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明代史家之眼,再现“写尽繁华”的王世贞
资讯
资讯 > 正文

再现明代史家之眼,再现“写尽繁华”的王世贞

明代重要的史家与文学家王世贞(1526-1590),著作等身,热爱艺文,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文化领域,对造园、书画、古籍、陶瓷、缂绣到珍玩等,都有深入涉猎。更特别的是,他观察并记录下十六世纪的大明繁华。

澎湃新闻获悉,筹备已久的“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特展将于10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对外展出,展览以133件(组)院藏珍品,透过展现王世贞精彩的一生与他的志业,一窥晚明的文化盛况,认识当时充满创意与多元竞争的文化生活。以及透过王世贞的史家之眼,透视繁华下的文化底蕴。

据悉,此次展览中有7件属台北故宫博物院限展书画,包括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怀素《自叙帖》、唐人《明皇幸蜀图》、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南唐巨然《层岩丛树图》、宋徽宗《诗帖》、元赵孟頫《鹊华秋色》等传世巨作。展览同时还呈现大量明代工艺美术珍品、古籍善本,其中包括罕见的现存《金瓶梅》最早刻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展览海报

“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展览海报

主导文坛二十年,拟尽世间繁华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1526-1590)石刻像   (非此次展品)

王世贞(1526-1590)石刻像 (非此次展品)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公布展览资料介绍,王世贞的父亲王忬(1507-1560)惨遭陷害后,他淡出政治圈,之后多数时间留在家乡,从事著述、游历、交友、赏鉴等活动。他拥有不少收藏,对造园、书画、古籍、陶瓷、缂绣到珍玩等,都有深入涉猎。

主导文坛二十年的王世贞,特别推崇晋唐法书、宋画、宋瓷,并主张以图证史。他提出“画史五变”的概念,清楚点出风格的时代变化。对于当代的艺术、工艺创作,王世贞也多有评论。他于书法特别推举“吴中三家”、辨析缂丝作伪现象、评论当时明官窑盛行是一种错误,都显示出他具有敏锐的眼光与不趋流俗的见解。

在当时的区域竞争中,他带领苏州,与安徽、上海等新兴势力,进行精彩多样的文化角力。丰富文采加上具有史观纵深的评论,使王世贞受到众人推崇,成为文化品味认证的权威。再透过创制园林、鼓吹宗教信仰、发掘被忽视的纪实山水、倡导新风尚的纪游图绘等,更带起一片流行新风潮。

他认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因此专注于搜集、整理史料,具批判性又丰富的著述成为后世撰修《明史》的基础材料,也借由他的史家之笔,拟尽世间繁华,并借此报得父仇。透过全面观察与深入评论各种艺文发展,他为后世纪录了大明盛极一时的文化盛况;而独具的史家之眼,更进一步剖析出繁华之下的历史文化脉络。

明 王世贞 涵星砚  砚壁刻有王世贞草书题词:“玉为质,温润而栗;金为声,和之则鸣。”砚首壁面亦刻有乾隆诗作,并刻钤“几暇怡情”“得佳趣”二印。附嵌玉木盒,玉件已失。

明 王世贞涵星砚 砚壁刻有王世贞草书题词:“玉为质,温润而栗;金为声,和之则鸣。”砚首壁面亦刻有乾隆诗作,并刻钤“几暇怡情”“得佳趣”二印。附嵌玉木盒,玉件已失。王世贞在文学理论方面明确提到了复古主张。《艺苑卮言》集中了王世贞对复古理论的提倡和一些具体看法。

王世贞推崇作诗要效法盛唐,但他的最高诗歌理想是汉魏古诗的自然质朴。他指出:“西京、建安,似非琢磨能到。要在专习,凝领久之,神与境会,忽然而来,浑然而就,无歧级可寻,无声色可指。这句话指出了汉魏诗歌的不可模仿,以及其浑然而来,毫无雕琢的天然创作过程,可见王世贞在具体诗歌创作中独到而精准的眼光。王世贞提出了“真情说“,这一说法在纠正当时诗人普遍存在的虚假文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王世贞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与众多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游。

王世贞善书,然而书名不显。明人詹景凤说:“元美(王世贞)虽不以字名,顾吴中诸书家,唯元美一人知法古人。”这个评价并不低;王世贞除了能书,同时对书画理论也深有研究和见解,是卓有建树的书画评论家,著有《王氏书苑》《画苑》《弇州山人题跋》《弇州墨刻跋》《三吴楷法跋》等。他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三三之《淳化阁帖十跋》中说:“书法至魏、晋极矣,纵复赝品、临摹者,三四割石,犹足压倒余子。诗一涉建安、文一涉西京,便是无尘世风,吾于书亦云。”他在《山谷伏波神祠诗临本》题跋中写道:山谷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最为奇逸,有潆洄飞舞之势。王世贞在跋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中评道:“……老杜浣花溪图引也。歌词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书笔横逸疏荡,比素师饶姿态,亦稍平易可识。而结法之密、腕力之劲、波险神奇,似小不及也……。”跋文中“素师”是指唐代著名书家怀素,王世贞对黄庭坚与怀素书法特点的比较非常准确 。明人有曰:“世贞书学虽非当家,而议论翩翩,笔法古雅。”“古雅”二字,正是王世贞平常论书的标准之一。

近年来学术界有关王世贞的研究相当热门,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的典藏恰可展现王世贞的一生志业,展现他如何以自身天赋与文化资本优势,以史家的宏观视野留下许多影响后世的言论,积极主导各式艺文活动,从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图景。

以此次展览中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来说,便是《金瓶梅》现存最早的版本系统,为明万历四十五年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刊本,全书共十卷,一百回。该本也是最完善、刷印较早、最为清晰,并存有朱笔批改、墨笔批语的版本。

《新刻金瓶梅词话》

《新刻金瓶梅词话》

七件属台北故宫博物院限展书画齐出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公布的展览资料,此次展览共展出133件/组展品,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缂丝、刺绣、古籍、地图、玉器、瓷器、文房、银器与漆器。

其中属国宝级文物有17件、重要古物有14件。尤为难得的是,共有7件属台北故宫博物院限展书画,包括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怀素《自叙帖》、唐人《明皇幸蜀图》、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南唐巨然《层岩丛树图》、宋徽宗《诗帖》、元赵孟頫《鹊华秋色》等传世钜作,而以往仅一件足以引来观众无数,此次7件齐出,极为难得。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一般被认为是唐代精摹本。行楷短简,所书内容为大雪之后对友人的问候。明代鉴赏家詹景凤指出,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对赵孟頫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从用笔来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乾隆皇帝极珍爱此迹,誉之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乾隆十一年,他将此迹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宝藏在“三希堂”中。

唐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唐 怀素 自叙帖 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的怀素《自叙帖》,在2019年日本颜真卿大展上亮相后,即将再度展出。怀素草书妙绝,颜真卿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卿的激赏,得到众多诗文相赠,大历十二年(777),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就此卷。

唐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唐 怀素 自叙帖 局部这件中国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名迹,直至今日仍在引发着不断的讨论。正如历史上对怀素的讨论,同样热烈,王世贞亦是其中一员。他认为,怀素的草书得“二张”(张芝、张旭)草圣:“藏真书虽从‘二张’草圣中来,而结法极谨密。微有不可识者,或从心时波磔不应手也。”(《艺苑卮言》)不过在王世贞看来,张旭和怀素都还是“笔多学少”,有书才而无书学。

唐人明皇幸蜀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

唐人明皇幸蜀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王世贞在其所著《弇州四部稿》中,画跋共有数百首,其中近半为山水画题跋。在《艺苑卮言》中有其关于山水画史演进相当经典的论述:“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

唐人明皇幸蜀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

唐人明皇幸蜀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大小李”指的便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件《明皇幸蜀图》传为唐李昭道所绘,描绘的是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的史实,为了掩盖皇帝仓皇逃窜的尴尬,画家从画面和名字上都加以修饰。虽是历史题材,但在中国传统画中被归于山水画范畴之中。

唐人明皇幸蜀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

唐人明皇幸蜀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在《艺苑卮言》中王世贞认为,大小李将军所画山水“虽极精工,微伤板细”,相比,王维“始能发景外之趣”,到了关仝、董源、居然、李成、范宽等后辈,才更“以真趣出之”,将其发扬光大。

五代南唐 董源 龙宿郊民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

五代南唐 董源 龙宿郊民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龙宿即天子所居,郊民谐音骄民,合起来即首都居民之意。画中所绘也许是春天的迎神赛会。世传董源画法有两种:一学王维水墨,一学李思训青绿设色,此画属第二种。创作年代虽较迟于董源,但仍保存了早期山水画带有叙事内容的特色。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图 轴 10.5-11.15(限展)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图 轴10.5-11.15(限展)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图 轴(局部) 10.5-11.15(限展)巨然师事董源,为世人与其并称“董巨”。此轴表现江南林木挺劲、烟岚缭绕的气象,景物虚实变化巧妙。描绘松软土石的披麻皴与山头卵石的矾头,皆为“董巨画派”典型特征。明代董其昌在诗塘上方将此图定为“僧巨然真迹神品”。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有关王世贞,历史上还有一段“因画致祸”的故事。世人皆知《清明上河图》为画史名迹,同时,伪作也极多。晚明宰相严嵩巧取豪夺诸多名画,相传,王世贞父亲王忬曾因送了《清明上河图》的伪画惹怒严嵩,令王忬问斩,而王世贞因此写出《金瓶梅》映射严嵩父子——《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至今仍是个谜,而历代研究者大多认为,王世贞或就是作者。

此次展览中怀素的《自叙帖》,以及此件宋徽宗《诗帖》,都曾为严嵩所藏。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

宋 徽宗 诗帖 卷(局部) 2.8-3.21(限展)本幅《诗帖》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中最大者,字大近5寸,行笔于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 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局部) 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局部) 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局部) 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局部) 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局部) 10.5-11.15(限展)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 卷(局部) 10.5-11.15(限展)王世贞极为推崇的还有赵孟頫,在诸多元代书画家中,其对赵孟頫最为推崇。他收藏、过目有不少赵孟頫绘画,也留下大量评价,将其誉为“元四大家之首”,并赞叹“文人画起自东坡(苏轼),至松雪(赵孟)敞开大门。”

此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被认为是王氏家族所藏赵孟頫作品之一,晚明王砢玉《珊瑚网》中著录指出,此作为王世贞其弟王世懋所藏。不过,在现存《鹊华秋色图》上,并不见王氏兄弟题跋及钤印。

本幅是赵孟頫1295年为周密(1232-1298)描绘山东历城地区的风光,抚慰周氏对故乡的想像。划分三段,首段华不注山,末段鹊山,两山都在后方,中段大片水泽在前,三段相连成一片开阔平远的视野。其间点缀茅舍、渔人,营造出恬淡平静的气氛。通卷以单纯、内敛的中锋笔法,画出造形简朴的林木、坡岸、山石、人物,体现赵氏学习董源(约10世纪)风格,去巧媚而归古拙,借古开今的艺术思想。

除限展书画,此次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还包括五代梁关仝《秋山晚翠》、宋范宽《临流独坐图》、宋黄庭坚《花气薰人帖》、宋夏圭《观瀑图》、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元赵孟頫《重江叠嶂》、元王蒙《具区林屋》、元张雨《题倪瓒像》、明杜堇《玩古图》、明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清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

五代梁 关仝 秋山晚翠 轴 12.28(三)-3.21(二)

五代梁 关仝 秋山晚翠 轴12.28(三)-3.21(二)

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轴 12.28(三)-3.21(二)

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轴12.28(三)-3.21(二)

元 王蒙 具区林屋 10.5(三)-12.25(日)

元 王蒙 具区林屋10.5(三)-12.25(日)

宋 夏圭 觀瀑圖  12.28(三)-3.21(二)

宋 夏圭 觀瀑圖 12.28(三)-3.21(二)

宋 夏圭 觀瀑圖(局部) 12.28(三)-3.21(二)

宋 夏圭 觀瀑圖(局部) 12.28(三)-3.21(二)

北宋 汝窑 青瓷水仙盆 全期展示

北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全期展示

明 杜堇 玩古图 轴 10.5(三)-12.25(日)

明 杜堇 玩古图轴10.5(三)-12.25(日)

明 杜堇 玩古图 轴(局部) 10.5(三)-12.25(日)

明 杜堇 玩古图轴(局部) 10.5(三)-12.25(日)此次展览还呈现了多件明代的玉器、瓷器、文房、银器与漆器等工艺美术精品,如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雕犀角荷叶式杯等。

元至明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

元至明 朱碧山款“张骞乘槎”银槎此件银槎是以汉代张骞(?- 公元114)乘槎寻访河源,至天河遇见牛郎、织女,并带回支机石的故事为主题。器作天然中空枯蚀树干为槎(即木筏), 主人翁张骞坐于槎内。整体造型简约内敛,线条流畅洗练,人物情态生动。又据器底“碧山子”及“至正乙酉年造”(1345)篆铭可知,此器或为元代嘉兴地区著名的银工“朱碧山”所作。多见于明末著录,如明王世贞(1526-1590)《觚不觚录》记载朱氏以冶银出名,其作品与当时不同工种的名匠皆“比常价再倍”。足见市场上对名家作品之追求。

雕犀角荷叶式杯

雕犀角荷叶式杯明代实施海禁,广州口岸成为各国土特产的集散地,而犀牛角产自东南亚,从产地进口至广州,被用作珍贵药材与极好的雕刻材质。明代后期,经济繁荣,盛行各种文房珍玩,犀角雕刻融汇各种技艺与风格,成为珍贵的收藏文玩,同时符合当时的奢华品味。此件雕荷叶为杯,旁有盛开后的荷花,与之共生的菱角交错其间,又有河螺寄生于上,以流畅刀工,并极写实的手法刻画荷塘一隅,显得生气勃勃。并有“一品承天,露下秋荷,圣恩。顾达铭”浅浮雕行书款。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21日。

(本文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王世贞相关史料及“展玩”等相关资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