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高考的羹,不能让“假留学生”来分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侠客岛:高考的羹,不能让“假留学生”来分

6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的一条新规,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学生以国际学生身份进入我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还应持有有效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这是一条为“国际高考移民”量身定制的规定

按照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有这样一批“国际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学生本人为外国国籍,却长时间在中国境内接受基础教育,最终以留学生身份“低门槛”考取高校。

由于中国不少高校对留学生的入学考题简单、不笔试只面试,还发放大笔奖学金,一些头脑活络的人“灵机一闪”,先是以各种方式让自己孩子成为“外国人”,接着再“出口转内销”,让孩子避开激烈的国内高考竞争,轻松敲开名校大门。

这种做法听起来有几分“洋味”,实际上与“跨省高考移民”并无二致——都是破坏教育公平的行径

(图源:澎湃新闻)

岛叔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的。记得考前复习阶段,碰到一位学习不咋地的同学,在操场上优哉游哉地闲晃。岛叔就问他怎么这么悠闲,这位同学也坦诚,说自己弄了个二级运动员的名头。

当时岛叔很单纯,只是纳闷没在他身上发现过啥体育特长,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是在用不正当手段挤占稀缺的高考资源

有人说,高考恐怕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容得下公平竞争的领域。所言虽然极端,却道出了这场考试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而恰恰是在这样一场“握住命门”的大考中,出现了作弊、高考移民、体育及艺术特长加分、数理化竞赛加分等花式“捷径”。

经过近些年的整治,不少漏洞已被堵上,风清气正了许多;但又出现了“国际高考移民”这样的新“风口”,以至于一些教育机构打出“200分就能上‘211’大学”的宣传语。

花几十万拿个外国绿卡,不违法;“外国人”来考中国的高校,欢迎。中国的高校对留学生可以说是“厚爱”甚至是“偏爱”的——假留学生一般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掌握有限,如果高校严格审查,大部分假留学生是可以识别出来的。能识别而不识别,不是“偏爱”是什么?

岛叔以为,“国际高考移民”的问题根源在高校,不从高校入口处下手,不把教育资源的供给端卡住,很难维护高考公平

这回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意在加强国际学生进入中国高校的资质审查,调高入学门槛,其着眼点本身值得肯定。虽然效果还需进一步检验,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图源:教育部官网)

在本次《通知》发布前不久,教育部党组专门下发通知强调,各单位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严格招生审核、过程管理和评审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

今年两会期间,也有政协委员针对留学生“超国民待遇”问题提出,要转变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尽快降低对高校留学生数量指标的要求,确立外国留学生学业水平基准。这些新思路,可以说是切中肯綮。

岛叔衷心希望教育部的后续动作不要停,最好在8年内彻底解决“假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等问题——

毕竟,岛叔儿子2028年要高考呢。

文/田获三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