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值此第39个教师节,光明网特别推出《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系列时政短视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以“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心从教”“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大先生”等为关键词,每期一个主题,邀请教育领域5位权威专家,讲故事、举案例,用生动鲜活的表达,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和解读,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本期由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丽萍,解读新时代“大先生”。
“大先生”是对在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的尊称。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许。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022年4月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要成为“大先生”,首先要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和“六要”,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才能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大先生”,还有很多要求和标准:
首先大先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做胸怀“国之大者”的典范。 从古代的孔孟,到近现代的蔡元培、翦伯赞,人民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等,古往今来的“大先生”均具有植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浓郁的家国情怀。像总书记称赞过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他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一线。这些“大先生”都胸怀天下,重教轻利。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其次大先生要坚持立德树人,做修德立身的示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谈举止、思维情感、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操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始终坚持师德为上,自觉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灯火,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祖国大地上无数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过了教育的交接棒,延续着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第三大先生要坚守教育初心,做教书育人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躬耕讲坛,矢志不渝,张桂梅老师为“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几乎搭上了半条命……在2021年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弯下腰,为坐在轮椅上的她郑重颁授奖章,这一幕“击中”了全国人民的心。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扎根教学一线,刻苦钻研,因材施教,潜心教书育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
第四大先生要潜心研究真学问,做学术创新的洪范。学高为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社会影响深远的“大先生”。像国学泰斗汤一介教授晚年扛起编纂《儒藏》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与其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汤一介教授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让总书记深受感动,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如汤教授这般,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真问题,做好真学问, 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为师者,当立志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无愧于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出品人
杨谷
监制
张宁
统筹
廖慧 李方舟
策划
宫辞
编导
丛芳瑶 康少华 杨青贤
联络
邱晓琴
国际视听大会 | 璀璨京琅琊 点亮视听梦 首届北京大视听“京琅琊”人才发布仪式在京举行
首都广电2024-12-12 13:19:01
“三向奔赴”——粤港澳大湾区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
新华社2024-12-12 12:56:19
中国新闻网2024-12-12 12:55:36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西藏江孜:把青稞从雪域高原推进一线城市
新华社2024-12-12 12:54:01
新华社2024-12-12 12:52:53
南海网2024-12-12 12:49:27
中国新闻网2024-12-12 12:48:18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2-12 11:58:41
北京网友说2024-12-12 11:43:37
南方+2024-12-12 10:05:39
中国经济网2024-12-12 10:04:50
新华社2024-12-12 10:04:07
石榴云2024-12-12 09:56:35
新华网2024-12-12 09:53:52
人民网2024-12-12 09:52:39
专访|“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创造新发展机遇——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奥斯特洛夫斯基
新华网2024-12-12 09:51:56
通讯|服章传万里 锦衣叙情深——走进马来西亚“历久弥新的汉服与中国纹样展”
新华网2024-12-12 09:51:14
人民网2024-12-12 09:50:06
人民网2024-12-12 09:48:21
央视新闻2024-12-12 09:46:52
石榴云2024-12-12 09:44:58
中国西藏新闻网2024-12-12 09:44:16
央视新闻2024-12-12 09:43:11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如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光明网2024-12-12 09:39:55
光明网2024-12-12 09:38:25
人民网2024-12-12 09:37:49
中国经济网2024-12-12 09:36:55
央视新闻2024-12-12 09:35:04
央视新闻2024-12-12 09:34:17
新华网2024-12-12 09: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