说,当地正大力开展大豆种植,为饲料、蛋白质和食用油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料来源。
科技合作浇灌出累累硕果。如今示范中心内苦瓜挂满藤架,空心菜苗即将破土,辣椒色彩鲜艳……示范中心专家李科明说,示范种植的都是中国蔬菜品种,不少产品已进入当地市场。
迪亚汉巴纳·马亚拉·罗梅尔因为当地电视台的报道对示范中心有所了解,主动应聘到此工作。在这里,他与中方专家共同开展试验示范,联合撰写研究文献,向农民推广热带农业技术。他说,示范中心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认可,经常受邀开展项目合作。
2018年,中国和刚果(布)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刚果(布)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在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今年8月,中方发布了《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方提出将帮助非洲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农业投资,加强种业等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转型升级。
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将于今年11月在海南举办,将为深化中非农业科技、投资和贸易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除农业技术外,刚果(布)还期待中国农业专家继续分享成功管理经验,帮助刚果(布)农业发展实现提质升级。
中国热科院院长黄三文表示,中国热科院依托今年在刚果(布)建立的首个海外科技中心,将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持续推动刚果(布)农业产业升级,辐射非洲热带农业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世界热区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参与记者:张曼)
这是2019年11月19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以南17公里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为当地农民开办刚果(布)木薯生产与加工及热带果树种植技术海外培训班时合影留念。新华社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3-12-06 21:35:10
中国日报网2023-12-06 21:34:27
玉渊谭天2023-12-06 21:33:35
【透视】种族歧视严重!皮尤调查:近8成亚裔称即使生于美国仍被视为外国人
中国日报网2023-12-06 21:32:54
【世界说】枪支暴力今年已致1561名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死亡 专家呼吁提高重视:这个国家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将因此受伤
中国日报网2023-12-06 21:31:06
新华网2023-12-06 21:30:10
央视新闻2023-12-06 21:29:20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举行 能源主题日聚焦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央视新闻2023-12-06 21:28:34
央视新闻2023-12-06 21:27:55
专访:发达国家的“脱口秀”已经结束——访马拉维能源部部长马托拉
新华网2023-12-06 21:26:58
新华社2023-12-06 21:25:18
专访:中国扩大免签政策给荷中旅游业带来积极影响——访荷兰旅游局形象大使盖比
新华网2023-12-06 21:24:14
新华网2023-12-06 20:38:31
新华网2023-12-06 20:37:53
新华网2023-12-06 20:37:12
新华网2023-12-06 20:36:29
新华网2023-12-06 20:35:09
中国日报2023-12-06 20:31:28
央视新闻2023-12-06 20:30:41
专访:欧中是世界繁荣进步的两大关键力量——访西班牙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安东尼奥·米盖尔·卡尔莫纳
新华网2023-12-06 20:30:01
专访:欧中加强对话、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访法中友协联合会主席阿兰·拉巴
新华网2023-12-06 20:28:26
新华网2023-12-06 20:27:39
中国常州网2023-12-06 20:26:55
人民论坛网2023-12-06 20:25:01
人民网2023-12-06 20:24:15
人民网2023-12-06 20:23:20
人民网2023-12-06 20:21:59
央视新闻2023-12-06 20:20:55
新华社2023-12-06 20:20:13
人民网2023-12-06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