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连锁第一品牌
资讯
资讯 > 正文

中国农资连锁第一品牌

编者按:

在“城市化”无限扩张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农民创业”这个原始的生财之道。从罚款上百万元到仅罚款几万元,连云港市赣榆工商局成了当地创业农民的“贴心人”。这一身份的华丽转变,不仅让工商服务管理职能得到体现,也让“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无疑,有了工商这块“铺路石”,创业农民才能走得更远!

家住南京的小伙王东是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苏北销售主管。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资销售和服务的连锁企业,在国内已经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3600多家连锁加盟店,15000多家终端销售网点,被业界称为中国农资连锁第一品牌。

作为中国农资连锁第一品牌企业负责苏北地区的销售主管,让人意外的是,王东居然把他的“根据地”安营扎寨在江苏北大门的苏鲁交界处——连云港市赣榆县。

与同属连云港市的东海、灌云等其他几个县相比,赣榆耕地面积和耕种条件并不占优势。那么是什么魅力吸引王东把自己的“根据地”安在赣榆?日前,记者顺藤摸瓜,揭开有关工商部门一个令人振奋的“强农惠农”故事。

工商:从罚款上百万到罚款几万

初到赣榆县采访,记者就听到这里的村民常提到农资市场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有“肥料大王”之称的邵杭泽,有“农药大王”之称的仲兆通和孙运龙。记者还了解到,“三驾马车”的背景都与下岗有关。

邵杭泽是赣榆县化肥厂下岗职工,仲兆通是赣榆县磷肥厂下岗职工,有点官职的是孙运龙,原是赣榆县农资公司副总经理。10多年前3人下岗之后,都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跟自己职业有关的行当——农资经营。经过10多年的打拼,他们走出当年的阴霾,成为今天赣榆农资市场上响当当的“三驾马车”。

与本篇主人公王东“结亲”的经营伙伴,是赣榆县润民农资有限公司经理仲兆通。10月26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今年56岁的仲兆通颇有感触:“我能有如今的‘天下’,完全离不开工商部门对我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1995年下岗之后,仲兆通迫于生计选择了农资经营。刚刚上手之时缺乏常识,购进一些不合格的农资产品。“我之前是工商局的‘罚款大户’。”仲兆通开玩笑地说,那时只要见到工商局穿制服的来检查,自己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不知道又要被工商执法人员“割走多少肉”。如今对自己业务十分精通的邵杭泽,以前也常常被工商部门“打板子”。邵杭泽说,以往工商部门“重罚款,轻管理”,每年对违规农资经营户罚款都在百万元以上。“近几年,工商部门每年的罚款一下子降到只有几万元。”

从昔日每年罚款上百万元,到今朝每年仅罚款几万元,赣榆工商局的“华丽转身”,的确让人惊奇。

“罚款的大幅减少,是我们工商部门改变工作作风的根本体现。”陪同记者采访的赣榆工商局市场合同科科长郑贵柱解开谜团:以往,工商部门的工作重心是“重罚款、轻管理”;现在,工商部门的工作重心是“重管理、重服务”。

郑贵柱介绍,从2008年起,赣榆工商局完善了农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制定了经营者进货、销售登记制度和销售承诺制度,即经营者详实记录商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商标、规格、购进数量等,向消费者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并与工商部门签订承诺保证书,在销售商品时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发票、信誉卡。其次,建立农资市场联合执法体系。该县工商、公安、技术监督、农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执法监管合力。

“罚转管”的职能改变让赣榆工商服务有了质的飞跃。农资市场也在工商部门这场大的变革中,有了全新面貌。郑贵柱认为,“工商部门罚款逐年大幅下降,就是赣榆县农资市场经营良性化的最好佐证。”

经营户仓库大门永久“敞开”

赣榆县110万人口中有80万是农民,农资经营户千余家,其中仲兆通的“润民农资”在赣榆拥有自己的直营店超过200家,另有100多家加盟店,这个数字是赣榆农资经营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与仲兆通并驾齐驱于赣榆农资市场的另外“两驾马车”是“肥料大王”邵杭泽、“农药大王”孙运龙。这“三驾马车”基本“瓜分”了整个赣榆农资市场,起着主导作用。

“之所以垂青赣榆市场,就是因为赣榆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化。”安徽喜洋洋农资公司苏北销售主管王东说,自己所看中的就是被赣榆工商局确定为首批“农资经营示范店”的“润民农资”。

“润民农资”获得了工商部门颁发的“农资放心店”称号,这个招牌无疑给他吃了粒“定心丸”。

王东告诉记者:“赣榆邻近的一个农业大县,虽然农资经营大户有100多家,小的农资经营户更是星罗棋布,但就是没有一家龙头老大。”王东认为,赣榆工商局打造的农资市场“三驾马车”,正是他们这样的企业所看好的“对象”。

正如王东所说,凭借工商局这块“金字招牌”,像王东所在企业这样的合作伙伴,仲兆通这里已经达到25家。“我们过去都是罚款‘大户’, 现在变成了‘零’罚户。”仲兆通向记者坦言,所谓的“三驾农资马车”,正是赣榆工商局精心培育出来的产物。

在仲兆通的“润民农资配送中心”和邵杭泽的“金润泽农资”仓库,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他们的仓库均是大门敞开。“仓库不上锁来源于自信。”仲兆通说,作为工商局的“农资经营示范店”,要对得起这块招牌。

“我们在选择货源时,要对厂家进行严格筛选,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一律拒之门外。”仲兆通称,每年春节过后,各种农资厂家就会上门推销他们的产品。品牌企业都要先付款后供货。“有的小厂家为了挤进我们的销售网络,宁愿‘零收款铺货’。”即便是这样,遇到不合格的产品,仲兆通也会发出“逐客令”。

不过,仲兆通也承认,“分布在各个乡镇的直营店和加盟店,特别是偏远的乡村,有的还是经不起诱惑,私自从小厂进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前不久,有个村的加盟店偷偷进了假货,被前去送货的人员发现,仲兆通得知后,立即责令这家店马上将假货撤柜,并听候处理。

仲兆通告诉记者,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取消其农资产品连锁经营资格。“我们的底气,来源于工商部门这个‘后台’。对于违规经营店,我们建议工商部门不予营业执照年检,取消其经营资格。”仲兆通说,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0家直营店或者加盟店因“犯戒”而被“红牌”拿下。

现在身份已是赣榆县农资协会副会长的仲兆通说,“有工商部门为我们经营户‘撑腰’,我们一定会扩大连锁经营阵地,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资产品,为‘强农惠农’工程尽一份力。”

苏鲁红盾共同围剿“三假”农资

“只有经营规范才能稳定市场。然而,最让我们头疼的是‘游击队’式的农资销售小贩,他们直接冲击着品牌企业销售市场,更会给农民粮食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安徽喜洋洋农资公司苏北销售主管王东从事农资销售多年,对于农资销售“游击队”小贩深恶痛绝。

“肥料大王”邵杭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赣榆县有80万亩耕地,假如有20万亩耕地使用了假肥料,那么就会给农民造成5000万元的损失。若把这个数字放大到全市、全省、全国,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惊人。”

邵杭泽给记者讲起了身边的例子:赣榆县赣马镇有两家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一家名叫王俭益的种粮户连续3年坚持使用正规品牌的产品,而另外一家3年里一直选择价格低的非正规厂家产品。结果3年下来,王俭益家已经盖起两栋大楼,而另外一家至今还没钱盖房。

“没有放心的农资产品,强农从何谈起?”王东告诉记者,他走遍苏北各地,只有赣榆县农资市场环境让他“刮目相看”——赣榆农资市场得到净化,正规企业有生存空间。假肥料、假农药、假种子这“三假”在赣榆市场犹如“过街老鼠”。

“‘三假’农资在赣榆成‘过街老鼠’”源自赣榆县工商局的“红盾强农惠农”举措。

仲兆通举例说,“润民农资”有5辆农资配送车辆,驾驶这些车辆的司机不仅要为下属的连锁店做好农资配送服务,还要担当另外一个角色——“工商部门农资打假信息员”。包括自身连锁店在内,若是发现哪个地方有“三假”农资出现,他们就会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工商部门会及时出动端掉非法窝点。

赣榆县地处苏鲁交界,到了农资使用高峰季节,来自毗邻的山东境内的“三假”农资小贩有时候会“渗透”到赣榆境内,直接以低廉价格将“三假”农资销售到爱贪便宜的农户手中。面对这个现象,赣榆工商局根据该县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区域的地理特点,创新提出创建苏鲁毗邻区“强农惠农示范岗”的思路。今年8月8日,该局与山东省日照市工商局岚山分局、临沂市莒南县工商局、临沭县工商局签订了“强农惠农联创共建意向书”,将“强农惠农示范岗”建设转入实质运行阶段。

郑贵柱深有体会地说,今年苏鲁 “红盾联手”执法之后,两地实现了信息互通,“三假”小贩一旦露头,必会遭到两地工商部门迎头痛击。

赣榆工商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强农惠农”承诺,也为赣榆县农资经营市场带来繁荣。赣榆县欢墩镇“润民农资直销经营店”的闫通伦兴奋地告诉记者,“农资市场净化了,让我们这些基层的经营户充满信心。现在,我这个店成为二级配送中心,在村里也发展了五六家农资经营店。”闫通伦脸上堆满笑容。

与记者道别之际,安徽喜洋洋农资公司苏北销售主管王东对记者说,之所以把赣榆当作自己的“主战场”,是因为有赣榆工商局这个“靠山”,能为合法守规的农资经营者“保驾护航”。他坚信,“‘强农惠农’,一定会在赣榆结出硕果。”

新闻链接>>>

赣榆工商“强农惠农”打出组合拳

“管理好农资市场,让农民购买和使用放心的农资产品,这只是‘强农惠农’的一部分。”赣榆工商局局长邢映江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年初,江苏省工商局在全省工商系统内部署开展“党徽耀红盾”系列活动,努力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为此,赣榆工商将打出更多的组合拳。

邢映江介绍,在江苏省工商局“党徽耀红盾”这个精神指导下,赣榆工商局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孵化、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净化”三大工程,力争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2012年底前,农资连锁经营网点达到全部农资经营网点的80%以上;全县每个镇培育3个以上县级农资经营示范店,全县培育10个以上市级农资经营示范店、3-5个省级示范店;农资案件发生率逐渐下降,农资商品质量申(投)诉的处理率达到100%,满意率95%以上;2011年底前,各镇“合同指导站”普及率达到100%;全县集贸市场全部实现公司制企业登记、推行信用分类监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