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丨喝咖啡种葡萄开民宿 冬奥让小山村变了样

2022-10-12 11:22:09新京报

周秀华 居住地: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 居住时长:10年 谈变化:背靠小海陀山冬奥场馆的后黑龙庙村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村民建大棚、办民宿,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

自动播放

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村民周秀华的民宿每天“满房”。对于这样忙碌的乡村生活,52岁的她乐在其中。

2015年,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小海陀山成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昔日安静的山峰、小镇、村庄突然“热”了起来。后黑龙庙村地处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所在地张山营镇,这里离赛场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背靠着小海陀山的后黑龙庙村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村里带领村民建大棚、办民宿,重整农业、旅游等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

远嫁到村里的周秀华看着村庄因为冬奥会一点点发生着变化,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家门口变样儿了,村民的生活正加码幸福。

后黑龙庙村村民周秀华,站在她开的民宿花涧别苑前。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村民周秀华,站在她开的民宿花涧别苑前。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村庄里,一栋繁花似锦的民宿

10月的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秋意已浓,但村民的生活依旧热气腾腾的。

后黑龙庙村里一条条干净的巷子串起了一排排民居,红砖灰瓦交相辉映。冬奥雕塑、金灿灿的玉米垛装扮着村庄,墙上的冰雪冬奥等宣传语依然清晰。

后黑龙庙村,墙上的冬奥宣传标语还依然清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墙上的冬奥宣传标语还依然清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周秀华家的院子就在村里一条宽敞的巷子里,因为喜欢种花,她给民宿起名叫“花涧别苑”。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院前院内,十几个品种的花卉随心搭配,总是一片繁花似锦。“客人来了,看到这些花花草草,也都很喜欢。”

周秀华喜欢笑,幸福生活似乎都写在了脸上。此前的30多年中,周秀华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听闻家门口要办冬奥会了,夫妻俩回到村子,看到了村子实实在在的变化。“村里的路修宽了,平坦了,小公园建起来了,高端网红民宿开起来了,总有游客在村里进进出出。”2018年,夫妻俩决定结束打工生涯,开始回村创业,“外面终归没有家里好。”

周秀华在她家开的民宿花涧别苑里。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周秀华在她家开的民宿花涧别苑里。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夫妻俩用这几年打工挣下的钱,推倒了家里的老宅子,翻盖起了二层小楼,白墙灰瓦。周秀华将一个废弃的木门改装成了电话亭,涂上了正红色的油漆。

周秀华本来只想开个民宿,同村的网红高端民宿忙不过来时,她帮忙分担、接待游客,或是帮着有需要的客人做点农家饭。没想到,民宿开起来了,生意比预期好很多。她的小花园赢得不少客人的喜欢,特别设计的红色电话亭也成了客人热衷的打卡拍照地。

“在家门口能挣到钱,谁愿意往外跑呢。”这是周秀华的心里话,也是许多返乡创业人的心里话。和周秀华一样,村民万利坤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家门口有一份“洋气”的工作。在此之前,她是一位全职妈妈。到民宿上班之后,她的生活里不再只有家务,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让万利坤觉得日子总算过得松快些了,不用每次买东西都反复算。为了招待好宾客,她甚至利用业余时间学起了英语。

因民宿产业受益的不只是周秀华和万利坤。2016年至今,借着冬奥的东风,依托于区、镇两级的利好政策,后黑龙庙村共发展起十九个“冬奥人家”民宿小院,村民们不仅将房屋租金收入囊中,还在民宿就了业,担任起管家、保洁、修理工、咖啡店员等。依靠着民宿产业带动,2019年,后黑龙庙村一举摘下了低收入村的帽子。2020年,还一跃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后黑龙庙村里开的咖啡馆。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里开的咖啡馆。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那时候我没工作,就在家带孩子。”曾经的低收入户王艳玲开始学管理、学知识,成为了一名民宿管家,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一两年间就帮家里摘掉了“低收入户”的帽子。

冬奥来了,村庄发展机会也来了

而今的后黑龙庙村早已不是村民们记忆中的样子。后黑龙庙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耕村庄,过去许多年来,村民们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后来也种葡萄。后黑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杜皂银告诉记者,北靠小海陀山,南临官厅水库、野鸭湖,如此地理位置、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过去对于后黑龙庙村的帮助并不是很明显。村里没什么产业,也没有太多为村民增收的途径。

“不说别的,以前村里的路特别不好走,尤其是下雨天。”后黑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杜皂银说。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才让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开始筹办冬奥会没多久,就有人陆续到村子里来,有人是出于对海陀山脚下的这座小村庄的好奇,也有提前来踩点,寻找商机的人。

“我想,我们村子的机遇来了。”杜皂银称,村两委开了很多次会,进行头脑风暴,想搭乘冬奥顺风车,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大家伙儿一起梳理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寻找村庄发展的切入点。村里没有产业,只有传统的种植业,比如葡萄。村子所在的张山营镇在北京最西北,与“中国葡萄之乡”怀来县,同处葡萄种植北纬四十度黄金地带。但村里的葡萄品种单一,销售并不是很畅通。剩下的就是民居,村里有很多闲置的民居,而冬奥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游客。“他们要住宿、吃饭、休闲,这些可能是最直接的机会。”

后黑龙庙村里关于葡萄的宣传彩绘。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里关于葡萄的宣传彩绘。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村里开始谋划发展民宿,发展葡萄产业,这些想法恰好与一位准备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张海超不谋而合。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张海超知道冬奥会要在家门口举办后,决定回村创业。他和妻子从改造自家的院子开始,打造了村里第一家民宿。杜皂银带着村民们,更新了村里的葡萄品种,又新建了很多果蔬生产的温室大棚,同步推动葡萄产业发展。为了营造更好的产业环境,杜皂银和村委会成员,在村道的墙上设计了很多关于葡萄的宣传彩绘、标语。现在的后黑龙庙村共种植葡萄350亩,年年丰收。

苹果红了,时常有游客来询价

这几年,村庄突然“火”了,种植户们的葡萄生意跟着火了。

53岁的杜书平和丈夫一起在村里种了30多年葡萄,家里的8亩葡萄地是夫妻俩的收入来源之一。过去,家里的葡萄熟了,夫妻俩都得起早采摘,然后找车拉往附近的市场上去卖。葡萄的保鲜期短,当天采摘带来的葡萄如果卖不出去,到了晚上就得降价,相当于白送。一季下来,挣不到什么钱。

这几年,夫妻俩眼瞅着村里的网红民宿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葡萄产业也在同步发展,成立了合作社,采购了冷库,盖起了大棚。

“游客到村里来住民宿,顺便就会带点农产品回去。公交车通了以后,附近的老人也经常坐车来村里买葡萄、买苹果。”杜书平说,现在他家的葡萄不用出村就能卖出好价钱。

后黑龙庙村里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里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苏晓蕊也尝到了甜头。她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苹果树,秋天,枝叶繁茂,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看着诱人。“家里还有几亩地,好多品种呢。”苏晓蕊说,村里的民宿主偶尔会从她家里购买一些苹果,摆在民宿里招待客人,或是帮入住民宿的客人带一些回去。也会遇到进院里询价的不速之客,见着院子里红苹果喜人,忍不住就进来了。

今年受天气影响,村里的葡萄产量略有下降,但没有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因为相较于以前,村里的葡萄品牌打出去了,品质提升了,身价也随着涨了。

与时俱进的村庄,正在续写后冬奥故事

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后黑龙庙村的多数民宿都是“满房”,村里的种植户们也没闲着,在地里精心照料着陆续成熟的葡萄。不为别的,就为了保障葡萄的品质。

“十月初是葡萄最好吃的时候。”杜书平觉得,依托于国家好的政策,区、镇、村大发展,街坊四邻的民宿招揽了游客,也带火了村里的农产品,但想要家里的葡萄生意持久的红火,葡萄的品质和诚信经营才是关键,才能赢得口碑和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十一’过后剩余的葡萄暂且不卖了,全都存入到村里的冷库里保鲜,等到入冬了,既能让市民吃到好吃的葡萄,对我们来说,也能卖上更好的价格。”杜书平说,村里有合作社规模种植葡萄,这些冷库也都是村里的,但个人种植户也能用,只需要缴纳相应的电费就行。

周秀华今年把家里的民宿厨房重新装修了,“以前想着,我跟着开一家民宿,人家网红民宿住不下的时候帮忙把客人往我家里引荐引荐。现在,自家的新老顾客源源不断,就想着自己也能好好干出点成绩。”今年过了冰雪旅游旺季,周秀华计划再在院子里挖一个泳池,“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咱也得与时俱进。”

后黑龙庙村,一个被冬奥改变的小山村。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一个被冬奥改变的小山村。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对于村庄未来的发展,杜皂银也早已有了清晰的规划——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冰雪体验新村、农业休闲胜地”,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杜皂银透露,村庄发展规划详细方案已经出炉。眼下第一步,要继续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让到村里来的游客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玩,沉浸式感受到村庄原汁原味的美好。“我们计划建设文化公园,让村民、游客有地方休闲。还要打造一个占地70亩的儿童乐园,有娱乐设施,也有宠物乐园,让孩子在村里充分释放天性。”

村里还谋划着,在既有民宿的基础上,打造两个村集体精品民宿和两个特色美食餐厅,以及美食一条街、产业一条街、文化一条街、冰雪一条街等特色乡村街区,建成共生社区、乡村野营地等。

“十一”期间,后黑龙庙村的乡村市集开集了,村民纷纷参与筹备,在朋友圈转发“晒市集”,言语间透露着对于村庄的热爱和未来发展的期待。红薯、葡萄、南瓜等村民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在市集上亮相了。杜皂银说,市集是未来村庄产业一条街的一部分,也是村里共生社区的一个雏形。“希望村民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经营好村庄、家乡。”

依据村庄目前的发展规划方案,未来,后黑龙庙村将利用冬奥会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山水田园生活体验、会议培训、研学、精品民宿和葡萄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山水田园生活体验馆、乡村振兴与冰雪教育示范基地,最终将成为延庆、北京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三产融合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

后黑龙庙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黑龙庙村所在的张山营镇,有关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绘制。张山营镇正围绕冬奥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两个关键词,打造最美冬奥小镇。冬奥冰雪小镇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季全域旅游,把“旅游+”作为张山营镇的主打产业,其中冰雪特色是最突出的。张山营镇将利用冬奥遗产作为引擎拉动冰雪产业发展,谋划好冬奥小镇的后冬奥故事。

冬奥会结束了,在延庆,像后黑龙庙村一样的后冬奥故事一直在继续。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王巍 陈超 赵亚楠

为您推荐

中外媒体在新疆感受冰雪魅力

中国新闻网2024-12-15 19:51:53

氛围感拉满!澳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中国红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12-15 16:54:51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