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以制度优势回答“初心”命题

2020-02-28 17:59:56人民论坛 来自北京市

当前,我们正经历的这场特殊的、没有硝烟的战“疫”,是“四个伟大”中“伟大斗争”的一个突出表征,它属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一种。作为战“疫”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总结: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从“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秉持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初心使命”;在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火雷速度”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中国速度”;在社会各界驰援武汉的集体行动中,特别是众多“逆行者”的身影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中国力量”;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心同德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从客体逻辑看,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战“疫”过程中被不断具象化;从主体逻辑看,中国共产党人在此次战“疫”中以制度优势回答了“初心”命题。

从客体逻辑看,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此次战“疫”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现

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国际媒体,都在努力探寻战“疫”背后的制度优势。笔者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制度优势的具象化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有了核心就有了“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的“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强调的“两个维护”、强调的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的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的最大制度优势等一系列政治命题等,都在此次战“疫”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和印证。从总体上看,核心意识和党的领导在战“疫”中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从防控角度来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阻击战;从规模来看,这次疫情防控又是一场党政军民学全面参与的全民战争,包括医疗救治、疫情阻断、物资保障、交通运输等各条战线多线作战、同时作战,因而尤其需要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从国家层面对疫情防控作出整体研判,并且亲自指挥,进行了超强部署。正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才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确保了各局部战场在整体战略布局下有条不紊,强势推进工作。从学理来看,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故而在面临重大风险、考验和挑战时,中国共产党能够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领导力和号召力。

其二,有了全民动员就盘活了“中国力量”。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这次战“疫”是全面动员、全民参与,中国各个主体的力量均被极大调动而盘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医务人员星夜“逆行”,在抗“疫”工作的一线无私奉献、点亮生命,一句“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感动了无数民众;一大批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与病毒战斗、同生命赛跑,协同开展科研攻关;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作家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仿佛从当年的烽火岁月走到了当下,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广大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自觉“宅”家,积极配合疫情防治工作……全体中华儿女合力作战、共克时艰,聚合的是磅礴伟力,谱写的是一曲曲抗“疫”必胜的壮丽凯歌。

其三,有了舆论引导就强了信心、聚了民心。如今的媒体环境已经与2003年的“非典”时期有了天壤之别,自媒体、微媒体、全媒体等媒体平台竞相开放,既为疫情信息的发布提供了便捷渠道,但同时也为虚假新闻和网络谣言的泛滥提供了载体。在这一特殊时期,假新闻和谣言不啻为一种另类病毒,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不仅容易在社会中传播负面情绪,而且容易导致社会舆情的起伏动荡,为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治带来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不仅如此,我们当前面临的国际局势也更加复杂。有西方媒体甚至把这次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有意将中国妖魔化、污名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刻指明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深刻指明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深刻指明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这为战“疫”期间的舆情引导和网络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

从主体逻辑看,战“疫”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精准回答了“初心”命题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对“初心”这一深刻命题作出回应,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具象化为“为中国人民谋健康”。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人民既是价值主体,又是实践主体,更是评判主体。这三者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共同交织于“人民主体地位”这一价值内核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之中。

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在战“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指示、批示,其中强调最多的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也成为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战“疫”工作的价值“主轴”,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一“主轴”而展开的。例如,在救援物资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抓好防治力量的区域统筹,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在医疗救助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在人民群众生活保障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采取措施保证运送生活必需品的车辆顺利通行”,等等。对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有最直接利益关系的问题进行精细部署和精心安排,表明我们党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战“疫”的最高价值追求,展现出“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境界、追求和情怀。

以人民为实践主体,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历次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最广泛、最坚实、最深厚的伟大力量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越是面对疫情这样的重大危机,我们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群策群力,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指示、批示和部署中反复强调,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着力稳定公众情绪”。从学理上看,这些论断和举措是对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量的肯定,回答了抗击疫情“依靠谁”的问题。

以人民为评判主体,回答了“由谁来评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此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其评价主体也必然是人民。因此,人民是否满意、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否得到根本保障,是评判战“疫”成效的根本标准。2020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其中指出,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战“疫”工作不仅要让党满意,更要让人民满意,并且让党满意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满意,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从“初心”命题出发,人民满意了,党就满意了,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对战“疫”成果进行最终评判的主体地位。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看战“疫”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统一

疫情本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灾难性事件,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果我们能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深刻分析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并从中提炼出积极、正面的意义,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祸兮福所倚”的认知前提。战“疫”以制度优势回答“初心”命题,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评价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标尺,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大基本遵循。“合规律性”属于事实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体现的是历史必然性;“合目的性”属于价值判断,回答“应当如何”的问题,体现的是历史选择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既是客观规律支配自然历史的过程,又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追求一定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方面,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自发实现,而是要通过历史活动主体的实践追求来实现;另一方面,历史活动主体的实践追求又要受社会客观规律的制约,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由此,从合规律性视角看,在战“疫”过程中,中国的制度优势被大大激活,中国的制度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蕴含的客观规律由此得到彰显;从合目的性视角看,在战“疫”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精准回答了“初心”命题,体现了其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追求。这两者的集成,即战“疫”以制度优势回答“初心”命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规律的科学认知和能动把握。只有把激发制度优势、释放制度活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才能夺取战“疫”的最后胜利,进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责编:徐虎 PN270

为您推荐

“花漾贵州”邀世界共赴春日之约

贵州日报2024-03-28 22:47:51

【海报】云南产业崛起:迈向繁荣之路

中国日报网2024-03-28 19:22:26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