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马克龙召回驻美大使,美法关系破裂了?中国需警惕这一点

风向|马克龙召回驻美大使,美法关系破裂了?中国需警惕这一点

文/凤凰网《风向》作者宋东泽

▎ 2021年9月15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及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视频会议,三方宣布达成历史性的防卫协议。图源:IC Photo

编者按:9月17日,法国决定实时召回驻美国及澳大利亚大使。这一罕见决定,是由于15日美英澳三国达成了名为AUKUS的新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宣布将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的举动,使得澳大利亚与法国达成的700亿美元核潜艇订单将被撕毁。美国为何背叛法国这一亲密盟友?美法关系真的破裂了吗?AUKUS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凤凰网《风向》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

核心提要

1.拜登为达目的不惜“背后捅刀”破坏盟友信任,法国愤怒召回驻美、驻澳大使。此次强硬回应并不意外,法国总统选举在即、明年法国为欧盟轮值主席国、被赋予在后默克尔时代挑起欧洲领导权与话语权的厚望,因此以撤回大使向美国表达强烈不满。

2.法国谋求战略自主,若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共同签订协议,美国无法进行完全单方面的主导。选择英国和澳大利亚对于美国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3.有讨论认为,美法此次矛盾将对中国和欧洲的缓和带来很大利好,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可能会寻求在亚太和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导致中欧关系所涉及议题的高度复杂化。

4.孤悬太平洋的澳大利亚,长期希望成为西方和白人社会的一部分,又加上对北方所谓威胁的狂热臆想,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其对美国的跟随。美国也充分利用了澳大利亚在国际社会上并不明确的身份认同,促使其撕毁与法国合约。

5.美方多次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实为站在道义制高点的话语陷阱,运用冷战思维欲盖弥彰。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寻求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意图去驱使第三方展开对华对抗。

拜登为达目的排斥盟友,法国召回驻美大使并不意外

凤凰网《风向》:法国17日决定,实时召回驻美国及澳大利亚大使,应对早前美英澳达成防务伙伴协议,令法国失去接近700亿美元的核潜艇订单。您认为这对美法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

刁大明:我觉得这个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很显然,这种召回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法国极大的不满。其实自拜登当选以来,种种迹象及一些民调均表明,欧洲一些传统盟友对他的期待是很高的,与过去四年相比来说。但上任不到8个月,就出现了这种报复性回调的结果 。拜登政府与特朗普相同,为了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可以不考虑盟友,进而出现了排他的“伪多边”。不仅仅是所谓的排华,或者是排斥某些大国,而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连传统的盟友都排斥掉。 所以,在心态上或者盟友之间的信任度意义上,这个大起大落可能也是法国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所在。

另外,我认为现在对于马克龙而言,恐怕也有一些压力。 一方面,所谓欧洲的战略自主,是他在特朗普时代就提了很多次的,特朗普执政时他对美国在跨大西洋的关系,对于美国在北约框架中的作用,也有很多微词甚至还有北约脑死亡的说法。

▎ 马克龙

拜登上台之后,马克龙继续推进战略自主的空间似乎也存在一定的压力,至少和四年前相比。所以我们也知道在拜登出席慕安会的时候,拜登发言之后,马克龙发言的时候就说,所谓“美国回来了”,但这和强化欧洲的战略自主不存在冲突。欧洲的战略自主有助于强化北约。除此之外,马克龙的压力还可能来自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总统选举马上就要拉开帷幕,明年的法国又是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同时现在很多说法认为,在后默克尔时代能挑起欧洲领导权与话语权的大概就是法国。

所以各因素交合的情况下,马克龙做出如此强有力的,至少在形式上、在信号意义都能传达出来欧洲的强烈不满的举动,让美国必须回应。这应该是并不意外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并没有召回驻英大使,这也说明其回应是有分寸的,有精算的。

“奥库斯”新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为什么选择英国而不是法国?

凤凰网《风向》:我们看到此前的9月15日,美英澳三国达成了名为“奥库斯”(AUKUS)的新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为什么选择英国而不是法国?美英澳三国各有什么考量?

刁大明: 应该说在这个议题上,美国可能觉得和英国会有更好的互动,然后能够进一步将澳大利亚纳入其印太战略意图当中。

美国不选择法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法国已经和澳大利亚有这个潜艇订单了,而且法国如此强调这种战略自主性,那如果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来共同签订协议的话,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谁是主导者?或者谁更有话语权?就是说美国不可能进行完全单方面的主导,这可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另外,如果和法国拉近互动的话,那既然已经有这样一个将近700亿美元的订单,那后续澳大利亚到底是在执行谁的意愿,这可能也是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这样一种状态,其实对于美国来说几乎是最佳的选择。三方各取所需,英国通过这种方式,跳到了所谓“三环外交”的最外一环,是所谓“全球英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同时也让英国国内看到,以往对澳大利亚的所谓的影响力又回来了。

▎ 2018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时任总理特恩布尔在悉尼皇家海军潜艇旁留影。澳大利亚此前已敲定向法国购买12艘潜水艇的合同

澳大利亚为何甘愿毁约,做美国赚钱的“棋子”?

刁大明: 对于美国来说,实际上,它更想要的是一个又能赚点钱,同时又能当棋子的这样一种伙伴。澳大利亚显然是一个好选择,不但签了大单,而且将来无论是18个月还是到2040年代,如果核潜艇等真的能顺利就位,澳大利亚就会非常主动地帮美国去做事儿,在西太、在印度洋、甚至是在某些敏感水域,导致地区局势的不稳定。 美国其实充分利用了澳大利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始终难以明确的身份认同困境。就如澳大利亚人自己所写,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在地缘政治意义上的首都,从来不在堪培拉,要么在伦敦,要么在华盛顿。二战之前在伦敦,二战之后在华盛顿。 它是在不断地寻求与这个所谓“最好的朋友“保持最亲密的关系,从而确认自身的归属,维持其自身的所谓稳定和安全。

而且从澳大利亚并不长的历史来看,考虑到二战中的日本因素,它似乎始终认为所谓的安全威胁来自于北方,来自于它本身不愿接受的但却在客观地缘上位于的亚洲。

▎ 2021年9月16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玛丽斯-佩恩、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和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孤悬太平洋的澳大利亚,长期希望成为西方和白人社会的一部分,又加上其对北方所谓威胁的狂热臆想。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其对美国的跟随。那美国当然看准这一点了。其实当时英国就看准这点了,包括当时在北非的战争,在中东、土耳其、英国的军事行动,澳大利亚从来都不缺席,派兵给钱。英国很清楚澳大利亚的心态,如果把英国绑进来的话,那其实就是美国主导,但如果把法国绑进来,那法国也有自己的“印太战略”,明年法国还处于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位置上,可能也会推动欧盟出台自身的印太战略版本。

美法关系生变,中国需警惕法国在亚太军事存在

凤凰网《风向》:美法关系是不是像一些网友认为的真的破裂了?美国把欧洲盟友撇开了?

刁大明:在战略自主的意义上,不仅是欧洲防务自主,而且是法国的对外战略,法国的全球战略也必然有更为自主的表达,接下来的问题是,目前美国这种对法国的背信弃义,是否会刺激法国等欧洲国家用其他的方式来推动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存在?这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印度洋地区,虽然有印度、澳大利亚或南非这样的国家,但并不存在具有主导性的力量,跟太平洋还不一样。这样的话,欧洲是否有可能在这个区域更多发挥作用呢?法国应该也有所考虑。而且,从传统意义上,这个区域又是欧洲国家通向亚洲必经的那个航道,它们对于好望角到马六甲太熟悉了。

▎ 2021年6月 25日, 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左)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法国巴黎爱丽舍宫时迎接他

所以这也意味着,会不会出现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亚太或印太地区存在意义上的进一步竞争?都是有可能的。

其实这样看的话,这个可能的客观效果其实是符合美国诉求的。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让法国无法和澳大利亚在潜艇达成合作的话,那法国有可能会在其他方式,从其他的点位上寻找它在亚太或者印太意义上的军事存在。欧洲国家都想来印太“存在”,这个区域的复杂性会越来越明显,欧洲国家跟中国出现摩擦与矛盾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进一步导致中欧关系所涉及议题的高度复杂化。有讨论认为,美法的此次矛盾将对我们和欧洲的缓和带来很大利好,但任何事情可能都具有两面性,有机遇也有挑战。

白宫宣称“美英澳军事小集团”不针对中国,这是欲盖弥彰

凤凰网《风向》:谈到对中国的影响,我们看到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当地时间16日回应关于“美英澳军事小集团”关注中国的问题,坚称“这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并补充说“我们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您怎么看?

▎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

刁大明:美国一直声称不针对第三方,不寻求发生冲突,但这种表示显然是欲盖弥彰的,甚至就具有话语陷阱的。第一,它一直这么说,比如对美日印澳就这么说,对AUKUS也这么说,它总是说无论是四国还是三国,都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共建和平的未来,应对共同挑战等等。 那这个地区到底有什么和平问题吗?有什么共同挑战?它其实话里话外好像在渲染这个地区出现了对于和平未来的威胁,需要面对某些挑战,某些威胁。那你说它渲染威胁是谁呢?无论是四国还是三国,它去凝聚这种小圈子的时候, 它使用的黏合剂就是渲染威胁,就是冷战思维,这是欲盖弥彰。所以你说它不是针对第三方,但它实现这种所谓小圈子的借口就是第三方。

第二,美国现在也说不寻求和中国的冲突,这可能是拜登政府的一个务实的考虑, 因为美国要寻求的是跟中国的长期竞争,一种综合的、多议题、多领域的、长期存在的竞争, 有人将这个竞争叫做“巧竞争”,就是没有终局,这显然要避免对抗,因为对抗对美国得不偿失。但是这种竞争的过程当中, 美国也完全可以驱动第三方与中国对抗,避免对抗只是说美国本身避免与中国对抗,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意图去驱使第三方展开对华对抗。比如,给澳大利亚装备核潜艇将导致什么后果,至少从最近今天澳大利亚防长的极端论调里就看得出来某些人已经被刺激起来了。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在采访中被问“未来是否可能与中国开战”,回应称“没有人希望看到冲突,但对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美国恐怕不会跟中国正面对抗,但是不排除会驱动某些盟友,出现一些局部冲突的可能性,这是绝对不可小觑。 另外,无论是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这么说,前段时间美国军方高层公开表达的所谓“不跟中国冲突”。这种表达其实也是存在话语陷阱的。美国首先说不谋求冲突,好像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接下来美方就可以指责中方所有正当的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发展权益的必要正当行动都是在与美方谋求冲突,进而从所谓道义制高点出发发出指责、甚至制裁。这就是话语陷阱。真的要避免冲突,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的。光说不练、甚至说一套、做一套,非常廉价,毫无营养,没有任何可信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