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村里的帐篷之夜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洪灾村里的帐篷之夜

蹲点地点/ 房山区瓦井村

蹲点记者/ 巩铮王维维

昨天傍晚,细雨还在下。黄昏时分,记者赶到周口店镇瓦井村,只见与村委会一街之隔的空地上,密密地支起近40顶帐篷。这里是全镇的大型集中安置点之一。每晚,近200户灾民要在这里过夜。

走近观瞧,每个帐篷上都写有姓名和编号。帐篷紧挨着的村老年活动中心,也被临时改成灾民安置点,摆放着40来张折叠床。这里处在村中心偏南,地势高,暴雨过后并未形成积水,卫生又安全。

晚上6点多,63岁的村民程淑琴,在自家裂了缝的厨房里早早吃了晚饭。她家四口吃的是村委会发的方便面。为了改口味,她昨晚还特地从倒塌的橱柜中淘洗出一个锅,用家里剩下的面,炖了一碗疙瘩汤。

村委会现在为村民提供的餐饮只有两样,方便面和矿泉水。方便面在24日下午前,由村委会自行购买,之后源源不断的救援物资就到位了。

简单吃罢晚饭,记者跟随程淑琴走向安置点。站到写有自己名字的帐篷前,程淑琴一撩帘,一股潮热的湿气涌出。

待潮气散尽,钻进不大的帐篷,记者看到,里面横三竖一摆着4张床,村委会为每人配了花花绿绿崭新的被子。

太阳落山了,各种飞虫撞脸。房山的“小咬”个头颇大,叮上一口红一片,奇痒难耐。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村委会统一在每个折叠床脚下,放置了蚊香。

离安置点十几米外,便是一个乡村诊所,有张智通、许立通等3名医生随时坐诊。村民们有了头疼脑热的小病,可以及时在他们这里看,病重的话可以送到远一点的镇医院。

晚上7点半,受灾户陆陆续续来到安置点。程淑琴的老伴儿郄少银带着两个儿子郄虎跃、郄建谋也来了。

这时,村支书周玉成扭亮手电筒带上2名村干部,开始一个帐篷挨一个帐篷地查看。

进了程淑琴一家的帐篷,支书开门见山,张口便问还有啥要求。程淑琴就拉着他说,希望灾后重建时,能给自己一块离河岸稍微远点的宅基地,安全。周玉成说,重建的时候,村子肯定要好好重新规划。不单她家,所有危险地带的村民政府都要派专人给排险,不能老是提心吊胆过日子。

走出帐篷,周玉成告诉记者,全村共有1200多户、2800人,其中300户在此次暴雨中受灾。这个安置点,一共能安置200余人,目前只居住有160人左右。其中以外来户为主,本地人只有60多人,他们多是住在村北头靠近河道的重灾户。本地危房户,大都选择了投奔亲友。

晚上8点50分,赈灾品照例开始从村委会搬向集中安置点。记者赶紧上前出一把力,搬起了一箱矿泉水。

“还真不轻!”记者仅仅把矿泉水从村委会搬出100多米,便觉得手臂酸痛。支书周玉成就笑了,他们每晚上要平均分发50箱矿泉水和50箱方便面。转眼一箱箱的食品转移到了安置点。村支书周玉成带着村委会主任安利民、村干部王怀东等,一起搬着矿泉水和方便面来到帐篷前给大家发放。

食物发放,每天晚上九点左右都要进行。每户平均能收到一箱方便面。由于此前已经登记了居住者的姓名,所以每户都需要实名来签字认领食物。

夜愈深,程淑琴点起蜡烛,一豆萤火照亮小小的帐篷。老伴儿郄少银打开收音机,沙沙作响地调着频道,直到一声清脆的京剧唱腔突然钻出话匣子,“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

郄少银微微一笑,双手放在枕头上垫着脑袋躺下,一边轻声跟着哼唱,一边惬意地眯缝起了眼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