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基辅今天在燃烧吗?
资讯
资讯 > 正文

一周军评:基辅今天在燃烧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俄乌双方在地面战线上“大反攻”的消息虽然时不时还会出点动静,但总体来看,并没有哪一方有把握打破现有战线、大踏步向前进。随着乌克兰防空系统日益缩小到只能守卫几个特定地点,俄军对乌克兰后方城市导弹袭击的“可感性”越来越高。西方媒体开始频繁播出俄军导弹碎片击中基辅无辜市民这样的新闻。

但是,周末前,乌克兰一个司机的行车记录仪里清清楚楚看到一枚“爱国者3”导弹咣当一下砸在公路中央。这,俄罗斯导弹?

那么,我们就从目前基辅等城市所谓遭到俄罗斯导弹袭击的情况,来谈一谈未来可能的城市防空和空袭问题。

另一方面,本周美国五角大楼新成立的“不明飞行物”办公室参加了一个听证会,期间展示了一系列目前美国防空系统难以发现和确认的“不明飞行物”的特性。有点意思,咱们也来稍作分析。

基辅在燃烧吗?

空袭城市,可以说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针对如何使用飞机去作战的想法,“恐怖直立猿”发明飞机以来就一直在用。

而围绕空袭城市,很快人们就发展出了一整套理论,就称之为“战略轰炸”。按照二战以前人类的设想,应该可以直接通过空袭对手城市,瓦解其作战意志,迫使其放弃抵抗,接受胜利者的安排。

但是,战略轰炸的效果从其出现以来,一直就是一门“玄学”。

二战时代,盟军对日本、德国的战略轰炸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反过来说,战略轰炸也没能直接结束战争。如果不是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消灭了关东军,美国还是很可能要通过“奥林匹斯行动”登陆日本本土,才能结束战争。

至于后来在越南,仅说投弹数量,那都干脆直接超过了二战中双方打出去的弹药总和,可美国人还是输了。

美军在越南战线的空中投射能力远超二战

当然,这也是因为越战中的越南一方基本没什么东西是自己生产的,而已经陷入战争痛苦中这么多年的越南人民也已经习惯了美国人的野蛮表演。

但到了1999年空袭南联盟的时候,仅仅通过轰炸、且未对南联盟军队造成决定性打击的前提下,北约就成功打垮了南联盟,迫使其同意了苛刻的条件。

应该说,1999年北约的成功也有其条件,首先就是在轰炸之前,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民族来说,早都已经打得疲惫不堪,厌战情绪弥漫;尤其是之前北约数次干涉波黑战争,也已经很明确地展示了其军事优势。虽然空袭中,南联盟军队在分散隐蔽状态下难以被直接空袭消灭,但一旦转入作战,开始进行真正的交战,对他们的空袭效果如何……其实塞尔维亚心里有数。所以北约虽然没有发起地面进攻,但南联盟军队也不敢从地面上发起行动。

另一方面,北约的精确空袭有计划地破坏了南联盟的基础设施,相比于德累斯顿、东京那样的大面积轰炸,贝尔格莱德的居民伤亡没有那么多,但是断水断电,电视、广播一律中断,打开收音机听到的也是北约C-130强制推送……

平心而论,考虑到南联盟已经在持续十年的战争中受够了,北约这几十天恐袭某种意义上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相比之下,乌克兰目前的情况和当时完全不同。

战争打了一年,除了最初的紧张态势,基辅并没有很强烈的战争感觉,歌照唱,舞照跳;就更别说乌克兰西部的其他城市了。

由于乌克兰防空系统的存在,俄军对基辅的空袭主要以防区外打击为主,这就意味着没有办法进行密集的、持续的轰炸,投弹的数量必然是很少的,远远不如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加上前线战斗吃紧,俄空天军的重点必须放在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上,所以基本上来说,空袭乌克兰城市只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还只能打很少几发导弹,颇有点两伊导弹袭城战的意思。

扫不干净的山毛榉给俄联邦空天军带来了不小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的空袭只能集中在一些特定目标,战争初期俄军的轰炸目标主要是乌克兰的工厂、设施,不管是哈尔科夫的坦克厂、基辅的飞机厂还是扎波罗热的导弹厂,都多少挨了一些炸。乌克兰政府在战前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让这些工厂正常运转,现在要想修复,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但由于乌克兰基本也就不依靠本国生产来打仗了,很快就转向完全躺平,拿北约的武器来打仗,前一阶段轰炸他们的工厂其实没能产生多少效果。

接下来俄军试图通过空袭乌克兰主要城市的电力设施,一方面有打击乌克兰抵抗士气的因素,但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切断市电,也可以降低乌克兰防空系统雷达网的效能;即使S-300、爱国者导弹系统本身有发电能力,但那些大型的远程搜索雷达,可是确确实实需要市电才能长时间值班的。

这些任务主要交给巡飞弹去做了,效果也还不错,基本上达到了俄军的目的,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压制。

而到了现在,随着乌克兰防空系统基本耗尽苏联库存的弹药,北约给的防空系统又数量不足,退化到了只能保障几个重点目标的程度。因此,俄罗斯终于有了对乌克兰城市进行空袭的前提。

但毕竟乌克兰还有一些爱国者导弹发射连,所以俄军依然主要使用防区外打击手段;不断试探乌克兰防空能力的同时,也对一些特别有政治意义的目标进行攻击。比如,本周俄军就用导弹打击了乌克兰SBU的总部设施。

遭到俄军袭击的乌克兰军情总局大楼

其实,从之前轰炸贝尔格莱德的战例就可以看出,当代战争中对平民进行无差别的野蛮轰炸,其实完全只能起反作用。但如果是轰炸民用设施,影响民众生活,从而达到降低对手民心士气的目的,那看来反而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于是,俄罗斯就也这么干,从供电设施开始,随着现在基辅防空作战实力和俄空天军精确制导防区外弹药的增加,空袭范围开始扩大。乌军前段时间为了缓解阿尔齐奥诺夫斯克失手的政治影响,发起了一系列对莫斯科和俄罗斯的袭击行动,那么有能力对基辅实施袭击的俄军,按照他们的性格,你说不反击,那是不可能的。

最近这段时间俄军就开始集中空袭乌克兰后方城市,总之就是要让乌克兰人感受到战争降临到身边。击沉乌克兰海军停在敖德萨的最后一艘登陆舰也好,轰炸基辅SBU总部也好,总之就是要挑乌克兰的关键目标炸一遍。

所以即使是西方国家媒体、即使是CNN这类,在报道的时候也只能说基辅的民众是被空中掉下的导弹碎片击中。按照美国人的算法,这妥妥的算是“附带伤亡”,当然这不影响他们渲染基辅民众被俄军的暴行激怒之类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俄军的投弹量毕竟太少,如果用如此少的弹药进行漫无目的地无差别轰炸,那其实就等于没有什么效果了。所以,这远远谈不上是针对基辅民众的轰炸。

倒是在5月31日,一位基辅市民上传了自己行车记录仪拍摄到的画面,可以看到他的汽车正在市内道路上缓缓行驶,突然一个黑影从天而降,砸在面前,碎片横飞,火光四射,所有人被吓得魂飞天外。

起初这个视频被认为是俄军导弹掉下来,但后面传来的现场清晰照片显示,掉在地上的是一枚“爱国者3”导弹。

安装行车记录仪有助于您向您的保险公司解释为什么在行车时会被爱国者防空导弹击中

俄罗斯的导弹不是来打乌克兰民众(至少不是直接瞄准)的,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其实也不是为了保护乌克兰民众(至少不是直接保护)而发射的,但是它们最后都掉在了乌克兰民众的头上,让人唏嘘。

但是,俄军这样低烈度的袭击能否如同当年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那样把乌克兰民众的厌战情绪打出来,有效给乌克兰政府施加压力?那我觉得真是想多了。其实乌克兰和俄国现在都是打给国际社会看,也打给本国民众看,没有能力快速干净的包围、消灭对方的军队,就只能这样表演了。

最近,乌克兰甚至发了一个宣传片来预热他们即将发起的大反攻,而西方媒体也更是大呼小叫“大反攻要来了”……但按照现在的战场形势,实在很难得出乌克兰能够收获一场重大胜利的结论。但反过来说,实力占优却呆在防线后面、苦等乌军首先发起大反攻的俄军,是不是也有点过于刻舟求剑了呢?

这样的仗,对于钻研如何打赢现代战争的军队来说,或许就四个字吧,引以为戒。

美国军队搜索UFO

作为一个高度官僚化的机构,美国国防部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办公室。比如,本周三美国航空航天局召开听证会,听取了五角大楼“全域异常分辨办公室”(AARO)的一项报告。该办公室称,目前被列为“异常空中信号”的800起案例当中,只有2%到5%正在进行调查。大部分此类事件由于缺乏足够数据,技术上无法追查。为此,他们将设法制造专门的传感器,来尝试搜索这类典型目标。

对了,首先是,这次五角大楼对这些目标没有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UFO”,而是将其称为“UAP”,也就是“不明空中现象”。其实,五角大楼和航空航天局之间互相甩锅,同时又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秘密项目的各种嘴仗咱们就不说了。

关于北美“UFO热”这事儿,咱们很早就说过,往往是看美国人新型飞机和其他航空器发展的一扇小窗,毕竟美国人民非常热衷此道嘛。

这次五角大楼展示的PPT里面有一些内容很有意思,比如,其中一页展示了“典型UAP目标特征”。

外形:圆形,或椭球形;尺寸:1-4米(不知道是长度还是直径);颜色:白色,银色,可变色;高度:10000-30000米;速度:从静止到马赫2;推进方式:未探测到排气红外信号;雷达:X波段可探测;无线电信号:1-3GHz,8-12GHz;红外信号:短红外、中波红外特征。

而从他们公布的美国军队发现的UAP目标的“热点地区”,就有意思了。最热点的地区,一个是日本海、朝鲜半岛;一个是阿拉伯半岛周边;一个是北美东海岸。

嗯……?

总之,让我们不用UAP或UFO这类词儿,用个咱们熟悉的词,那就是“日本上空不明空中特情”、“阿拉伯半岛特大不明空情”……

嘿嘿嘿,反正我相信看了这个报告,没几个人会认为这玩意和外星人有关系。反过来我倒是能想到不少能让美国人产生奇怪想象的飞行器,比如什么云啊、某型无人侦察机啊,等等……

应该说,美国在探测非传统临近空间飞行器方面,不管目标是气球、火箭、高超声速滑翔体还是超高空飞机等方面,似乎确实存在一定短板。

其实是这件事,如果是关注国内相关领域公开论文的朋友应该早都已经知道,我们很早就指出过美国存在一个临近空间探测能力的缺口。因为当代的火控雷达通常是要么为探测大气层外目标优化,要么是为中低空目标优化。大家对于两万米到五万米高度这个高度层的典型飞机目标探测能力都不错,但是如果目标具有一定的隐身特征,或者速度特别高、或者速度特别低,那往往就很难探测了。

当然,实际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这个缺口,那么如何利用这个缺口——嗯,你看,这外星人也真是煞费苦心啊……而且从美国人如今发现UAP的热点地区来看,除了实力不济的俄罗斯外星人,中东和亚洲的外星人、以及北美自己的外星人,都挺积极的嘛。

遇事不决商业航班,疑难杂症相机对焦

应该说,这次五角大楼把这事儿拿出来说道,并且表示要制造专门针对这类目标的传感器——具体是雷达还是红外系统我们不清楚,但从他们列出的目标特征来看,如果经费充足,最合适的办法似乎是弄一架类似刺探别国弹道导弹发射的“眼睛蛇球”这样的飞机,上面同时装先进的有源相控阵X波段雷达和高灵敏度的先进红外传感器。

当然,E-2D鹰眼预警机上也装有不错的红外探测器,如果“不明空情办”能说服海军借来用用,应该也能凑合;不过它的雷达是L波段,虽然理论上对符合某些技术特征的隐身目标应该有一定探测能力,但对于另一些要在近距离上才会被X波段“烧穿”隐身的目标嘛,就不太行了。

总之,五角大楼终于利用气球事件提升了一下联邦政府对于临近空间预警探测能力缺口的重视,至于他们接下来如何一边搞明白国内各个机构互相保密、搞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奇怪项目,一边对层出不穷的中东和亚洲上空的高技术或者低技术的飞行器进行追踪,我觉得就不是他们这么一个小规模办公室能搞定的事情。但如果能因此催生出一种针对性的技术装备,或许反而是这个办公室最大的意义了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