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资讯
资讯 > 正文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每天早晚高峰,文明引导员张大姐和五位同事都会准时来到双井桥公交车站,引导市民有序乘车。(资料片)

本报记者 孙戉摄

在西城区大乘巷社区,15组分类垃圾箱有序的摆放在每个楼门口,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资料片)

本报记者 方非摄

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5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市共评选出各级道德模范1464人,选出身边好人、孝星等各种榜样12253人;113个重点地区推行公共文明示范区标准化建设;文明引导排队候车的站台达到1497个;全市注册志愿服务者总数达到210多万人,仅春运志愿服务就达29.38万小时;1800个小区(村)试点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年产生量首次下降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0年来,首都公民道德建设成果斐然。

10年之间,我们不仅完成了年人均GDP10000美元的成功一跃,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也同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让每一个人更好地分享发展的成果,感受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百姓爱心明星、万名孝星——

百姓担主角让道德榜样到身边进心中

2011年的9月中旬,秋意已浓。

走到东直门,首都道德模范、82岁的“指路大王”谢亮总是觉得心里一热。不远处,吴秀敏、刘红军等人正在指路牌下,片刻不停地为行人指路。“去安贞?坐117路过去吧!”“东直门地铁,往前走不到100米”……

10年前,平均每天给1500人指路,谢亮获得了“指路大王”的称号;2007年当选第一届首都十大公德人物。年事已高的谢亮总是担心,自己要是哪天指不动路了,该找谁接班呢?

不想,“寻找接班人”的消息一传出去,十几个院校的大学生来这里当起了志愿者,东直门街道的志愿者小队每天派人来帮着值守。指路的岗位不但没有撤,队伍还壮大了。

榜样的力量,引领着社会风尚。

现在,55岁的吴秀敏已经接过谢亮手中的旗帜。作为公交公司120路的原售票员、公共文明引导员,吴秀敏拜谢老为师,很快也将5000多个站点乘车线路背得滚瓜烂熟。有一天,一位外地乘客背着一个大包前来问路,说想把包寄存在这里。细心指完路,吴秀敏便从上午10时一直等到下午4时,连午饭都没有吃,终于等到游览“鸟巢”后回来的乘客。

“咱不能丢师父的人,更不能丢了文明有礼北京人的礼儿。”吴秀敏说。

2007年以来,本市创新的道德模范评选,已经先后评选出三届首都道德模范——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先进典型。

目前,全市共评选出区县、街道各级道德模范1464人;各种宣讲活动3529场,直接受众达251.75万人次。全市还举办了身边好人评选、“百姓爱心故事”百姓宣讲、万名孝星评选等活动,选出各种榜样12253人,真正让普通居民担当主角,更广泛地传承文明风尚。

2010年“百姓爱心故事”评选及百姓宣讲活动以“真人、真事、真心话、真感情”为标准,在全市范围征集到5000多篇爱心故事。十几年悉心照顾艾滋病患者的医护人员,3年义务清理3万张小广告的9岁小学生,照顾精神病邻居32年的农家妇女……虽是凡人小事,彰显的却是人间真情大爱,让榜样走进了普通百姓心中。

10年来,本市还宣传推出先进个人77个、先进集体27个。方工、韦加宁、宋鱼水……他们都来自群众,广为传诵后又成为了行业的精神标杆、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引领社会风气的楷模。

引导公共场所自觉排队、倡导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开展绿色出行文明交通活动——

惠及百姓推动公共文明建设

早上7时多,双井桥东北角的公交车站已经自觉排起40多米长的候车队伍,排到墙根儿时候还拐了个弯儿,队形却始终不乱。

一名乘客绕着公交站牌转了一圈,还是没弄明白该坐哪趟车。

“您去哪儿?”身穿黄色T恤、头戴红色“公共文明引导员”帽子的公共文明引导员张来勤大姐主动上前询问。

“长虹桥。”

“往前20米,坐686就行。”张来勤手中一面三角小红旗往北面一指。

不用打听,就有人主动指路。“他们的服务真热情周到,让我们不得不服从管理,遵守公共文明。”住在百环家园的乘客柳靖说。

让乘客自觉排队的秘诀,就在于社会管理的创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对文明和谐的共建与共享。

见老人就扶一下、有行李就提一把、提前到岗打扫站台卫生、帮司机带壶水、给乘客准备急救药和指路条……每天,6700多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在五环内2300多个主要公交、地铁站台热心服务,1497个站台实现了排队候车。

2011年5月29日,全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正式成立。首都文明办印发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实施方案》,公共文明引导延伸到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等方面,推出了六大系列25类931项重点活动。引导员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宣传员、文明礼仪示范员、排队乘车引导员、交通文明协管员、治安防范信息员、站台环境维护员、群众困难排解员、公共文明观察员。

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也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引导公众规范自身行为。2010年4月11日启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以来,已有1800个小区列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010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总量较上一年减少了5%,减量达30万吨。

“文明出行推动日”倡导“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理念,推出22个创建文明交通示范路口。“节水护水我先行”、“消防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进万家”等主题活动也在全市相继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连续6年开展的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达到83.02,较2005年首次测得的65.21,总共上升17.81个分值。

10大品牌文明团队、春运志愿服务、百万志愿者队伍——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蔚然成风

流动人口多、商贩多,丰台街道永善社区里却看不到一张小广告;街道上,没一个流动摊贩;路边找不到违章停车的。

“这永善社区,过去有名的乱。”居民吴东升说。有多乱?下班骑车回家,看着家门挤不过去!

在街道的指导下,永善社区居民成立了“文明劝导队”,159位热心居民发挥自治作用,用志愿者的服务解决这脏、乱、堵。

劝导队员刚上岗时,游商满脸不屑地说:“城管都管不了,劝导队来干什么?”劝导队员没有犹豫,耐心地对游商进行劝导。一个人去劝不奏效,第二个人接着上。如果对方“犯脾气”,就赶紧和他拉家常缓和一下,以情入理。

劝,不是把人说走了就算完事,而是真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

鱼贩老李是社区最难“啃”的钉子户,每天在路中间摆摊,鱼内脏、鱼鳞弄一地。劝导队成员杨少川主动和老李聊起了家常,了解到他是租不到地方才无奈当游商。劝导队一合计,由杨少川到附近的一家市场协调,为老李找到了一个摊位。“我在正阳里市场给你找了个摊位,一个月就收你一块钱。快去吧!”跑过去一看,老李差点流下眼泪,二话不说搬走了鱼摊。

四年来,劝导队一年确定一个主题,每年一个口号,劝走了脏乱堵,劝走了不文明,劝出了社区的和谐。

“永善文明劝导队”去年被评为了首都10大品牌文明团队。天桥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志愿服务20多年不中断,随时为居民提供108项志愿服务;青龙桥街道学雷锋义务指路队,百名志愿者在这里指路达30余万次。东城区文明乘车引导员大队、老山街道“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服务队、房山区垃圾减分指导员服务队、八通网暖阳志愿者服务队、景山公园之友、北京车友协会、李高峰志愿者组织……10大品牌文明团队的志愿服务,覆盖了文明引导、综合服务、环境秩序、未成年人教育等众多领域。

这只是首都志愿服务全景的一角。2008年奥运会期间,全市170万志愿者累计提供服务2亿小时。目前,全市注册志愿服务者总数达到210多万人。

本市还将“学雷锋”活动纳入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2010年,本市首次开展40天的“春运文明引导活动”,服务对象达1594万多人次,仅义务咨询指路就有230万多人次。

“刚出北京站,就有人给我一份‘北京欢迎您’,正规职介所电话全在上面。志愿者还给详细介绍怎么坐公交和地铁。”山东德州来京的华海福,因此在一家装修公司找到工作,两年赚了近10万元。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正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面旗帜,成为首都市民的时尚生活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4000万人、传统节日弘扬美德、爱北京“一日游”看发展——

以文化人让爱国主义教育润如春雨

到卢沟晓月湖畔听一场中秋歌会,到月坛看一看皇家祭月活动,或者到龙潭灯会赏花灯——2011年9月,“我们的节日·中秋”的166项中秋文化民俗活动,让市民体验传统节日的古典雅致。

中秋节的前3天,市民王西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拨通了怀柔一个度假村的电话:“对不起,请帮我取消客房预订。”随后,他发了条短信给爱人:“媳妇儿,花好月圆,中秋全家团聚,咱还是和4位老人去卢沟桥赏月吧。”

随着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本市按照“传统节日、百姓情怀、先进文化、大众参与”的定位,积极倡导文明、和谐、节俭的节日理念,主动引导人们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近年来,本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之际,策划组织了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经典诵读等7大类1000余项重点活动。和王西一样,许多市民找回了节日的文化传统,文明有礼过节。

自2002年开始,全市推出了“爱祖国、爱北京、爱家乡”一日游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让居民切身感受首都经济发展新成就、城市面貌新变化、农村建设新气象。

2011年,“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活动中,2500多个爱党故事在群众中广泛传诵,巡回宣讲90场,数十万群众现场感受党和百姓的鱼水情。“都是百姓自己亲历、亲闻的故事,我们听了信,信了服,坚定跟党走。”一位大学生听完后说。

全市重点抓好百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拓展公民道德建设阵地。目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总数达到了122家,免费开放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达到67家。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全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

利用首都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人。爱北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市民更热爱发展中的首都和祖国。

新童谣传唱全国、社区“六小”争当主人翁、“小手拉大手”全家共建文明——

快乐参与让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潜移默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前阵子,家长覃国彬发现儿子的脏话突然多了。细心观察,才知道这是在网上“隔空”骂人习惯所致。

批评了几次,孩子每次都听了,但转头上网时又习惯敲字骂人。就在覃先生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天儿子突然找到他,承诺:“以后不会在网上骂人了。”

原来,在学校的新童谣朗诵比赛中,孩子和同学选中了《“文明上网”童谣》。“一二三四五六七,文明上网要牢记……虚假内容不发布,流言蜚语莫传递;网络连着我和你,聊天也要讲文明……”朗朗上口的10个短句,读了10多遍后,孩子的脸突然就红了,醒悟到了自己网上骂人的错误。一首新童谣,纠正了一个坏习惯。

去年,首都文明办征集了10000多首“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新童谣。童谣《北京让你不迷路》,则让覃先生的儿子和5名同学成立了一个指路小队。一个月下来,6个孩子给190多人指了路。

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创新,新童谣从北京传唱到了全国。2004年全市征集到新童谣19436首,编辑、出版了《新童谣》和《传统童谣》并发给了全市80万中小学生。2005年,北京市挑选了一批优秀童谣,谱成童谣歌曲,并组织孩子们创作各种形式的童谣表演、比赛,制作了MTV,编排了皮筋舞和跳绳操等新童谣游戏节目。

“社区小楼门长”、“文明小宣传员”、“文明小引导员”、“环保小卫士”、“爱心小使者”、“家庭小孝星”……暑期里,以“六小”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全市已连续开展5年“快乐假期——争当社区文明小使者”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感受劳动的快乐,也让他们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健康成长教育。

“经典朗诵”、“小手拉大手”、“同在蓝天下”、“英雄在我心中”、“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让青少年在快乐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文明有礼、友爱勇敢等品质。

同时,本市统筹各方资源,积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近年来,本市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大学生社工”等长效机制,开辟了高校辅导员、博士生到北京市挂职锻炼的工作平台,打造大学生创意文化节、举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动漫大赛等活动平台……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首都建设。

本市还在全市高校中组织开展了“感动青春——寻找身边的榜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主题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工厂企业、社区农村调研实践。广大学生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积极理性地参与社会活动,成为首都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

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内容,努力实现创建成果的共建共享——

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硕果累累

首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活动始终体现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又是创建成果的享有者、传承者这一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齐抓共建、形成整体合力,有力地促进了首都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和发展。

以筹办奥运为契机,深入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在公安、交通、商业、餐饮、旅游、展览馆和环卫等22个窗口行业,开展了窗口行业奥运培训工作,216万员工全部参加培训。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已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三大品牌。目前,西城等6个区县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称号,朝阳区南磨房乡等30个村镇获“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100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天坛公园等4个景区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等10个社区获“全国文明社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社区”称号,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办事处等28个单位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此外,东城区等14个区县被授予首都文明区县称号,邮政等10行业被授予“首都文明行业”称号,东城区东华门街道等79个街道被授予首都文明街道称号,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等652个社区被授予首都文明社区称号,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等87个乡镇被授予首都文明乡镇称号,房山区城关街道南街村等599个村被授予首都文明村称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等518个单位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等1991个单位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称号,八达岭长城景区等117个景区被授予首都文明旅游景区称号。

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到“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从传唱全国的新童谣,到公共文明引导日,首都的公民道德建设,坚持积极创新机制、有效开拓思路、广泛发动群众、大力搭建载体、持续推进活动,为全面推动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十年来,道德力量日益强大,文明之花盛开京城。公民道德建设,正努力打造首都一流的市民道德素质、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文化氛围、一流的社会风气、一流的人文环境。

明天,北京会更美好!

相关链接

公民道德建设10周年

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个十百千万工程”:以倡导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宣传树立10个品牌文明团队、100个“文明北京新市民”、1000个文明示范楼门庭院,评选10000名孝星。

文明出行推动日:每月22日为“文明出行推动日”,倡导市民群众“少开一天车”,选择步行、骑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倡导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各行其道,遵守交通信号;倡导机动车驾驶人礼让斑马线,文明驾驶,顺序通行,有序停放等。开展“和谐交通绿色出行——3510在行动”活动,向全体市民广泛宣传“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的绿色出行方式。

2011年全年分5个专题月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即:2、3月份为公交出行月,重点开展公交出行引导行动;4、5月份为健康步行月,重点开展健康步行引导行动;6、7月份为绿色骑行月,重点开展绿色骑行引导行动;8、9月份为路口畅行月,重点开展路口文明引导行动;10、11月份为文明行车月,重点开展文明行车引导行动,倡导自觉抵制“十大交通陋习”,依法严厉打击“十大交通违法”。

“周四垃圾减量日”:2010年4月起,每周四为“周四垃圾减量日”,宣传普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动员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活动,努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倡导市民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和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生活习惯。

2010年,该活动每月突出一个重点,分别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办公、绿色旅游、绿色市场、绿色校园、绿色成果展示等系列宣传实践活动。2011年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绿色办公、绿色旅游、绿色包装、绿色校园、绿色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实践活动,同时,重点突出“社区、农村、餐饮行业”三个领域和“再生资源回收”的活动内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