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09:51:21人民网
左贞观著《俄罗斯音乐家在中国》。
图片由王纪宴提供
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作品《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协奏曲全集》。
图片由王纪宴提供
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剧照。
图片由王纪宴提供
2月底,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4天连演6场,赢得观众热烈反响。
该剧根据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2016年推出后创造了俄罗斯音乐剧的“票房神话”。中文版由俄罗斯主创团队参与制作,中国演员倾力出演,两国艺术家共同用舞台艺术演绎了这部壮阔悲情的爱情史诗。
音乐是共通共融的语言。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音乐家积极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创作多部精品佳作,为促进中俄人文交流不断迈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被翻译语种最多的经典文学著作。音乐剧由俄罗斯诗人尤利·金改编,莫斯科轻歌剧院创排。60余万字的原著浓缩成2个小时的音乐剧后,剧情主要集中于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借由动人的音乐与丰富的舞台呈现,安娜这一艺术形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音乐剧中文版由俄语翻译家刘文飞担任文学顾问及中文译配,角色全部由国内音乐剧青年演员担纲。全剧贯穿了古典、流行、摇滚等40余首唱段,融合现代舞、芭蕾舞、宫廷舞及俄罗斯民族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音乐与唱词进行了更为抒情化、更加细腻的表达。剧中还特地保留了一首俄文原曲《啊,我心爱的人》,营造出跨越语言与民族的艺术空间。在舞台场景上,通过多媒体与灯光组合等舞美设计营造出富有象征意味的火车头和火车站、贵族府邸、歌剧院、莫斯科街景和乡间庄园等场景,展现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在北京上演前,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曾在上海、厦门和深圳演出,均获得成功。这再次印证了经典文学改编的强烈艺术魅力和创作空间。这部作品融合了文学性、戏剧性与音乐性,在传播语言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成为“用中国语言讲好世界故事”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中俄艺术家合作演绎了多部改编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歌剧作品。2014年3月,由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北京上演,出自亚历山大·奥尔洛夫之手的舞美设计渲染出清新宜人的俄罗斯自然景观:天空蔚蓝、白云朵朵、果实遍地……观众仿佛能嗅到洋溢着树脂芳香的空气。同年7月,这部作品受邀登上圣彼得堡著名的“白夜艺术节”舞台,中国歌唱家的演出令很多俄罗斯观众赞不绝口。
2014年9月,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涅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在天津大剧院首演,这部歌剧改编自托尔斯泰另一部文学巨著,由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演员人数超过600人,给观众带来又一次艺术震撼。
回溯音乐史,中国与俄罗斯音乐家彼此倾慕、交流不断,谱写了世界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曲曲动人旋律。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6首《性格舞曲》中,有一首《中国舞曲》,描绘了童话世界糖果王国里代表中国的“茶叶”的欢快舞蹈,是俄罗斯音乐家以音乐想象呈现中国故事的成功尝试。另一首曾让托尔斯泰听得落泪、“想到俄罗斯人民深切苦难”的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如歌的行板》,也引发无数中国听众的深切共鸣。
俄罗斯籍华裔作曲家左贞观在《俄罗斯音乐家在中国》一书中,提及俄罗斯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时,称其是俄罗斯“中国风格音乐的开拓者”:阿甫夏洛穆夫以中国传说为题材创作的歌剧《观音》,采用了京剧曲调;交响乐诗《北平胡同》则以小贩的吆喝叫卖声为素材,通过自然音响,生动再现中国民众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近年来,中俄音乐文化交流进入新的繁荣时期,许多享有盛誉的俄罗斯音乐家纷纷登上中国舞台。指挥家尤里·特米尔卡诺夫携手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带来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令中国听众感受到俄罗斯音乐的独特魅力。钢琴家、指挥家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现出俄罗斯演奏家在诠释欧洲作曲家经典作品方面的深厚造诣。
俄罗斯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曾多次率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来华演出,从柴可夫斯基到肖斯塔科维奇,从斯特拉文斯基到普罗科菲耶夫,捷杰耶夫与乐团以风格纯正、水准精湛的音乐阐释,为中国听众奉上一场场音乐飨宴。其中,通过连续数场音乐会集中演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就出自捷杰耶夫的创意,这为中国听众更深入领略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提供了充分机会。
2015年9月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家组成“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中国听众熟稔于心的《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展现出中国军民奋力抗击日寇的壮烈场景,赋格段落节奏沉着、激荡心灵。随后,《东方红》的旋律喷薄而出。中国经典音乐作品呈现的激荡人心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泪凝于睫。
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作家王蒙回忆年轻时代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中外文学经典时,写下这样的文字:“鲁迅使我严峻,巴金使我燃烧,托尔斯泰使我赞美,巴尔扎克使我警悚,歌德使我敬佩,契诃夫使我温柔忧郁,法捷耶夫使我敬仰感叹……”中俄艺术家携手演绎的经典作品在两国观众心中引发的共鸣与感动,正是长期以来中俄文化交流的厚积薄发。面向未来,中俄双方不断深化包括音乐合作在内的各领域人文合作,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4日 17 版)
新京报2023-06-09 13:30:32
北京日报2023-06-09 13:29:35
北京商报2023-06-09 13:26:29
人民论坛网2023-06-09 13:05:46
求是网2023-06-09 12:46:47
新华社2023-06-09 12:22:13
欧洲涉华民调与美国迥异!更多人认为中国是伙伴,若冲突拒绝选边站
环球时报2023-06-09 11:09:37
央视新闻2023-06-09 11:07:55
央视新闻2023-06-09 11:07:03
人民日报2023-06-09 11:06:20
今年前5个月保持快速增长——“新三样”出口增势有望延续(锐财经)
人民网2023-06-09 11:04:30
新华网2023-06-09 11:03:32
人民日报2023-06-09 11:02:51
天眼2023-06-09 08:33:07
向海洋要食物,“中国饭碗”会有多丰富?建设“蓝色粮仓”我们这么干→
央视新闻2023-06-09 08:13:06
央视网2023-06-09 08:12:18
央视新闻2023-06-09 08:11:04
新华社2023-06-09 08:08:58
新华社2023-06-09 08:08:00
新华社2023-06-09 08:07:50
央视新闻2023-06-09 08:06:57
携手登高览胜景 百舸争流创新绩——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2023-06-09 08:02:31
新华社2023-06-09 08:00:21
央视网2023-06-09 07:59:01
从机关到部队、从训练场到任务一线……全军坚持效果导向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央视新闻2023-06-09 07:57:49
央视新闻2023-06-09 07:56:21
人民日报2023-06-09 07:55:18
中国日报网2023-06-08 21:20:18
多方反对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日民众:不能只以日本为中心考虑问题
央视新闻2023-06-08 21:19:48
央视新闻2023-06-08 2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