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烈士陵园:褒扬烈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湘潭市烈士陵园:褒扬烈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编者按: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湖南省18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家单位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他们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热发光。即日起,红网时刻聚焦湖南退役军人,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责任和担当。

湘潭市烈士陵园。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实习生 杨洋 湘潭报道

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尽管烈日炎炎,但坐落在湘潭市雨湖区的烈士陵园被苍翠欲滴的松柏环绕,依旧庄严、肃穆、幽静、雅洁。

硝烟散去,岁月静好。为了和平、自由、幸福,无数英烈付出生命。在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上,镌刻着1845名湘潭籍英烈的名字;在宁静苍翠的烈士墓区,134位烈士长眠于此;在烈士事迹陈列馆里,137位英勇烈士的事迹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英烈墙。

在湘潭市烈士陵园管理所一代代人不辞劳苦的抢救及小心翼翼的保护下,这里的革命建筑物、文物、烈士档案、遗物得以留存。

为进一步抢救收集整理烈士遗物事迹,目前,湘潭市烈士陵园正在开展“异地安葬湘潭籍烈士情况及遗物收集专项行动”,“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可就算困难再大我们也在所不辞!”刚刚代表单位在北京接受“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表彰的湘潭市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李翼龙,一回到湘潭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1989年入伍,2008年转业,在部队待了21个年头的李翼龙对军人有一种特别的情结,烈士褒扬工作对他来说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件件藏品、一个个名字、一桩桩动人故事,在不久的将来,将回归家乡,择地安放。沉寂的英雄事迹将再现光辉,英烈精神永世传承。

湘潭市民在这里纪念英烈。

为纪念衡宝战役而建的烈士墓

湘潭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是为纪念衡宝战役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湘潭烈士墓。1984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将“烈士墓”更名为“湘潭烈士陵园”。

走进800余平方米的烈士事迹陈列馆,137位不同时期烈士的英雄事迹、100余件展品、121张珍贵历史照片、40件烈士遗物、4部影像资料,通过常规及高科技手段以不同的形式全方位展现。

每年清明、国庆、9.30等节日、节点,千千万万的湘潭市民来到这里纪念英烈。近几年来,湘潭市烈士陵园已经成为湘潭市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开展党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首选之地。

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清明活动要持续一个多月,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30多个单位、团体,每年来这里参观、学习和纪念烈士的人数超过10万人。

烈士事迹陈列馆。

收集整理异地安葬烈士资料遗物

“烈士褒扬工作一定要把烈士遗物、事迹收集整理工作放在首位。”李翼龙在2015年走马上任时,对社会各界作出过这样的承诺。

4年多来,烈士陵园的重点工作一直围绕着这份沉甸甸的承诺展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挖掘红色资源,收集整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烈士遗物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湘潭烈士陵园先后挖掘整理出与湘潭有关的3个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毛主席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辛亥革命与湘潭革命先驱、衡宝战役与湘潭烈士墓。

李翼龙说,湘潭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而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是出自于学生时代的湖南农村考察运动,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湘潭调研。“可以说,湘潭以其浓厚的革命氛围与积极革命环境下孕育出的革命精神,有力地推动了这次考察运动。”

在辛亥革命中,敢为人先的湖南烈士们同样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湘潭志士也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群人之一:黄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湘潭人是其中的主要发起人和参加者;“同盟会第一烈士” 是湘潭人刘道一……他们都用生命谱写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中国改头换面的历史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丰富馆藏史料,湘潭市烈士陵园管理所收集整理了近千万字的烈士档案,早年就编撰了《湘潭英烈传》《湘潭烈士名录》,收录了国家命名的湘潭籍烈士1845名。厚厚的4卷《湘潭英烈传》记录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还先后建成了英烈苑、英烈墙,英烈苑内集中安葬了134位烈士,英烈墙上篆刻有1845位烈士名单。

但是,从辛亥革命开始,因为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很多湘潭籍革命烈士牺牲以后都被安葬在外地,导致很多烈士史料不全。“我们感觉很有必要对湘潭籍异地安葬的烈士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来为湘潭本地的红色资源包括党史注入鲜活的史料。”李翼龙说。

为进一步抢救收集整理烈士遗物事迹,目前,湘潭市烈士陵园正在开展“异地安葬湘潭籍烈士情况及遗物收集专项行动”。

因为时代原因,部分历史资料可能已经遭到破坏和遗失,给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李翼龙等人一直没有放弃。湘潭市烈士陵园管理所计划用2年时间收集整理异地安葬烈士资料遗物,在陈列馆开辟专版进行展示。 今年首赴云南方向,即收集核实了5位异地安葬的湘潭籍烈士情况。

怀英亭。

讲故事 传精神

坐落于城市中心,总占地面积20270余平方米,2016年,湘潭市烈士陵园已跻身成为国家级烈士纪念保护设施。

“烈士是我们民族精神所在,陵园是寻根找魂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建设好、照顾好。”刘石林是湘潭市烈士陵园的绿化工程师。工作30多年来,每天天蒙蒙亮,他就来到烈士陵园,看护陵园里的每一株花草,默默守护着烈士的英灵。

即将退休的刘石林见证了湘潭市烈士陵园的点滴变化,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见证了他无悔的青春。

通过刘石林等几代烈士陵园人的努力,这里的绿化覆盖率已高达75%,也成为湘潭城市中心的一块绿肺。

如今,湘潭市烈士陵园是党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三教”合一的课堂,是集纪念、教育、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点。

入职一年多的邹艳萍是一名烈士事迹讲解员。为做好讲解员工作,她不断研究历史资料,深入挖掘每位烈士的故事,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次讲解做好。一年多以来,她讲解上百场,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烈士陵园的环境变美了,影响变大了,地位提高了,我们烈士陵园工作者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使命更光荣了。”邹艳萍表示,不忘初心,用心用情讲述一个个湘潭籍英烈用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的动人故事,是她一直要坚持下去的事情。

烈士陵园已连续两年为祭扫团体和各界群众免费提供讲解、音响、鲜花、雨具、急救药品、茶水、鲜花等“八个一”的免费服务。

“利用5G,做一个智能化讲解平台,是我们下一步的设想。“李翼龙说,这些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历史资源,值得用一个更好的、有声有色有形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为了倡导把参观祭扫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的理念,陵园还开展了主题征文活动。“游客的印象深刻了,教育目的也水到渠成了。”李翼龙介绍,仅今年清明主题征文就收到原创稿件544篇,比之前多出了10倍以上。

“褒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让’我将无我’的伟大爱国爱民情怀在湘潭这块红色土地上一代一代,永远传承,是湘潭烈士陵园管理所永恒的宗旨。”李翼龙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