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丨英国首相被逼辞职,怎样激化千里之外的俄乌危机?

风向丨英国首相被逼辞职,怎样激化千里之外的俄乌危机?

文/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胡毓堃

乌克兰士兵在皮斯基的战壕中坚守阵地

核心提要:

1.从2021年11月起,俄乌边境局势再度紧张,英国突然活跃起来:近日,英国向乌克兰运送了总量达到2000的反坦克武器,并派了一支大约30人的英国精英部队士兵抵达乌克兰,帮助培训乌克兰军队使用这些反坦克武器。

2.对于英国为什么这次高调单边参与俄乌局势,有一个直接的原因:转移注意力。去年年底以来,约翰逊及其政府阁员违反防疫规定举行派对活动的丑闻陆续遭到曝光,随着丑闻发酵,保守党也惨遭连累。英国政府只能“不择手段”度过危机,这时便需要转移注意力,“而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吸引注意力了”。

3.从某种程度上说,乌克兰局势是一个契机,英国正是要借此契机实现自己更大的“全球宏图”。无论是去年的航母舰队全球远洋巡游,还是目前先于美国在乌克兰显示军事存在,英国并非意在承担“集体安全防卫义务”,而是为英国在全球安全领域的战略雄心服务。

4.对于英国的一系列举动,俄罗斯并没有激烈反应。制裁之下俄罗斯GDP表现不佳,但综合来看,俄罗斯的经济足以“在未来支撑其投射国家力量”。如果普京真的下定决心,谁也无法阻止俄罗斯的坦克。英国的举动,除了进一步激怒俄罗斯和普京,起不到任何“伤敌”的效果,更是对拯救约翰逊毫无帮助。

一架皇家空军运输机带着一批反坦克武器抵达乌克兰基辅

跨越两千公里调兵,英国图个啥?

从2021年11月起,俄乌边境局势再度紧张。

随着10万俄军二度陈兵俄乌边境,不仅两国之间军事对峙的氛围日浓,美国、北约也与俄罗斯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外交交锋。就在美俄副外长日内瓦会谈、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布鲁塞尔会议无疾而终,美俄外长日内瓦会谈难见突破之时,英国突然又活跃起来。

1月17日,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透露,英国将向乌克兰提供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并强调这些武器系统主要是用于自卫和防御,并非战略武器,也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乌克兰士兵在阅兵式上展示标枪反坦克导弹

1月18日,乌克兰国防部确认总量达到2000的反坦克武器运抵乌克兰,并宣布将组建150个营、共计25个旅的领土防卫部队。

1月20日,据英国天空新闻台报道,一支大约30人的英国精英部队士兵抵达乌克兰,帮助培训乌克兰军队使用这些反坦克武器。这支部队隶属于英国陆军新组建的特种作战旅唯一作战单位——游骑兵团。

用英国陆军参谋长马克·卡尔顿·史密斯的话说,游骑兵团“将是英国陆军全球行动的先锋”,而事实上,游骑兵团这个名字最早出现,还是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中校罗伯特·罗杰斯创立的非常规作战任务部队。去年12月1日用老名字组建新部队,体现了英军再度推进其全球战略的雄心。而这支“多面手”兵团的第一次行动,便来到了乌克兰。

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左)出席英国提供的轻型反装甲防御性武器系统的交付

1月21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特拉斯在开启访问澳大利亚时就俄乌局势高调发言,指责俄罗斯“梦想重建苏联或者某种大俄罗斯,并基于民族和语言塑造领土”,甚至以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车臣地区为例,警告俄罗斯将为“侵略乌克兰”付出沉重代价。

到了1月22日,英国政府又“爆出猛料”,称已掌握相关情报,发现俄罗斯政府试图在基辅扶植亲俄的乌克兰领导人。然而在英国这份曝光名单上排名第一位的,竟然是正在被俄罗斯制裁的乌克兰前国会议员叶夫根尼·穆拉耶夫,而其他四人更是早就在反俄情绪浓重的乌克兰待不下去,不是隐匿在俄罗斯,就是在乌克兰无法有效控制的乌东地区。

一支俄罗斯装甲车车队在克里米亚的高速公路上行驶

北约对俄乌局势的敏感不出意料,北约成员国表态也不奇怪,但像英国这般独自高调表态并出动武装力量,则颇为罕见。更罕见的是,这已经不是英国第一次单边出动军事力量配合乌克兰:从共造军舰、共建海军基地,到去年6月的英乌“哥萨克之锤”联合演习,再到俄英军舰黑海争端,英国替乌克兰出头看起来并非简单的“口嗨”。

北约一直都有美国领衔,为何这两年英国频频高调单边参与俄乌局势?

就这次而言,BBC主播西蒙·詹金斯在英国《卫报》发表的专栏文章开篇便给出了一个直接的原因:转移注意力。毕竟,目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和他的内阁日子都不太好过。

疫情期间,英国首相官邸大搞圣诞派对引众怒

自去年年底以来,约翰逊及其政府阁员参加的2020年和2021年三次首相官邸派对活动陆续遭到曝光。尽管约翰逊本人多次辩称事先不知实情,但依旧引发了英国民众和公共舆论一片哗然:政府一次次给老百姓施加疫情防控政策,但自己却带头违反疫情防控期间的限制聚集规定。

因防疫规定相当严格,在菲利普亲王葬礼上,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只能独自一人坐在教堂里送亡夫最后一程。

而去年4月16日那次派对,更是在备受英国民众尊敬的菲利普亲王葬礼前一夜举办。“女王陛下的政府”在这个时候派对狂欢,更是令英国政界(包括部分保守党人士)和公众发出了“约翰逊不再适合担任首相职务”的声音。

随着派对丑闻发酵,保守党也惨遭连累。英国《泰晤士报》1月12日的民调显示,如今保守党的支持率已经被眼看要边缘化的工党反超了10个百分点,更有60%的民众认为约翰逊应引咎辞职。英国政治新闻网站《政治》指出,如果现在举行大选,保守党将损失139个议席,沦为在野党。

去年9月至今年1月中旬英国各党派选民支持率变化,蓝色代表保守党、红色代表工党,来源:《政治》(politics.co.uk)

为了挽救保守党的颓势,保住执政地位,尤其是避免拖累今年5月的地方议会选举,党内甚至开启了“倒约翰逊”行动。

随着四成基层党员都认为约翰逊应该下台,部分保守党后座议员已经向党内普通国会议员委员会(即颇具影响力的“1922委员会”)主席布雷迪提交了对约翰逊的不信任信。一旦有15%的保守党议员(54人)向该委员会致函提请,即可发起对约翰逊的不信任案投票。

目前,递交不信任信的同党议员数量正在持续增加,“1922委员会”公开表示启动不信任案投票指日可待。与此同时,内阁与党内倒戈议员围绕“首相保卫战”的攻防,也催生出新的戏码:1月20日,部分有意发起不信任案投票的保守党后座议员声称遭到了约翰逊内阁和保守党的“勒索”,后者威胁要切断其财源,停止对这些倒戈议员所在选区的公共财政拨款。

无论“勒索”之说真假几何,丑闻缠身、表现低迷的约翰逊内阁,的确正在拼尽全力维护约翰逊的首相地位和内阁的生存。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国会被要求辞职,说出中文“你好,认识你很高兴”

约翰逊本人在议会质询时说出中文“你好,认识你很高兴”,暗讽要求其辞职的自由民主党议员爱德·戴维与中国有经济往来;被传言谋划取代约翰逊的特拉斯一边访澳、一边拉盟友反普京,同时不忘表态100%支持约翰逊,其它内阁大臣也先后表态力挺约翰逊;就连“勒索”事件,据传背后也不乏这些内阁大臣的积极活动。

说到底,对约翰逊的不信任案成立也意味着对整个内阁的否定,毕竟近期以来从防疫不力、税收和能源问题不绝,到保守党负面舆情丛生、议员补选痛失北什罗普郡“铁票区”,再到政局掌控力减弱和政策推行受阻,所有的一切都将由整个约翰逊内阁背负最大责任。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只能“不择手段”度过危机、完成自救。

在西蒙·詹金斯看来,约翰逊(以及普京)这种“民粹主义者”最怕陷入支持率下滑的麻烦,当二人都陷入同样的麻烦时,便需要转移注意力,“而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吸引注意力了”。

北约与波罗的海国家将在拉脱维亚境内举行“冬季之盾2021”军演

北约明明有组织,英国单单在此时出头,自然也绝非意外。不过要指出的是,选择此时出兵,英国政府固然有转移国内矛盾的诉求,但也绝不只是为了应付短期丑闻这么简单。对于英国来说,主动参与俄乌局势,更事关新时期英国的长期国际战略。

再打乌克兰牌,作用有几何?

从武器援助,到不止一次主动出兵甚至联合军演,再到特拉斯疾呼“东欧的情况关乎世界”,呼吁各国领导人抗衡普京和俄罗斯的边境部署,英国在乌克兰事务上的活跃程度,俨然成为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美国。

这个距离英国本土超过两千多公里、非北约成员、英国也不为之承担集体安全义务的乌克兰,本身值得英国的关注吗?连《卫报》等英国媒体也不会这么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乌克兰局势是一个契机,而英国正是要借此契机实现自己更大的“全球宏图”。

英国政府发表的《竞争时代的“全球化英国”: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整合评估》白皮书

去年3月,英国政府发表了《竞争时代的“全球化英国”: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整合评估》白皮书,第一次将后脱欧时代的英国国家战略系统表述。在开篇序言中,约翰逊便表示已启动“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防投资计划”,以“向我们在欧洲和其他各洲的盟友们证明他们始终能够在真正重要的时刻依靠英国”。

而“在安全和威慑力问题上转而采取更有力的立场”、强调英国是“一个具有全球利益的欧洲国家”,尤其是把英国国内和“欧洲-大西洋地区”视为英国安全的两大重点领域,更是公开表明英国将积极参与、甚至希望主导本土之外的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

前文提到的游骑兵团便是一例。按照英国媒体的综合报道,该兵团预计将于2023年全面形成战斗力,在东欧、中东各部署一个营,在非洲部署两个营。届时,游骑兵团有能力投送至全球任一地区。《中国国防报》便指出,英国这次特战力量的改革,势必提升其全球军事影响力,目的则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与大国竞争、保持其国际影响力。

因此,无论是去年在黑海触碰俄罗斯的老底,进行为期28周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舰队全球远洋巡游,还是目前先于美国在乌克兰显示军事存在,英国并非意在承担“集体安全防卫义务”,而是为英国在全球安全领域的战略雄心服务。更何况,英国政府在白皮书中依旧把俄罗斯视为“对我们安全的最严重威胁”。

上一次在黑海克里米亚水域的“挑衅”持续了36分钟草草结束。那么这一次英国“援乌抗俄”,又会有多少意义呢?

对于英国从外交发难到军事援乌的一系列举动,俄罗斯和去年一样,并没有慌乱或激烈反应。除了一如既往地表示“俄军有权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调动”,且“无意侵略乌克兰”之外,俄罗斯反而针对英国这种外国武装直接介入乌克兰局势的事实,驳斥英国才是给当前危机“火上浇油”。

颇为讽刺的是,当俄罗斯从容地“以我为主”、调兵遣将之时,反而是北约内部成员国的一言一行,牵动着它们与乌克兰的紧张神经。

比如,拜登在其就职周年记者会上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分为大规模和小规模,并暗示俄罗斯不会因“小入侵”而付出代价,不仅引发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愤怒回怼”,也令其它北约国家担心这会纵容俄罗斯更加放心大胆地采取对乌行动。

至于英国又一次积极主动地站出来,就连本国的《卫报》都看不下去了。该报援引西蒙·詹金斯多年对英国和国际时政的观察,用《英国应该远离俄乌边境争端》一文,对英国此举的不必要性进行了长篇累牍的劝诫。一言以蔽之,干预两千里之外的俄乌局势,“实力不足”、“于理不合”,也“与英无瓜”。

目前,英国所配置的反坦克武器,只是美国等北约国家军事援乌的组成部分,显然谁也不指望英国能独自扛起抗俄大旗。而另一方面,正如美国《外交事务》网站去年底发表的《“俄罗斯衰落”的缪见》一文所指,所谓的俄罗斯实力衰落说已然被过分夸大了。

白宫曾称“情况‘极其危险’,莫斯科可能“随时”发动袭击”

经济层面,制裁之下俄罗斯GDP表现不佳是从美元汇率层面的纯数据评估,但俄罗斯GDP在购买力平价层面的表现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综合其它宏观经济指标来看,俄罗斯的经济至少足以“在未来支撑其投射国家力量”。

在技术创新、军事改革与精细化发展以及人口质量及结构性优化方面,《外交事务》也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资料,论证俄罗斯尽管存在不足和落后之处,但足以在前苏联地区保持其积极参与的角色,甚至可以“在其它地区挑战美国利益”。

因此,在《外交事务》看来,俄罗斯固有的国际战略将不以普京是否还在位而转移,俄罗斯也将至少在未来10年至20年内成为有意愿、有能力挑战美国的持续性力量。而涉及到俄乌地区的核心利益诉求,俄罗斯更不会放弃其固有的意志和决心。

而对于西方动辄用以指责、施压俄罗斯的乌克兰东部地区这一话题,《卫报》援引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便提出的北约不再东扩这一诉求,以及北约曾经做出的承诺,暗指美国和北约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诉求和承诺在先,尤其是2008年小布什试图进一步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北约,直接触碰了俄罗斯的“最底线”。

更有甚者,旨在促成乌东地区停火的第二阶段明斯克协议之所以难以推行,《卫报》直指其最大的阻碍在于乌克兰政府从不愿意兑现承诺、赋予顿巴斯地区自治地位。与之相反,1月16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法案,事实上禁止用俄语印刷一切出版物,继续推动“去俄化”进程。

既然落实明斯克协议、恢复乌东地区和平最大的阻碍在于乌方,那么英国援乌抗俄,便是“于理不合”。

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坐在英国部署至爱沙尼亚的坦克里

此外,看着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坐在英国部署至爱沙尼亚的坦克里打造“铁娘子形象”、警告普京“不要犯战略错误”,国防大臣华莱士部署英舰通过克里米亚水域向普京示威,以及这次首相约翰逊在乌克兰部署反坦克武器系统,《卫报》发出了一句灵魂拷问:俄乌局势、乌东剧情也好,俄罗斯野心也罢,这跟英国有什么关系?

西蒙·詹金斯说得非常直接,如果普京真的下定决心,谁也无法阻止俄罗斯的坦克通过顿巴斯,而西方能做的也不过是追加经济制裁让他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然而,就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情况而言,这除了影响燃气价格外,对俄罗斯来说没什么区别。

那么,英国的举动,除了进一步激怒俄罗斯和普京,也起不到任何“伤敌”的效果。

类似的剧情再度上演,英国政府的决策当然事出有因,然而英国媒体的结论却颇为扎心:俄罗斯与邻居的边境冲突当然“与英无瓜”,且必然与能否拯救约翰逊无关。

后记

当前,德国海军总监凯-阿希姆·舍恩巴赫因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发表俄乌局势的争议性言论而辞职,美国国务院更是命令美驻乌使馆员工亲属离开乌克兰,看起来俄乌紧张局势更加愈演愈烈,战争似乎有一触即发之势。

德国海军总监凯-阿希姆·舍恩巴赫因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舍恩巴赫说了“他(普京)真正想要的是尊重”、“克里米亚半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事实”等争议性言论而被迫辞职。

但另一方面,相比于美国始终不放弃与俄对话的机会,德国拒绝向爱沙尼亚所购德国武器发放提供给乌克兰的许可,俄罗斯始终否认有意对乌动武,似乎只有英国在反其道而行之,抓住一切机会将斗争的论调和紧张气氛“升级”。

1月20日六艘俄罗斯登陆舰驶过英国,引发了人们的猜测

继黑海冲突之后,英国又一次“凑热闹不嫌事大”,但问题是英国真的打算、且准备好了与俄“战斗到底”,还是只想把去年的剧本换个场景再演一次?更重要的是:一边火上浇油、一边拉人垫背,是否真能体现“世界大国的全球影响力”?

风向丨英国首相被逼辞职,怎样激化千里之外的俄乌危机?

风向丨英国首相被逼辞职,怎样激化千里之外的俄乌危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