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与北京的老商街

2021-03-05 13:08:32北京日报

北京独有的“中轴线”围绕着京城的首都功能安排了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发挥了组织城市生活的巨大作用,并引导、融铸、陶冶出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至今,中轴线仍然发挥着这一独到的作用。

在地图上“发现”老北京商业布局

北京旅游交通图是最常见的。它年年更新。

🔺北京地图

在这样的地图上“俯瞰”,能看到北京老商街的空间布局。为了更直观,在“凸”字形老城圈儿范围内,把北京的老商街、庙会用红圆圈一一标示出来,诸如鼓楼、前门大栅栏、琉璃厂、西四、东四、牛街、菜市口、花市、天桥、西单、东单、王府井等商业街区,还有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等庙市。

🔺地图上“俯瞰”中轴线

渐渐地,不知不觉间,思索的视线就被那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引领,可以读出北京老商业街区布局的四句话: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

城门热点,东南最著;

集市庙市,相牵相连;

公共空间,综合功能。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

“中轴突出”

典型表现是:在北京的传统中轴线的北端点,是鼓楼商业街区,它是元明清三代的京师“朝后市”。其南是北京老字号云集的前门大栅栏,它因位于明清都城正门,可称之为“国门前市”。

🔺鼓楼商业街区

再向南,临近老中轴线南端点永定门的,是清末民初兴起的天桥商业街区,它以平民市场为特点,更以北京民俗文化典范地而著称。

🔺大栅栏商业街区

仅就鼓楼和前门大栅栏而言,一个“朝后市”,一个“国门前市”,从它们“国”字头的“名分”可以看出,都有朝廷专门营建,且安置在中轴线重要位置的背景,这是任何其他商业街区都无法比及的。

“两翼对称”

以中轴线为基准,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对称,也就是北京的“东大市”与“西大市”的对称;还有东单与西单的对称。隆福寺与护国寺两大庙市,尽管它们相对于中轴线并不对称,但早年间的北京人仍用“东庙”“西庙”的称呼,表达心目中的一种对称认可。甚至,连外国人也有这样的“误解”。

🔺护国寺街

老北京城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以中轴线的纵贯南北为依据,两翼对称来安排和布置都城的建筑的。在《伟大的中轴线》一文中,梁思成先生说: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为依据的”。由此看北京老城的商业空间布局,自然也“概莫能外”,同样以中轴线为基本依据,并体现出“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特点。

🔺北京城左右对称的布局

城门热点,东南最著

北京旧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这说的是北京皇城有四个城门,内城九个城门,外城有七个城门。这些城门,从城门脚下向城外延伸,总有一个商业段落,或长或短,聚集着商店、饭馆、旅店、货栈。这一商业空间布局特点,可称之为“城门热点”。

🔺内九外七皇城四

古代都城的北京,城门是当年的交通结点,大流量的人员、物资流转,自然带来商业的生发与兴旺。但无论是皇城、内城,东西城门都是与中轴线对称的,这种对称引发了城门商业空间形成与发展。这也可说是“中轴线效应”在城门的另一种体现。

🔺地安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的罩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地安门及东华门、西华门外,均有市场。

内城的城门,朝阳门对阜成门,东直门对西直门,崇文门对宣武门,安定门对德胜门,每个城门外侧,均有繁盛不一的商业段落。

🔺俯瞰北京城

“城门热点”中所谓“东南最著”,指的是内城九座城门中,比较而言,以东南的三座城门之外的商业街区最为突出,即前门、崇文门和朝阳门。就位置和功能言,明、清两代,前门居内城正南,是“国门”所在;其东的崇文门曾为“税关”,故得“税门”之称,又地近明代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大通桥;朝阳门内是粮仓要地,因漕粮由其门进京,故得“粮门”之称。在都城,它们一个是“政治之门”,一个是“财税之门”,一个是“漕粮之门”,自然拉带出城门外商业的发达。

街市庙市,相牵相连

老北京的集市,有街市和庙市两大类。

🔺大栅栏商业街

在唐宋以后的中国古代大都市里,集市贸易往往表现为街市。老北京的集市往往就是街市。比如东四的“东大市”和西四的“西大市”,都有马市、羊市、猪市,反映了两市在行与市上的对应。

🔺隆福寺

此外,庙市还多有与街市相叠加的。东四牌楼的“东大市”与隆福寺庙市,就是一个典型。由于庙市的兴旺,使庙前的隆福寺街成了北京城著名的商业街。再如“花儿市”,一般认为花儿市的形成和繁荣有四大原因,一是庙市,二是集市,三是手工业云集,四是临近崇文门税关。从这四个原因中,我们也能看到庙市与集市相叠加的现象。

公共空间,综合功能

老北京的商业热点街区总是多功能的。这表现在这些老商街,既有商业、餐饮业,还有娱乐业。同时,还有寺庙,即宗教场所。甚至,还是官方政治法律教化的场所。所以,用今天的话说,它们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信息传播、交流的重要“结点”。

🔺万松老人塔

砖塔胡同因其东口南侧有元代建设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这塔下曾经有人倚塔造屋,后来又有人开酒馆,以至二百年不见香灯。直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才被僧人发现赎回。

🔺砖塔胡同

万松老人塔的东南,隔街相望有著名的白肉馆“砂锅居”。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其名菜“砂锅白肉”源自清宫廷祭肉,流传至今三百余年,可说是满族宫廷饮食文化在内城西四的地标。

从这两例也可旁证明清两代西大市外围有酒馆饭铺。

🔺砂锅居

两个大市街都有寺庙。

西四的广济寺、东四的隆福寺分别栖身闹市区重要位置。所不同的是:广济寺没有庙市,而隆福寺的庙市则名冠京城,且民间称其为“东庙”,以与“西庙”护国寺相对应。

谈及护国寺的庙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燕都丛考》中称:“俗称隆福寺为东庙,护国寺为西庙,然西庙实不如东庙之胜。东庙古玩、书画、花鸟、鹰犬之属,殆无不备。欧美日本士女,亦多往游。西庙则仅有花肆十余家足资游赏,余则零星日用之品,杂耍食摊之类,殊无足观。”(《燕都丛考》,陈宗蕃编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39—340页)

东西两庙开庙市在1722至1725年间,相差不过三年。从此,京师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旁及外国来宾就有了一个购物、娱乐的热闹地界儿。

🔺交道口

明代,西大市还曾是“刑场”。这是东大市没有的。

街市兼有“刑场”功能,自古而然。《礼记·王制》云:“刑人於市,与众弃之”。

元大都时的刑场在柴市口(今东城区交道口)。文天祥就是在这里被杀害的。

🔺西四牌楼

明代的西市刑场在西四牌楼。

有明一代两百多年间,不知有多少人被刑之于西市。为今人所熟知的有:兵部侍郎于谦,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的袁崇焕及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等。

🔺菜市口

清代的刑场,则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

刑场所以选择在“市场”,是因为在古代城市,特别是都城,只有市场才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云集之地,也自然是信息传播最广而快的地方。这种利用市场人流量大及口碑传播的速度与效率,行朝廷惩戒、警示、教化百姓之实的做法,也把市场的商业功能拓展到了政治功能与信息传导功能方面。

引领京城发展数百年的中轴线,以其历史积淀的深厚与文化传承的丰富,生动地书写出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性格,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故事……

为您推荐

【海报】云南产业崛起:迈向繁荣之路

中国日报网2024-03-28 19:22:26

欧洲正陷入“战争经济困境”风险

中国日报2024-03-28 18:36:49

加拿大友人格雷格:我愿意继续留在中国

环球资讯广播2024-03-28 18:33:34

今日辟谣(2024年3月28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03-28 17:34:02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