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海边的西塞罗
昨天《愿今日已自居“孔乙己”的年轻人,不要再当明日的老栓》一文,引发的争议其实蛮大的,有读者不满我把板子打在了自居“孔乙己”的学生和雇员身上,说:学生和老师、雇员和老板权利是平等的,凭什么只允许老师在讲台上乱讲、老板肆意宣传“996福报”,学生和雇员就没有对等的反制权么?
我的回答是:当然有!
学生和老师、雇员和老板是平等的,单纯用道德说教去要求一方无条件服从另一方,显然是一种PUA是不对的。博弈的一方,哪怕身处弱势,也应该有自己的反制权。
但这种“反制权”最好的呈现方式应该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彼此选择,而不是互相毁灭。
比如你就业时,不慎遭遇了一位“黑心老板”,天天要你996,还不给你发相应的加班补贴。对你来说最有效、最便捷的反制措施是什么?
当然是立刻从这家黑心公司里辞职,另找一份你觉得更合适的工作。而不是天天找这个老板死磕,让他给你涨工资,或者去网上义愤填膺的喊什么“资本家挂路灯!”那样效率也太低了。
同理,假如你在学校选课、听讲座,觉得课上的老师讲的话实在是太片儿汤、油腻、或者三观不正。你最好的抗议方式是什么?
当然是退课、退场,另选一个有料、三观正的课程去填充你宝贵的学习时间,让那个不合格的老师自生自灭,因课程不达标被学校末位淘汰。而不是去学什么《罗织经》,像来俊臣、索元礼一样投书举报老师,让你自己比他更油腻。
这些论断的原因,基于这样一个常识——学校是知识的买卖场,职场是劳动力的买卖场。在这两个买卖场当中,如果你作为学生雇员,感觉老师或者老板过于强势、让你不舒服了,那原因一定是他们作为知识的售卖者和劳动力的购买者存在“竞争者不足”的优势,所以才能凭借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对你“店大欺客”。
这时候,作为弱势的一方,你最明智的博弈方式就是善用选择权、并呼唤建立一个有更多选择的市场,通过制造更多选择、消解强势方的垄断性优势,重新拉平你与他们的地位。
而直接试图毁灭对方,这样做看似“解气”,实则是缘木求鱼的,因为你此时的弱势地位,本来就是因为选择性不足造成,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消除自己原本就所剩不多的可选项,等于加剧了你自己的困境。最终,当劳动力市场上只剩下一种工作时,你不愿做也得做。当知识市场上只剩下一种宣讲时,你不想听也得听。你难道会觉得这种境遇,会比你现在更好吗?
这个道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本来应该是最懂的,因为现实天天在教育我们。
昨天的文章提到“资本家挂路灯”这种思潮在时下年轻人中的兴起,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眼下职场是在太“卷”、老板们天天逼着员工996,还不给加班费。但他们很少再多问一句,为什么年轻人会如此之“卷”?
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劳动岗位供给量不足,导致劳动力市场成为一个偏向购买者(老板)的买方市场导致的么?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应该鼓励更多的购买者(老板)进入这个市场,以重新拉平这个供需平衡。而不是动辄喊打喊杀,把原本已经不足的这部分人再清一些出去,那样只会加剧供需的进一步失衡,让“好工作”更加稀少,让996和内卷进一步加剧。
所以你看从前几年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今年总理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再出发”,国家的思路其实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有更多的企业家下场招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年轻人选择,职场“内卷”才有可能逐步减弱乃至消失。
所以身为年轻人,身处这场时代之潮中,最明智的做法是什么?
善用选择的力量,而不是善用毁灭,呼唤更多而不是更少选项的诞生。
某个工作,如果你做的不顺心、觉得老板对你剥削太重;某个老师或朋友和你三观不合,实在不想听他说话。腿长在你自己身上,你走就是了么!何必非得跟这个老板、这个老师死磕到底呢?
约翰·弥尔顿说的好:“就让真理与谬误在苍穹下自由的战斗吧,看看谁将获得胜利!”
年轻人相比老年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所以我希望更多年轻人也在自己人生中能“扬长避短”,多去使用选择、善用选择,而不是执着于死磕乃至毁灭。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