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2022世界5G大会落下帷幕。
世界5G发展最新成果在大会上展出,越来越多的5G应用出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中国的5G网络、高速铁路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创新让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追赶到领跑的飞跃。
中国创新为什么能?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模型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12月15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检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的包装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共同组成的战疫团队,快速响应、多招制敌——争分夺秒研发新冠疫苗,5G网络助力远程医疗,厘米级精度飞行的无人机紧急送药,大数据算法帮助发现潜在感染者……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让科技界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凸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未来,我国还将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凝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形成强大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017 年6月16日,我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图为一位小朋友正在拍摄“墨子号”模型。
今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2016年8月,浩瀚的星空中,多了一颗中国制造的“量子星”——“墨子号”。以“墨子号”为平台,中国实现“千里纠缠、星地传密、隐形传态”三个国际量子科研重大突破,此后更是捷报频传。
中国量子研究何以如此突飞猛进?
潘建伟院士以“墨子号”卫星为例给予解答——卫星的每一个部件,都凝聚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各个科研机构的心血。
“不同机构纷纷给我们提供所需的基础元件,让我们的创新想法有了很好的工程基础。我在国外的一些同行,也曾有过类似的科学设想,但没有国家像我国这样全力支持。”潘建伟说。
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随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不断增强。
举国之力、集智攻关,在强大合力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大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天问”探火,靠光学导航系统可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到火星。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这副“火眼金睛”的制造商。
“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光公司时这样说道。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盾构机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所有设备开足马力,多条产线一派繁忙。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许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中铁装备联合上下游500多家企业,成立重大专项研究院,先后突破大排量泵、主驱动密封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在施工现场的搭载应用。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逆势上扬,同比增长58%。截至目前,累计订单超过1400台,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新,就是企业的发展基因和密码。如今,一大批质量好、效益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在中华大地上千帆竞发。
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广褒的大地,中国,正在用自主创新努力缩短着与世界科技强国的距离。
“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创新正引领着中华民族向着未来阔步前行!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程昱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11-27 17:28:49
新华网客户端2024-11-27 16:40:14
新华社2024-11-27 16:39:50
总台西藏总站2024-11-27 16:39:26
上海证券报2024-11-27 16:38:25
我在中国当创客|荷兰商人埃里克:将快乐活泼的荷兰设计风格带到中国来
新华网2024-11-27 16:38:00
C财经│【链博展讯】中外企业齐聚链博会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齐亮相
中国日报网2024-11-27 16:37:31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11-27 16:37:02
中国民族宗教网2024-11-27 16:36:06
健康中国2024-11-27 16:35:10
参考消息2024-11-27 16:34:26
国际商会秘书长:打造“共赢链”中国市场始终对全球企业具有吸引力|世界观
中国新闻网2024-11-27 16:33:59
中国日报网2024-11-27 16:33:36
【奋斗者笔记】燃青春演讲vlog|守护列车大脑的“数据侠”开讲,用匠心和责任点亮安全之路!
未来网2024-11-27 16:32:10
红网时刻2024-11-27 16:30:55
人民论坛网2024-11-27 16:30:31
红网时刻2024-11-27 16:29:56
央视新闻2024-11-27 14:34:39
央广网2024-11-27 14:31:33
科技为抵御寒潮提供“硬支撑” 各地积极保障“菜篮子”“果盘子”稳定供应
央视网2024-11-27 14:30:48
李显龙卸任新加坡总理后首次访华:“中国发展是百年大计,轻视中国短视且不明智”
央视网2024-11-27 14:30:08
新华网2024-11-27 14:24:10
人民网2024-11-27 14:21:30
中国经济网2024-11-27 14:20:11
央广网2024-11-27 14:19:17
央视新闻2024-11-27 14:18:14
央视网2024-11-27 14:17:29
央视新闻2024-11-27 14:16:05
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积极应对寒潮保通保畅保民生
央视网2024-11-27 14:15:01
中国西藏新闻网2024-11-27 1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