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2021-10-26 06:25:16中国经济网 来自北京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根本立场、基本制度、主题主线、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其一,具有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具有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

在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上,强调“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经济发展的价值立场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上,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向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上,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主题上,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强调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科学把握经济运行突出矛盾上,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上,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强调“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等。

其二,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系统的内在逻辑结构。

从本质属性看,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所要依靠的政治保障,以及所要坚持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制度等。比如,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要依靠的政治保障,发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质特征的认识;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要坚持的根本立场,发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根本目的的认识;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要坚持的正确方向,发展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从时代特征看,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入揭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出现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阶段等。比如,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科学准确地标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新方位和新坐标;强调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实事求是地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及其内在逻辑;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系统完整地回答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处理好的关系;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及时深刻地指出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必然;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时俱进地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地表明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从战略安排看,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的主线、重大战略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工作总基调和方法论等。比如,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主攻方向;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下的战略选择;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学工作方法。

其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新成果,在诸多领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

一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基本矛盾出发,既重视研究生产关系,也重视研究生产力。比如,强调“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等。这些思想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比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些思想成果,既体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继承,又体现了对这一方法论的创新性运用和发展。

三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些思想成果,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四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既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命题。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思想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理论,又体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逻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源于历史、开创未来,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南,也是党和人民百年来历史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一,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要求。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道路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不同的。

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历史任务是建设好发展好自己的国家、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作为我们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世情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重大判断,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可以说,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要求,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其二,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和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传承了几代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思想精髓,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看待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同时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创新性地作出了重要论断。比如,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既包含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蕴含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的深刻思考。

其三,源于多方面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100年的苦难辉煌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光荣与梦想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文化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继承与创新了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经验,而且是在吸收中华文明乃至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营养。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后又实行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领这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必然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政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契合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的价值内涵。

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知识。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科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而且借鉴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抄照搬。

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经济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全部经济实践,指引了党领导全国人民适应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其一,根植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理论的现实需求。

从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现实逻辑的主线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领导经济工作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相适配的发展理念。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着眼于解决创新能力不强这一发展不充分问题,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协调发展理念强调协调是内生特点,着眼于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绿色是普遍形态,着眼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放发展理念强调开放是必由之路,着眼于破除制约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顺应和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共享是根本目的,着眼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其中,更高质量的发展着眼于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强调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着眼于低效问题,强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竞争力。更加公平的发展着眼于机会公平及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可持续的发展着眼于新旧动能接续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强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更为安全的发展着眼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要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阶段客观差异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强调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二,根植于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理论的现实需求。

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现实逻辑的主线是适应和引领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积极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经济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着眼于互利共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

“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针对逆全球化思潮发酵、保护主义盛行,强调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要更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针对国际治理体系存在的代表性、包容性不够问题,强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针对开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强调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针对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要素禀赋的变化,强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针对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问题,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针对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这一实际,强调必须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其三,根植于解决经济运行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理论的现实需求。

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新发展阶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打好三大攻坚战,现实逻辑的主线是认识和把握、有效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提出了“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阶段等理论。针对党的十八大后经济运行呈现的新特征,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强调我国经济发生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针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实际,强调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针对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杠杆偏高、成本过高、短板突出等国民经济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求,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强调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针对高杠杆成为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强调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针对防风险和稳增长关系的处理,强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金融风险。针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针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作者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为您推荐

微视频|跨越文明的对话

新华社2024-03-28 20:14:11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央视网2024-03-27 21:07:25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新华社2024-03-27 19:31:29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