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剩余1.42万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
资讯
资讯 > 正文

辽宁剩余1.42万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

10月的辽沈大地,秋收正当时,脱贫攻坚的脚步依然繁忙。辽东林区,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老黑山村场院常见榛子晾晒,小小榛果“真”致富;辽西山地,葫芦岛市建昌县座座光伏扶贫电站让贫困户享受到“阳光收入”;辽北东辽河左岸,铁岭市昌图县通江口镇农民种水稻、养虾蟹,日子红红火火……

养上扶贫鸡,脱贫致富有奔头。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两手抓,带领全省人民共赴小康之约。

截至目前,全省1.42万剩余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1万收入低于5000元的已脱贫人口,今年已全部实现收入超过5000元。

党建引领,战贫战“疫”两手硬

金秋时节,朝阳市朝阳县羊山镇西山村华兴济民合作社种植基地里,800亩富硒谷子迎来收获季。西山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一度面临全村无机动土地、无集体经济、无可利用资产的“三无”局面。在派驻“第一书记”李洪尧的带领下,村里决定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向土地要收入,向科技要效益,发展起富硒小米绿色种植,全村1400余村民土地入股变股东。今年,西山村小米扶贫产业收入有望突破百万元。

脱贫在巩固,关键看支部。我省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攻坚堡垒,在所有行政村选派驻乡村干部、工作队员全覆盖的基础上,出台《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暂行规定》,推动各地把村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夯实基层组织,形成强大的脱贫攻坚战斗力。

尤其是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坚持底线目标任务不变,先后召开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会议、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等会议,陆续出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在特殊时期开展工作。

针对疫情所带来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难、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以及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难,我省审时度势,统筹兼顾“两手抓”,分类精准施策。贫困群众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用工企业减免社保费等开创性的举措得以落实,为降低疫情对扶贫工作的影响打开了新局面。

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双线”作战的过程中,党建引领始终发挥关键核心作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上率下,激发合力,为全面打赢两场战役夯实了基础。

产业挑梁,固本培元促增收

今年,朝阳市双塔区房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运吉增收脱贫的底气十足。每天收工后回家,他都要到自家的羊圈忙活。李运吉乐呵呵说:“你看我这上班不远,也不耽误家里搞养殖,政府去年还帮我们盖了新房,这日子越过越好。”

得益于多层帮扶的叠加,像李运吉这样的脱贫“困难户”终于要过上正常的生活。在扶贫干部看来,是扶贫项目款发展起来的庭院养殖产业,激发了他的发展信心。

我省各地坚持“把脉点穴”,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采取企业带动、以奖代补等措施,使省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产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后劲越来越足。

立足各地区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能力,我省各地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上做了大量有益尝试,积极发展“龙头企业+贫困户、特色农业+贫困户、庭院经济+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及“党支部+N”等“N+1”产业扶贫模式,并逐步开花结果。

针对今年剩余的1.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我省还印发文件,推动实现县有扶贫支柱产业、乡有扶贫主导产业、村有优势扶贫产业、户有至少一项有效产业扶贫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自主发展项目,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有代养代种等项目,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实体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发展有门路,勤劳有收入,产业始终是脱贫的主要依托。

作为曾经的贫困户,抚顺县八家子村马从文对此感受深刻。过去靠种玉米为生,一年家里满打满算四五千元,在村里帮助下,他开始发展柞蚕产业,如今已有柞场约10公顷,年收入近20万元。

而八家子村更是广泛发展起葡萄、榛子、柞蚕、蛋鸡和绒山羊五大特色产业,每户确保有两个以上种养项目,村民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半数以上农户家买了车。村民生活巨变的背后,是产业帮扶助力精准扶贫的坚定落实。

民生为本,政策保障稳脱贫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既是最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民生为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攻坚的主阵地上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针对性开展工作才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法宝”。坚持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施策,从精准帮扶到精准脱贫,成为确保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基本路径。

因病致贫,历来是我省困难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我省印发系列文件,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充保险的“四重”保障体系,为消除这个“穷根”搭起制度保障。其中2018年至2020年,省本级安排2.74亿元专项资金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解决患大病建档立卡人口日常用药负担重问题,受益人口突破50万人次。

为让贫困户住上安全有保障的“暖心房”,我省实施了浩大的住房帮扶工程。目前,年初确定的6779户建档立卡户危房全部改造完成,新排查核验的5827户危房已于8月底全部完工。同时,我省明确,在脱贫质量普查中新排查发现的危房,发现一户、改造一户。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尤其是贫困户因自身条件薄弱,如何推动“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也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贫困群众外出务工15.8万人,同比增长18%;全省各地各部门设置扶贫公益岗位35664个,帮助贫困群众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稳定收入。

今年全省共落实各级财政扶贫投入34.4亿元,其中省本级资金和市县级资金各12亿元、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增长28.2%。兜底保障方面,统筹低保五保、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性措施,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确保符合条件或基本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进得去、稳得住。目前,农村低保标准达5558元/年,持续高于扶贫标准。

其他方面同样成就不俗。全省现有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建档立卡人数、建档立卡未解决医疗保障人数、未解决安全饮水人数实现3个动态为零。

成绩浸润汗水,坚韧铸就不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辽宁人响鼓重锤,慎终如始,向全面小康大步迈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