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馕饼、喝羊奶……广东援疆干部赵军与哈萨克族牧民亲如一家。资料图片
■名词解释
“密友”
在202名广东援疆干部之间,相互之间的称谓是“密友”,“密”字一语双关,既是为了纪念远离广东一起在哈密工作、奋斗的情谊,更表达了大家对第二故乡——哈密的深厚感情。
1998—2010年,广东对口援助新疆哈密地区持续了12年。
1998年3月9日清晨,首批18名广东援疆干部乘车抵达哈密火车站。随后,广东省委、省政府于1999年6月、2002年7月、2005年7月、2008年7月选派干部到哈密地区任职支持建设。
在哈密人的眼里,前后5批援疆工作队的202名广东干部早成为他们的亲人。哈密地区党校副校长侯菊香称赞道:“广东干部很低调、很务实、干实事,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又强,与哈密各民族干部群众情同手足,对于‘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来到哈密的广东干部是最好的践行者。”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援疆干部,在12年的接力工作中,他们分别在不同时段工作,但都把哈密的干部群众当作自己的父老兄弟、将哈密的发展作为自己重大的人生选择,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在哈密践行着新时期广东精神,为哈密快速发展奉献出青春和才智。
●南方日报记者 宋季华 张蜀梅
朱才毅
为哈密农民增收“做媒”拓出路
在朱才毅等的努力下,哈密瓜干、哈密瓜果冻开始行销全国
10年前,朱才毅作为广东第三批援疆干部,到哈密地区科技局任副局长。
到哈密不久,朱才毅在调研中发现,长期制约哈密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缺水,尚没有破解之方。整个哈密地区全年的降雨量不过30多毫米,而全年的蒸发量却高达3300毫米。这不仅影响了哈密的农业发展,对工业发展也是一个严重制约。一些哈密农民家庭,由于缺水,甚至导致家庭依赖的经济作物哈密大枣树多年不结果,生活水平难以改善。
2003年9月,广东省组织了一个专家团到哈密考察。朱才毅主动找到了考察团成员、全国知名保水专家、广东仲凯农学院副院长崔英德,探讨在哈密进行节水性农作物栽培技术试验的可行性。双方一拍即合,崔副院长答应派博士生分批长期到哈密进行一个新型多功能植物保水剂的开发,朱才毅负责将此项目报送广东科技厅申请省级科研攻关课题立项。
很快,该项目成为援疆重点科技项目,并在随后的试验中获得成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植物保水剂具有良好的抗旱性能,使用后植物在沙漠中可一次成活,节水率达到30%至50%,能使哈密大枣苗嫁接时间缩短一年。
此外,朱才毅在与哈密瓜农接触中发现,闻名遐迩的哈密瓜在当地50元钱就能拉走一车,但运到广东的价格却是几元钱一斤。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哈密瓜都在运输环节浪费掉了。朱才毅认为,采取深加工让哈密瓜增值迫在眉睫。朱才毅与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市农业局副局长朱新贵博士商量,提出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技术依托,将哈密瓜冷冻升华干燥技术项目进行产业化研究,开发出高品质的哈密瓜延伸产品,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经过努力,朱才毅从广东省科技厅争取到“哈密瓜冷冻干燥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并获得成功,使哈密瓜干开始行销各地,哈密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
援疆时,朱才毅的儿子才两三岁,特别喜欢吃果冻。朱才毅发现果冻中有桃子、橘子等水果,但没有哈密瓜。他主动找到喜之郎公司进行洽谈,促成哈密瓜冷冻产品应用到果冻中,又为哈密农民开辟一条增收之路。
陈仲
忙碌到回广东探亲假也要放弃
陈仲牵头组织了哈密首个全国医学会议,上下班却坚决不要专车接送
作为第四批广东援疆工作队干部、任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副院长的陈仲在援疆期间忙得团团转,连正常回广东探亲的机会也要放弃。
陈仲说,自己到哈密地区中心医院报到的第二天便上了手术台,完成一例高难手术——为一名腰椎管狭窄的病人做后路减压三节段减压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之后,他每周要做两三台手术,遇到紧急情况随叫随到。作为技术干部,陈仲在哈密的工作时间只有一年半,作为一名医生,陈仲累计为哈密农牧民义诊约2000人次、做手术100多台。
有一次,医院救护车接来一名因车祸颈部被砸伤的患者,当时患者颈部以下失去感觉、呼吸困难,经检查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不过,这种手术需要一种特殊的头颅固定支架,全哈密不仅没有这种支架,而且没有与之配套的可透视手术床。作为医生,最保险的办法是劝病人家属将患者送去乌鲁木齐,然而,乌鲁木齐远在600公里之外,病人经不起折腾。陈仲决定冒险一搏,凭着平时练就的本领,陈仲用土办法做了一个特殊支架,经过10个多小时才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很快恢复了肌力和感觉。
有专家称,做这种需要精确到1毫米的手术,在没有专业设备的精确定位下获得成功,在国内外都极为罕见。陈仲也向记者坦承,决定手术时自己也有压力,但在患者的生死存亡关头,自己别无选择。
作为颈腰痛方面的专家,陈仲对哈密地区中心医院的同事毫无保留地传、帮、带,并送给他们自费购买的显微外科器械盒和腰椎手术附加器械。为了将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引入哈密,陈仲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深圳南山医院,在哈密举办了全国“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研讨会暨学习班”。这次会议将国内外最先进的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引入新疆、带到哈密。这也是哈密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全国范围的医学会议,使哈密的医生开始具备全国性的医疗前沿视野。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陈仲曾经的同事介绍,陈仲虽然是海归博士,对工作要求严格,但生活中却很谦虚、随和、节俭,在哈密期间,上下班坚决不让专车接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当记者问起此事时,陈仲说,不想给哈密的父老乡亲添麻烦。
赵军
带动一群人持续捐助困难学生
赵军带动的32人助学团队在她离开哈密后,至今仍坚持捐助
赵军是第5批广东援疆干部中两名女性之一,任哈密市建设局副局长。哈密的干部群众评价赵军工作风风火火、做慈善献爱心恒久如一。
在援疆干部开展对口“一对一帮扶”活动中,赵军了解到哈密北郊路社区居民吴俊花家庭非常困难,孩子考上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却无法承担学费,有可能面临失学。赵军决定,用自己的工资承担起李峰上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援疆工作结束后,赵军离开哈密,但她仍然一直对吴俊花一家提供支持。
2008年12月初,赵军通过共青团哈密市委了解家庭困难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情况,并在自己的同事、亲戚、朋友中发起“一对一”的爱心助养募捐活动,以每年每位学生400元的标准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一直持续捐助学生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为更好地了解受助学生情况,赵军走访了全部受助学生所在的15所学校,发现32名学生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儿童,赵军给每名学生都拍了照片,并专门建了一个QQ群,通过文字、图片向所有的捐助者介绍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2009年和2010年,共捐助善款24800元。
援疆工作结束后,赵军仍通过哈密市建设局的同事,继续支持困难学生,而QQ群中32名捐助者对哈密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规模,至今没有改变。
作为哈密市建设局副局长,赵军对天山西路改造的贡献至今被哈密人津津乐道。赵军到任后发现,天山西路经历十多年的使用,路面已经破损不堪,对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她为此忧心不已,并通过努力争取到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全资援建哈密市天山西路改造工程,援助资金350万元。
资金到位后,赵军每天都要到工地了解工程进度,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不到一年时间,天山西路的改扩建项目就完成了资金拨付、工程设计、拆迁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工作。2009年8月,赵军来哈密市刚满1年,一条崭新的天山西路就铺展开来。哈密群众称赞道,赵军用它向哈密人民诠释了什么叫做“深圳速度”,什么是广东干部的工作作风。
广东第四批援疆工作队干部,原哈密地委委员、哈密市委书记方利旭:
全身心投入不求任期功成
■对话
方利旭完成三年援疆任务,回到潮州市担任常务副市长已经四年。因为工作繁忙,方利旭抽不出时间再回哈密看看,但哈密的干部群众经常向他说起哈密的变化,他也经常为哈密的好消息欢喜雀跃。
南方日报:你在担任哈密市委书记初期,一些干部跟不上你的工作节奏,你提出“工作也是一种幸福”,怎么理解?
方利旭:那个时候,的确有少数哈密干部对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不紧不忙,催得急就动动,催得不紧就歇歇。这样的状态怎么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我要求哈密市的广东干部要全身心投入哈密建设以作表率,同时给一些干部传话:作为一方面的领导,能为哈密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这样的工作就是一种幸福。
可喜的是,这些干部后来逐步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不止一位同志告诉我,若不是当年工作观念跟上变化,今天就要被哈密快速发展的速度甩在后面。
南方日报:哈密这几年工业发展很快,当年你大力推动的10平方公里哈密广东工业加工区、9平方公里的重工业加工区、6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用地如今已经基本用完。你能想到哈密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吗?
方利旭:这两年哈密的工业发展速度超出我的预想,但当时我们看到哈密有丰富的资源,走工业发展的道路必须坚定,对发展的规划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机遇必须紧紧抓住。2005年我们到哈密的时候,哈密市的一般性财政收入只有2.3亿元,到2011年达到了23亿元,增长了10倍,这是哈密地方干部群众与广东干部共同奋斗的成果。当年我们在任时,抱着“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心态,力求为哈密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目标看来达到了,我感到欣慰。
记者手记
“广东作风”激发哈密能量
木拉提是高瘦英俊的哈萨克汉子,原来在哈密市西山乡从事传统的畜牧业,以放羊为生,最多的时候放羊1200只,年收入只有六七千元,生活艰难。
5年前,在广东援疆干部、哈密市委书记方利旭的大力推动下,哈密市部分牧民下山,在二堡设施农业基地从事大棚蔬菜种植,木拉提第一批报名参加,如今已拥有两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
在基地,政府提供的住房就在附近,孩子上的学校也不远,一起迁移过来的50户哈萨克农家如今家家开上摩托车,6成人家还买了汽车。木拉提激动地说:一辈子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开上汽车。真要感谢广东干部,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这些牧民,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改变,就要努力做事。
广东干部援疆12年来,为哈密带来了什么?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的答案是: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作风新,适应能力强、吃苦精神强、业务能力强、纪律观念强、富民意识强。
作为哈密地区中层干部的陈宏博,更有自己的切身感受。第四批援疆工作队在哈密期间,陈宏博是哈密市政府办主任。当时,援疆干部、哈密市委书记方利旭对哈密的发展有一种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紧迫感,而部分哈密当地干部跟不上工作节奏,不习惯、偶尔发牢骚。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大家看到方利旭书记和市里的广东干部夜以继日、不计得失、带头苦干,那些原来有情绪的干部观念发生了变化,工作变得积极、主动,脑子一开窍,新观念、新思维也有了,身上的能量被激发出来。
陈宏博认为,哈密近几年发展很快,得益于哈密地方干部与广东干部在精神层面的接轨,地方干部有了全新的工作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