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08:06:57央视新闻
麦子熟了。收麦,是头等大事。
最近这些天,豫陕鲁徽鄂冀等地,正全力抢收麦子。之前数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恰逢小麦的成熟收获期。雨来得不是时候。丰收已“在望”“在田”,关键时刻,急需“龙口夺粮”。夏收夏播、抢收抢烘,种田人正夜以继日。
“十九连丰”,哪一场丰收不是“抢”出来的。去年夏收的那一茬冬小麦,在前年播种时遭遇秋汛,三分之一晚播,收获时又逢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种田人们一路奋战,悉心呵护,抢收抢种,最终实现夏粮丰收。真正应了那句话,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粮食,特别需要“时时放心不下”。对丰收,千万不能“审美疲劳”。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粮食问题过关了吗?
“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中国农业界正忙的一件大事。凸显出“1.3万亿斤”还不够,还得再上一个台阶。
为什么“还不够”?两个原因——
一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不确定性,“手中有粮”显得愈发重要。粮食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先是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后来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进贡给吴国,然后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今天,世界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粮食,往往站在最容易受影响之列。到时候在国际市场上有钱也买不到,买到了也运不回来。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在粮食上,我们必须做到不被“卡脖子”。粮食安全的系数还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二是14亿多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还在提高,更高的质量,要求有更多的数量。人每天张嘴吃饭,不仅吃五谷杂粮,还要吃肉蛋奶。“一斤肉五斤粮”,粮食消费需求正发生结构性变化。像玉米,在我国的粮食产量中占了近四成,主要用途是饲料粮,最终要转化成肉蛋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
所以,自己的饭碗,必须自己把它端牢。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了三个“一起抓”: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新时代十年,我国的粮食产能提升了1400亿斤。再提升个“千亿斤”,难度会更大。提产能,从全局说,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从品种说,小麦、水稻已“接近天花板”,还要努力提升,但更多要依靠玉米和大豆,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从手段说,聚焦提高单产,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促进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尽快提高单产。
粮食产能,不是要不要提的问题,而是必须提、加快提的问题。产能提一分,粮食安全就稳一分。一边忙提升产能,一边还要促节约降损。据有关机构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就够1.9亿人吃一年。除了向传统耕地要粮食,还要体现“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关注粮食,就要体贴农民、帮助农民、支持农民。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按党中央部署,今年继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都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分别是连续三年、四年提高。
在河南,这些天,一边抢收麦子,一边已开启农业保险的绿色办理通道,将小麦萌动发芽致损纳入理赔范围。有关部门要求对受灾损失尽快理赔、应赔尽赔。把地里的麦子尽最大努力“抢”回来,也要把农民兄弟的损失尽力减到最小。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十多年持续努力,今天,我国的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无论风吹雨打,我们的心是定的。同时,围绕粮食安全,举国上下,也有着居安思危的基本心态,有着从差距中看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状态。
麦子熟了。每一季的成熟,都是种田人,以及全社会,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丰收,从来都得来不易。每一年的丰收,都并不意味着,下一年度的丰收可以自动到来。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央视新闻2023-09-27 10:30:59
人民日报2023-09-27 10:29:39
新华社2023-09-27 10:28:57
人民网2023-09-27 10:28:26
新华网2023-09-27 10:26:46
央视新闻2023-09-27 10:26:37
人民日报2023-09-27 10:26:13
央视新闻2023-09-27 10:23:52
央视新闻2023-09-27 10:21:37
新华全媒+丨凝聚各方共识 共建美好世界——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新华网2023-09-27 10:18:41
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丰富多样 北京将推出文化活动2097项近万场次
北京日报2023-09-27 10:08:55
外交部2023-09-26 21:46:58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3-09-26 20:00:10
海外网2023-09-26 19:59:32
潮新闻2023-09-26 19:59:28
和评理|美《芯片法案》加码“护栏”细则:防不住中国赶超,但拦得住美国进步
中国日报网2023-09-26 19:58:55
中国新闻网2023-09-26 19:58:23
全球连线|亚投行在支持非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访埃及财政部长马伊特
新华社2023-09-26 19:56:07
新华网2023-09-26 19:55:32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发布 外交部回应
央视新闻2023-09-26 19:54:28
潮新闻2023-09-26 19:53:52
潮新闻2023-09-26 19:52:52
中国日报网2023-09-26 19:51:38
央视新闻2023-09-26 19:02:06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尼把中国的发展视为自身机遇
环球时报2023-09-26 17:41:20
光明网2023-09-26 17:40:15
【世界看亚运】杭州亚运会科技感满满!亚奥理事会官员点赞:数字技术保障亚运高效、流畅运转
中国日报网2023-09-26 17:39:45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3-09-26 17:39:09
新华网2023-09-26 17:37:38
参考消息2023-09-26 1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