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进村 特产出山 致富号角唤醒“边城”(图)
资讯
资讯 > 正文

产业进村 特产出山 致富号角唤醒“边城”(图)

原标题:产业进村 特产出山 致富号角唤醒“边城”(图)

秀山洪安镇800亩的平马茶叶基地。

秀山洪安镇800亩的平马茶叶基地。

人民网重庆12月7日电 ( 王嫚 ) 落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曾经秀山县涌洞乡楠木村最真实写照。如今,在湛蓝的天空下,一条不到6公里长的乡村公路,45道回头弯,平整宽阔地悬挂在绝壁山腰,一辆辆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承载着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往来如梭。

走进楠木村坨头组,一棵棵挺拔笔直的水杉树映入眼帘,树林深处,“藏”着用木头砌成的小屋,那便是49岁村民杨胜友一手兴建起来的“森林小屋”。刚送走火热的避暑露营季,又即将迎来赏雪吃喝刨猪汤的旺季,最近几日,他已经开始陆续接到县城游客的预定电话,其中不少是回头客,这让杨胜友非常欣喜。

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秀山县,曾长期受制于闭塞的交通区位,积贫已久。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秀山狠抓产业扶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通达公路,拉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走出“电商+扶贫”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12月6日-7日,人民网“精准扶贫看重庆”大型全媒体采访走进秀山,秀山县县长向业顺表示,2015年,秀山全县实现50个贫困村销号、8300户34088人脱贫。今年,秀山还将完成30247名贫困人口脱贫、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和全县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5大特色产业覆盖100%的贫困村

进入冬季,茶树进入“管护期”,没有春茶采摘时的热闹和忙碌,秀山洪安镇800亩的平马茶叶基地,显得略发冷清和寂静。

“洪安镇自古便有种植茶树的传统,但过去多是单打独斗式的散户种植,难以形成主导产业,”洪安镇副镇长姚俊告诉记者,在秀山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后,洪安镇引入农业公司,在溜沙、平马、三阳3个村落打造15000亩茶树示范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茶树,共同增收致富。

52岁的贫困户李明兰便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家住洪安镇溜沙村大水井组的李明兰种植茶树的历史要追溯到2009年,过去,她用老方法种出的茶叶品质不高,加之茶树初产期,产量也上不去,很长一段时间,靠茶叶种植收入微薄。李明兰一家8口人,2014年,家中3个小孩陆续上大学,因高额的学费,李明兰不堪重负,因学致贫。

买不起茶苗,政府全额补贴;没有种植技术,政府开班免费授课培训……如今,她也在自家的土地里种植了8亩茶树,一年可采春茶和夏茶两季。春茶可产2000斤左右,夏茶近万斤,按春茶40元每斤,夏茶5元每斤来算,今年李明兰收入近6万元,成功摘掉贫困帽。在洪安镇,像李明兰这样靠种茶长效增收的贫困户有200余户,今年底,他们将全部脱贫。

“规模化种植后,现在每亩产值可达3000元,2018年,秀山茶叶种植面积将达10万亩,”秀山县农委副主任张江告诉记者,在产业带动扶贫方面,秀山以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果蔬、畜禽养殖为主的五大产业覆盖了100%的贫困村、97%的贫困户,基本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其中,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规模达34万亩,覆盖3.8万贫困人口;茶叶产业基地规模达8.2万亩,覆盖2.6万贫困人口。

45道拐的乡村公路。

45道拐的乡村公路。

美景走出深闺 村民吃上“旅游饭”

5月赏杜鹃花,10月赏格桑花,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姚珍英最忙碌的时候。在秀山县涌洞乡海拔1000余米的楠木村,70岁的姚珍英像往常一样,坐在当地政府临时搭建的摊位上忙碌着。

靠着修路,川河盖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秀山和周边旅游热点。每年有30余万人到川河盖景区游玩,2015年,该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随着当地进一步将川河盖景区打造为集观光、赏花、避暑、踏雪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据统计,在秀山,目前已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12个,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424家。

“以前,一下雨就是稀泥巴,走路必须穿筒靴,”姚珍英说,正是由于不通路,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去过秀山县城。而今,由于自己经营的摊位销售糍粑、米豆腐需要采购原材料,她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县城。光是这个小摊位,每个月能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纯收入,游客多的时候,一天都能赚1000多元。如今,她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了许多。

涌洞乡党委书记喻涛介绍,此前楠木村村民出行主要依靠川河盖至龙池镇的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村民外出时,就一身稀泥。几十年来,这条路成了3000多村民的“心病”。要想到洪安镇,更是得走过羊肠小道,翻越陡峭山壁上的45道拐,非常危险。

2014年,秀山县交委决定启动川河盖到洪安镇这条公路的建设。不到一年时间,这条全长5.5公里的乡村公路通车了。“以前,村民要到洪安镇去赶场,至少要花半天时间才能从山上下来,”秀山县交委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主任程挺说,现在开车20分钟左右就可轻松抵达,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出行。

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民杨胜友嗅到了商机,毅然从沿海返乡创业,把自家房屋改造成300平米的“森林小屋”,搞起了农家乐。“游客一般都喜欢上山来品尝具有特色的农家菜,并买点农家特产带回城。”杨胜友乐呵呵地说,去年,他经营的农家乐每个月的纯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今年前来的游客更多了,收入也比去年好了。明年,他还将在自己的12亩林地里修建5栋小木屋,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创新农村电商 农户搭互联网致富快车

前不久,秀山县蓝桥镇红卫村村民杨秀龙万万没有想到的,自己田地里滞销的7000多斤葡萄,竟然在短短3个小时之内就被一抢而空。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官庄镇的农户张大春身上,他种植的紫薯也迅速被预订完。而这一切,只是源于一场网络直播。借着火热的网络直播形式,从今年5月30日以来,秀山开展扶贫大行动——农家土货直播全国,直接将秀山土特产品送到了网友餐桌,这也让深山里的农户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

武陵山地区素来交通闭塞,物流成本高。2014年,该地区人均纯收入仅6341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但7800余种武陵山特产中,仅有680多种变成了商品,多数还在大山中“沉睡”。近年来,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不少区县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电商产业,着力实现“产品变商品”,促进农户增收,秀山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

“用完善的乡村配送体系对接庞大的物流网。”在县政府统筹下,秀山专门组建了负责农村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云智科贸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车玉昕介绍,秀山在全市率先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成农村淘宝服务站49个、村“邮乐购”服务站33个,并自主组建首家农村专业快递公司——云智速递。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配送体系,实现秀山周边17个区县当日送达、城区24小时收发、快递包裹1天内从分拨中心进村入户,快递进村月均5万件次以上。

“仅‘双十一’这一天,就卖出了36万单,销售额达上千万,”车玉昕介绍,2015年以来,秀山县创新“O2O”模式,打造武陵生活馆农村电商平台,通过一村一店分散收购、加工包装、质量检测,再上线销售,带动2万余农户“触电”经营。目前,秀山新增实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达140家、各类网店350多个、武陵生活馆标准实体店203家、农村淘宝服务站49个、邮乐购服务站20个;2016年1月至11月份,秀山电子商务销售额实现56.9亿元,同比增长28.05%。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