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自掏腰包赔偿本国二战劳工
美日热烈欢迎
韩国民间反对
批评尹锡悦政府是“投降外交”
韩日历史问题交织
大和解面临挑战
东北亚陷入微妙僵局
韩日“冰释前嫌”,尹锡悦会否陷入执政危机?
韩国“大妥协”方案,能否换来韩日重归于好?
韩国开了让步的坏先例,让其他与日本存在历史争端的国家情何以堪?
日本在韩国犯的错,日本不用买单。谁来买单呢?韩国总统尹锡悦说,我们韩国自己来买单。
韩媒3月6日报道称,韩国外长朴振在记者会上正式公布韩国政府解决二战期间被日本强征劳工对日索赔问题的“第三方代赔”方案,即拟由韩方设立一个公共赔偿基金,从韩国私人领域筹措资金,向1910年至1945年间被日本殖民者强征为劳工的韩国受害者支付赔偿。至此,令日韩关系陷入低谷的“最大悬案”有望落幕。
自2022年5月尹锡悦上台以来,便一直努力修复韩日两国间日益恶化的历史争端,尹锡悦以此“第三方代赔”方案,作为改善日韩关系的最重要举措之一。
对这一方案的提出,日本政府表示欢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赞赏这一决定令日韩关系重回正轨。大洋彼岸作为“第三方”的美国反应也颇为高调,甚至刻意展现美方对日韩关系所起到的作用。
然而,“给战犯企业免罪符”的“屈辱”赔偿方案,却引发了韩国国内舆论强烈反弹。对于“自己捐钱赔自己”,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当天表示,这是对强征劳工受害者的“二次加害”,更是“韩国外交史上的耻辱和污点”。因而不断有受害者及其遗属和民间团体成员举行抗议集会,其中不乏耄耋老者,乘坐轮椅,手持标语表达反对,批评方案丧权辱国,并要求尹锡悦下台。
随着韩日两国关系的转暖,日本政府宣布,尹锡悦在3月16日访问日本,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首脑会谈。访日期间,双方就二战时强征劳工的解决方案进行磋商,也商讨了朝鲜核问题。日韩两国的首脑互访在2011年之后就一直处于中断状态,尹锡悦此次访日,是日韩时隔12年恢复首脑互访,成为改善日韩关系的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韩国总统办公室7日表示,总统尹锡悦将于4月底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这将是韩国总统时隔12年再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也是尹锡悦上任以来第三次同拜登举行会谈。韩方表示,韩美双方将借访问庆祝结盟70年来取得的成果,并就同盟关系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直以来,二战强征劳工赔偿问题就是横亘在历届日韩政府间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之一,对此日韩两国曾展开多次激烈交锋。
二战期间,日本曾征用过大量的朝鲜半岛劳工去日本服苦役。二战结束后,1965年6月22日,日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两国建交时签署了一系列的协定,根据这些协定,日本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的政府贷款,还提供一般民间商业贷款3亿美元以上。日韩双方根据《旧金山对日和约》第四条款的规定,解决了两国政府及民间的财产、权利及利益的请求权问题。日本方面认为,1965年8亿美元代替了对韩国的赔偿问题,日韩之间不再存在个人向政府追求赔偿的“请求权”。
但是,韩国民众对8亿美元的赔偿并不太清楚,在日本当过征用工的人大多也没有从韩国政府那里得到相关的补偿,征用工问题拖延了下来。2009年,韩国政府正式说过,征用工的对日补偿的请求并不成立。但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韩国大法院则在2012年作出判决,认为日本企业对征用工负有赔偿责任。
2018年,韩国大法院相继判决日本新日铁、三菱重工需向二战当年强征劳工的受害者原告赔偿,引发日本强烈反弹。2019年7月,日本突然宣布收紧对韩国的三项电子原料出口,日本给出的制裁理由是韩国违反对朝制裁决议,但外界普遍认为,日本这是对韩国之前提出“二战劳工赔偿问题”的报复。
三星如今贵为半导体行业的龙头,日本为什么却敢冒然断供关键材料呢?
简单来说,就是韩国企业卖手机、卖半导体,而用来生产手机屏幕、芯片、半导体等等所必须的很多基础材料、机器设备却要依赖日本的输出。它们之间还有什么恩怨呢?
长达30年的日韩半导体之争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芝公司相继研究出了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1兆比特DRAM半导体和NAND新型半导体。到了1989年,东芝公司凭借储存用半导体的生产量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的半导体工业只能做最简单的装配生产。不过到了1993年前后,三星就超越了东芝公司,成为世界存储用半导体生产量最大的公司。这短短的十几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韩国和日本一样,资源匮乏。但是在半导体产业化的过程中,韩国政府推进“政府加大财团”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推动“资金加技术加人才”的高效融合。在此过程中,韩国政府还将大型的航空、钢铁等巨头企业私有化,分配给大财团,并向大财团提供被称为“特惠”的措施。从此,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开始崛起。
1986年,韩国大型半导体制造商三星电子开始接触一名东芝事业部高管,通过东芝主管国际事务的负责人,邀请其去首尔。在三星豪华的迎宾馆内,东芝受邀人员受到了三星会长及其属下所有干部的热烈欢迎。不仅有歌舞团为他表演传统节目,甚至在迎宾馆的院子里竖立了两个象征着三星和东芝企业友好的玻璃雕塑。随后,三星公司向东芝人员提出了参观三星工厂的请求,而东芝高管意识到如果自己参观了他们的工厂,日后也会被他们要求参观东芝的工厂。但是顾于颜面,他最后还是答应了。
果不其然,东芝一行人回国之后,三星便提出了参观工东芝工厂的要求。无奈之下,作为回礼,东芝准许他们参观了当时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大分工厂,而这里有许多关于公司设备配置等的商业机密。在这之后,三星挖走了大分工厂管辖生产线的生产部长,在韩国首尔建设了一个和大分工厂相同构造的生产线。此后,三星还从日本挖来了超过70名技术人员,不仅报酬是在日本拿到的3倍,工资以外的福利也是相当优厚,跳槽的技术人员能分配到一套4室1厅的公寓,还配备了秘书 、高级轿车和司机,甚至还有人照料饮食。
“反周期定律”价格战
三星电子能顺利“上位”不仅仅是依靠挖掘尖端人才,他们还有一手妙招,这就是“反周期定律”价格战。
半导体产业每年需投入大量资本支出,用于设备与技术的开发。而三星是综合公司型态,即使存储器市场低迷,仍可透过其他事业部门注入资金。这是三星电子最大的优势。
比如,三星于1984年推出64K DRAM时,全球半导体业步入一个低潮,内存价格从每片4美元暴跌至每片30美分,而三星当时的生产成本是每片1.3美元,这意味着每卖出一片内存三星便亏1美元。在低潮期,英特尔公司退出了DRAM行业,NEC等日企大幅削减资本开支,而三星却像“赌徒”一般疯狂加码,逆周期投资,继续扩大产能,并开发更大容量的DRAM。
到了1986年底,三星半导体累积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完全亏空。但转机却瞬间来到,1987年,日美半导体协议的签署使得DRAM内存价格回升,三星也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需求补缺,开始盈利,从逆势中挺了过去。
韩国尹锡悦政府宣布“第三方代赔”方案后,美国马上声明“欢迎这一历史性的宣布”,美国为什么如此兴奋?
美国之所以格外兴奋,是因为日韩终于握手言和,可以有力地推动美国的“印太战略”,稳固美日韩战略构架,共同应对朝鲜的核武威慑和中国的崛起。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在亚洲的亲密盟友,都是以美国为后盾维护安全。日韩为什么都以美国马首是瞻?那还得从二战后日韩经济发展说起。
二战后日本的第一桶金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耗尽了国力。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国内经济全面崩溃。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粮食危机,数百万人死于饥饿。日本的粮食危机持续了两年,最终在美国的援助下才勉强渡过。
日本的第一桶金得益于朝鲜战争,美国将日本作为补给基地。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2年,美国向日本直接采购的军需物资总额为10亿美元。到1955年,包括间接需求在内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6亿美元。
而朝鲜战争初期,日本的工厂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不合格。恨铁不成钢的美国决定驻派工程师和管理专家到日本的工厂直接进行生产指导,日本也因此从美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法,这对战败后一无所有,而无力进行研发投入的日本来说,是一个“抄作业”的好机会。三菱重工因为朝鲜战争期间帮助美国生产坦克,更是弥补了战后日本军工技术的空白。
二战后韩国的第一桶金
二战后韩国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美国的扶持。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当时的韩国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和日本一样,韩国的第一桶金也是依赖于美国的对外战争。但也有些不同的是,韩国政府是以出兵为代价,才获得了越南战争“军供特需”物资的供应权。越南战争时,韩国对美国的出口激增6倍以上,在经济上找到了贸易和出口的突破口。同时,韩国的许多大企业纷纷与驻越美军签订了承包机场、港口等工程的合约,赚取了大量外汇。这奠定了日后韩国经济起飞的基础。
一般认为,尹锡悦政府急切对日“求和”,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尹锡悦希望全面恢复韩日关系,以便获得日本对韩国的支持。比如半导体原材料是不是就不要限制了?第二,尹锡悦希望通过改善对日关系,向美国示好。美国是老大,惹不起。韩国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国会议员说,“这是韩国外交史上最恶劣的卖国行为。”韩国前驻日本大使南宫杓说,“尹锡悦政府对日单方面、屈辱性的让步,为日企拒绝履行韩国大法院判决首开先例,将永远损害韩国司法主权。”强征劳工幸存者梁锦德、金成珠等人表示,“受到了95岁从未受过的耻辱,让日本人说句‘对不起’就那么难吗?”
这真是,天高不算高,蜀道不算难,日本来道歉,世上第一难。
3月19日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为您讲述
日韩要实现”大和解”吗?
编辑:吴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