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航空巨头波音公司对外发布了MQ-25 "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的首架预生产原型机的实机视频。视频中,这架MQ-25的主机身从波音圣路易斯工厂的产线移至静态测试实验室,以便让工程师对机身的结构完整性进行分析。
▲此次对外发布的视频中,一架MQ-25的主机身被拖出厂房
波音公司表示,视频中所展示的这架MQ-25是目前正在进行静态测试的九架飞机的其中之一,这个机身很有可能是波音公司于2018年开展研制工作后生产的几个工程验证机的改型。而在完成静态测试后,该机身将进入疲劳测试阶段,包括应力测试,研究机身上的微小裂纹的生成机理,以及这些裂纹何时会扩展至临界尺寸。直到这些对飞机机身适航性和长期耐用性的安全测试结束后才会进行正式的飞行测试。
▲准备开展静态测试的MQ-25主机身
此次波音发布的视频中展示的样机机身和此前波音推出的MQ-25 T1型验证机的外形非常相似,其主要特征为进气口创新性的设置在了机身背部,可提供一定的隐身性能。MQ-25 T1基于美军的无人舰载空中监视和打击(UCLASS)项目框架下研制,但该察打一体攻击无人机的招标项目由于成本高昂,被美海军宣告取消,并将该项目改为航母舰载空中加油系统(CBARS)计划继续推进招标。
▲2018 年 1 月,在波音公司圣路易斯工厂对外展示模拟上舰后起飞操作的MQ-25 T1
由于波音公司已对T1进行了多年测试,同时相较于其他公司提出的多用途攻击型无人机的方案,T1突出空中加油能力的思路非常符合美空军的要求,于是该公司于2018年拿下了竞标,并于2019年就开始在美国中部地区的机场进行飞行测试。随后,T1还在美国海军航母上进行了验证飞行,并与F-35C、F/A-18F战斗机和E-2D预警机进行了空中加油测试。
▲同F-35C进行联合加油测试的MQ-25 T1
按照美军2024年的预算案,MQ-25将生产76架,其中4架为工程验证机,4架为原型测试机,其余69架为服役量产型。此前美军预估MQ-25将在2025年初步形成作战能力,因此需在2022年秋季完成首批验证机的生产。但由于生产延误,目前该机的服役时间已被推迟至2026年。而在圣路易斯工厂完成测试工作后,这些验证机将被转至马里兰州帕塔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开始飞行测试,随后该机还将在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和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进行测试。
▲同E-2预警机进行联合加油测试的MQ-25 T1
一旦MQ-25无人机最终正式服役,将会为美军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提供必要的加油支持,让当前额外担负加油任务的F/A-18E/F抽身执行其他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展战机中队的巡航里程和空战能力。此外,MQ-25还可以发挥无人机的传统优势,协同有人飞机在执行情报搜集、监视和侦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藉由MQ-25的研制经验,美军还可借此研制开发其他类型的舰载无人机项目。
▲在航母上进行测试的MQ-25 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